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已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已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

截至目前,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已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风电持续保持高速稳定发展,正进入年均新增装机1亿千瓦以上的新时代。

我国风电装机规模

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超5784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5.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5.7%,规模以上企业风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0.1%。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海岩:到203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要达到30%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突破36亿千瓦。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三北”地区陆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75亿千瓦,通过本地消纳与跨区平衡,可提供最低成本的电力供应。

中东南部陆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25亿千瓦,因地制宜集约发展空间广阔。

离岸300公里范围内海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27亿千瓦,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

同时,我国风电整机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已实现对全球六大洲57个国家的机组出口,7家整机商已在海外建厂或正在推进建厂计划。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海岩:中国风电未来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确保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到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千瓦。

AI融合

引领智能风电发展新趋势

记者调研发现,今年风电装备企业不约而同地推出了AI融合的风电创新装备。

下面就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来看看,有了AI的助力,这些风电装备如何变得越来越聪明。

今年发布的初步具备“职业经理人”思维的交易型风机,突破传统风机“有风就发电”的“被动模式”,升级为可以根据电价波动灵活发电的“主动模式”。电价高的时候多发电,电价低的时候少发电,减少损耗。这样一来,它的设计使用寿命延长了5年。综合测算下来,收益率能提升2%~2.5%。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 娄益民:这是我们全新研发的全球首个AI风储一体机,风电和储能集于一身,就像一座独立的小型发电站。结合我们自主研发的“天机”气象大模型和“天枢”能源大模型,它化身聪明的电力“交易员”,能够让风电场的收益提升20%以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今年6月1日起,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这对许多新能源,特别是风能发电企业来说,将面临电价波动的新挑战。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委员 陆一川:智能算法参与电力交易的全流程,实现了分钟级响应。海量数据与大模型高效协同,远高于过去的人工效率,有效破解了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和电价波动双重不确定性的行业性难题,帮助新能源发电企业找到更好的买家,用户用上更便宜的电。

昔日资源枯竭型城市

如今正“乘风”转型

我国风电的高速发展,也让不少地方受益。在辽宁阜新,这座曾经以煤炭闻名的城市,正借助风电产业链的发展,“乘风”转型。

在阜新的工地上,一座生产风电主机的厂房正在紧张施工。几个月后,这座厂房里将生产这家企业最核心的风机部件。

三一重能新能源投资公司辽宁公司总经理 王清祥:正常我们的核心零部件是不出北京的,电机的厂房和产线第一次离京,选择到阜新。我们也是把阜新打造成东北的我们第二大产业集群。

阜新拥有得天独厚的风电发展优势,年平均风电发电超过3000小时,风电资源和风电发电量在辽宁省名列前茅。2001年阜新竖起了第一座风力发电机,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不满足于只赚发电的钱,更要努力赚风电产业链的钱。

阜新市发改委副主任 能源局局长 张萌:一个努力就是把陆上风电产业集群的产业链越做越长。阜新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开工的风电项目,这样就产生了大量订单。通过这个市场,去带动阜新本地的风电装备的产业链。

2024年辽宁省规划了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六大产业集群,阜新市被定位为全省唯一的陆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经过多年培育,国内风电龙头企业纷纷在阜新布局建厂,如今阜新的风电装备产业链已覆盖风机整机、塔筒、电机、零部件、材料、电气设备等核心部件。

【标准规范】

《建筑固废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范》行标

《建筑物绿色拆除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规程》CECS

《不燃级金属面板保温装饰一体板应用技术规程》团标

《砂浆和混凝土用石屑》团标

《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追溯规范》团标

【会议培训】

2025全国混凝土行业创新发展与废弃物资源再生技术交流大会

第十届全国建筑固废和尾矿泥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会暨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年会

2025第二十一届全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商品混凝土年会

预拌(商品)混凝土应用技术和工艺技能线上培训

混凝土(砂浆)试验检测方法实操教学线上培训

【咨询服务】

科技成果评价

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研究

高速公路及桥涵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

课题研究

研发中心建设

产品检测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绿满庭院]《HJ建筑围护结构自保温技术体系》推广等

【建材“双碳”业务】

低碳胶凝材料研发与制备

复合掺合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与制备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再生砂粉应用技术

建筑垃圾再生轻粗骨料技术

碳化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期刊著作】

《新技术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图书

《常见预拌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百例》图书

《预拌混凝土企业标准化试验室建设指南》图书

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要职能是跟踪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科技前沿动态,为全国混凝土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出版技术期刊、研究制定标准、开展技术咨询、举办技术会议、承担行业培训、从事认证评价和开发研究等,中心是建材情报所主要业务部门之一。中心拥有员工10人,其中博士3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中心挂靠的行业协会分支机构包括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预制建筑产业专业委员会、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双碳研究中心。依托中心成立的平台有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混凝土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会(拥有200余名行业一线专家)、北京砼享未来工程技术研究院(会员制技术和管理服务)。

中心每年参与多个混凝土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包括雄安新区混凝土项目咨询、河北省多个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固废基胶凝材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和制备技术,以及数十个混凝土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开展预拌混凝土绿色产品认证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咨询电话:孙继成 焦素芳 李海亮 13520073698 13521286915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