关于开展“2025中国混凝土行业‘双碳’实践标杆示范企业”推荐活动的通知
各混凝土生产企业: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我国政府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混凝土是应用最广泛的人工建筑材料,虽然其生产过程中直接碳排放量并不大,但是因其产量巨大,所以累计碳排放量巨大,同时与混凝土生产相关的原材料生产、运输和施工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因此混凝土行业亟需加快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切实推进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精神,充分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联合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定于2025年9月~11月开展“中国混凝土行业‘双碳’实践标杆示范企业”推荐活动,旨在遴选并表彰在绿色低碳发展、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成效显著的企业代表,推广先进经验,助推行业高质量、低碳化发展。
第一条 活动宗旨
混凝土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众多混凝土企业正积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模式变革,在节能降碳、固废资源化利用、绿色能源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本次活动旨在发掘、遴选、表彰一批在落实“双碳”目标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标杆企业,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与成功模式,引领全行业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为国家“双碳”战略贡献行业力量。
第二条 组织、实施
“2025中国混凝土行业‘双碳’实践标杆示范企业”推荐活动由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和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组织、发布、管理和实施。在评审过程中,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由行业内从事行业管理、市场营销、科研生产、咨询服务机构等工作的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负责具体的评审工作,并通过混凝土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hnt188.cn)、中国商品混凝土网微信公众平台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条 推荐标准
1.基本条件
(1)依法设立并登记注册,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资格及合法生产许可资质,专业从事混凝土生产的企业;
(2)注册登记满两年以上,年营业额达5000万元以上;
(3)重视绿色环保生产,人员团队齐全,在当地具有影响力;
(4)近两年内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无重大质量投诉或偷漏税行为。
2.“双碳”实践核心指标:
评审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1)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利用工业固废(如矿渣、粉煤灰等)、尾矿废石和建筑垃圾替代天然原材料;研发推广超高性能混凝土等低碳高性能产品;革新低碳生产工艺等。
(2)能源结构优化与节能降耗:使用新能源运输车辆及装备(如新能源搅拌车、铲车);实施能源智能化管理,选用高效节能设备;显著降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3)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建立并实施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估体系;开展绿色采购与供应链碳管理;参与碳市场建设并进行碳资产管理的探索。
(4)资源循环利用与污染防控:实现生产废水、废浆、废弃混凝土100%回收利用;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有效控制粉尘噪声排放;建设“零碳工厂”或“绿色工厂”。
(5)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生产调度、质量控制、能耗管理和物流配送,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减排增效水平。
(6)绿色低碳发展规划与治理:制定明确的“双碳”战略目标、实施路径和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制定绿色低碳标准;培育绿色低碳企业文化。
第四条 申请程序
1.凡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企业,可向“推介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2025中国混凝土行业‘双碳’实践标杆示范企业”推荐活动申报表(详见附件1),并提供相关的证明资料。
2.企业填妥“申报表”后,送交“推介委员会”初审,汇总后由“专家组”根据申报材料对申报企业进行综合评审,必要时可组成专家团队参与实地调研和市场查证,确定参选名单。
3.将参选名单在混凝土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hnt188.cn)和中国商品混凝土网微信公众平台上予以公示,由行业对入选企业资格进行监督。公示结束后确定最终“2025中国混凝土行业‘双碳’实践标杆示范企业”入选企业名单。
第五条 发布
活动主办单位将在“2025第二十一届全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商品混凝土年会”上由行业领导向入选企业颁发“2025中国混凝土行业‘双碳’实践标杆示范企业”奖牌和证书。
第六条 其他事项
1. 本次活动为公益活动,申报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2. 申报单位应确保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申报材料提交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10日。
4. 申报材料电子版请发送至指定邮箱hnt188@126.com。
第七条 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甲1号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100024
联系人:李海亮 焦素芳 余春荣 汪钰 白体新
李海亮13520073698
焦素芳13521286915
余春荣18211060361
汪 钰18618497178
白体新18600824250
以上号码均微信同号
传 真:010-51164660
网 址:www.hnt188.cn
Email:hnt188@126.com
有意向者可电话联系活动秘书处索要申请表!
扫码下载活动相关资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