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五矿地产私有化背后:新形势下的主动布局与价值重构

五矿地产私有化背后:新形势下的主动布局与价值重构

中房报记者 李叶丨北京报道

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现象正持续增加,这背后是一场深刻的市场逻辑与企业发展模式的双重变革。

10月23日晚间,五矿地产有限公司(00230.HK,以下简称“五矿地产”)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June Glory International Limited拟依据百慕大公司法第99条,通过“计划安排”方式对公司进行私有化,并撤销其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地位。

此举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继今年7月大悦城地产(00207.HK)以及8月北京建设(00925.HK)在香港联交所申请撤销上市主体地位后,又一家在港上市地产公司的私有化案例。尤为关键的是,这一系列动作的发起主体均具备国企、央企背景,且退市决策全然出于主动的战略考量,与因业绩压力或监管合规导致的被动退市存在本质区别。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现象表明,面对当前房地产行业深度变革与资本市场融资形势的双重转变,国企、央企地产主体正从集团战略顶层设计出发主动求变,应对港股市场对地产企业融资功能支撑持续弱化的现实挑战。这种调整不仅能为后续资本运作腾挪出更多空间,更能为企业长期战略转型筑牢根基。

“这一轮私有化浪潮,远非简单的资本操作或平台收缩,其深层意义在于:企业正果断告别过往对港股融资通道的惯性依赖,转而致力于重塑更具弹性和效率的资本结构,为应对行业新周期、抢占未来战略转型制高点储备关键的决策灵活性与资源掌控力。”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五矿地产正是本轮港股私有化潮的典型案例之一。

━━━━

结构调整与权益保障并行

五矿地产的主动私有化,被视为企业在复杂周期中主动作为、稳健布局的重要信号。

数据显示,五矿地产过去12个月平均日成交量仅约4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约0.03%,流动性极低。长期以来,公司股价持续被低估,基本丧失了从资本市场获取融资的功能,维持上市公司主体的必要性大大降低。在此情况下,主动私有化是五矿地产以资本结构调整回应环境变化的最优选择。

在私有化安排上,五矿地产对相关股东方、债权人的权益都给予了充分保障。在退市程序方面,五矿地产将严格履行港交所及百慕大法院审批流程,所有条件均需获超过75%的无利害关系股东投票同意后方可生效,整个过程透明、合规、有序,充分保障中小股东权益。

根据五矿地产公告,要约人计划以每股计划股份1.000港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该价格较未受干日收市价0.350港元溢价约185.71%,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0.490港元溢价约104.08%,较2024年12月31日每股综合资产净值约0.481港元溢价约108.03%。

对此,有资本市场分析人士坦言,该定价高于市场私有化平均溢价率,这体现了公司对股东的诚意,为中小股东提供了合理的溢价兑现机会,也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带来了确定的现金回报。

对于市场关注的债权人权益,公告强调,五矿地产担保的债务证券将继续在港交所上市交易,退市仅涉及股权层面的架构调整,不影响公司偿债能力与项目履约。集团层面亦将继续为本公司提供资金与运营支持,确保整体经营稳健、发展持续。

从经营层面看,五矿地产也正在通过业务结构调整积极适应行业趋势改变。根据公司披露的2025年中期报告,其首次将物业管理业务作为独立板块单列披露,显示出公司正逐步推进轻资产化与城市综合服务方向的战略转型。这意味着,在回归集团管理体系、优化资本结构的同时,五矿地产也在业务层面强化服务业态比重,向更具韧性的运营型资产与长期价值经营模式转变。

━━━━

行业变革下的理性选择

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的现象,近年来正持续增多,这一趋势并非地产行业独有。随着港股融资能力明显收缩、监管趋严与流动性结构变化,越来越多内资公司开始主动回收或整合境外上市平台,以提升集团资本运作效率、降低维持成本。

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10月中旬,年内于港股市场退市的内资企业已达45家,其中包括大悦城地产、北京建设在内的11家企业为主动私有化。业内认为,这意味着港股私有化正呈现出理性化、常态化增长。

与早期出于困境退出的被动退市不同,2025年的港股私有化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

其一,主体结构国企化,退市企业中,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占比显著提升,这些企业多以“战略调整”“境外平台整合”为由,重塑集团资本版图。

其二,操作路径制度化,相较以往复杂的收购或清盘流程,今年多数企业通过“计划安排(Scheme of Arrangement)”方式执行,过程更透明、定价更规范。

其三,动因理性化,当前港股市场对内房板块估值普遍偏低,地产类上市主体融资功能几乎丧失,主动退市成为释放股东价值、减少管理成本、提升决策效率的理性选择。

对此,上述分析人士认为,从港股市场选择私有化离场,正是这类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聚焦产业主业核心赛道、提升经营决策灵活性的关键举措,也为其应对行业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

释放长期价值的战略新起点

对于五矿地产等企业而言,尽管公司业务基础稳固,但在房地产行业筑底回稳、海外市场融资环境趋紧的大背景下,维持上市地位已无法带来有效支持,反而增加了监管与管理负担。

五矿地产公告显示,在当前行业调整期,公司需要更大决策空间以优化战略布局。私有化后,公司将更有效地专注于长期发展及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而不再受制于短期市场波动及合规压力。

数据显示,五矿地产2025年上半年未审计资产净值约89亿港元,资产质量总体稳健。可以预见,在资产丰厚、发展稳健的基础上,退市后,公司将拥有更高决策灵活性,可以集中资源于主营业务与长期规划,或许将获得更好的发展。

近年来央企地产普遍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经营”,私有化退市正成为其推进轻资产化、优化资本结构、聚焦主业发展的自然延伸。在国资央企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国企优化境外平台已成为共识。五矿地产等企业的退市绝非发展收缩,而是从资本市场回归产业主线、从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新选择。

从行业选择的角度来看,五矿地产的私有化是其在深刻洞察市场形势后的主动出击,是对自身发展路径的重新校准与优化。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和智慧,也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发展思路。

有业内人士预判,在房地产行业深度变革的当下,五矿地产通过私有化退市,有望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华丽转身,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将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推广

值班编委:马琳

流程编辑: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