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从初出茅庐的现场工长,到独当一面的项目执行经理,金永权把最炙热的年华,都交付给了绵延向前的公路。他常说:“路是走出来的,更是守出来的。”这句话,也成为他十八年筑路生涯最真实的注脚。
恪守工期,竞速严寒考验
寒冬深夜,衡水郊外气温跌破零下八度。邯港高速项目部里,一扇窗仍透着光亮。金永权俯身在铺满图纸的桌前,眉间紧锁。他的目光久久定格在“1220”那个红圈标记上——那是主线水稳层贯通的最终节点。得知碎石运输车因大雪受阻,他立即起身,声音沉稳如铁:“25天,105万吨料,1车都不能少。”任务被逐小时拆解,七个专项小组同步启动。动员会上,他环视着每一张疲惫却坚定的面孔,一字一句道:“这63公里,我们铺的不只是沥青,更是责任;拼的不只是速度,更是良心。”
创新工艺,智克技术难关
面对设备老化与人力紧缺,金永权带领团队昼夜攻关。系统调试关键阶段,他们常熬到凌晨;遇到兼容问题,便组织骨干反复修改参数、优化流程。“我们要让老设备焕发新生,”他强调,“这不是修修补补,而是一场技术革命。”最终,他们成功实现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协同作业,首段水稳层平整度达0.6毫米,远超标准。这套创新方案实现单人操控多机,施工效率提升40%,成为项目推进的关键支撑。
同心筑路,成就品质典范
2023年12月7日,邯港高速主线全线贯通!欢呼声中,金永权紧握业主表扬信,声音哽咽:“这25天,我们每天推进11.5公里,创造3亿元产值——是大家用汗水浇筑,更是科技为我们插上了翅膀。”在后续技术交流会上,专家组评价这一模式“成本减半、值得全国推广”。面对镜头,他站在平坦如砥的新路上,语气坚定:“这条路印证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攻坚,离不开每个人的拼搏,也离不开科技的力量。两股力量汇聚,就没有抵达不了的远方。”
如今,邯港高速已车流如织,而金永权的办公桌上,仍整齐摆放那张画满红圈的进度图,那台装载智能施工系统的平板,还有那叠被翻旧的技术方案。晨曦中,他再次走上这条凝结心血的高速公路,目光所及,仿佛仍能看到那些寒冬深夜里的灯火,照亮这条承载奋斗与创新的现代化通途。
供稿:路桥公司
作者: 王 博 林晓平 张慧祺
编辑:刘文生
审核:李 敏 贾慧杰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