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钢矿业以设备管理变革为核心,全面推进“操检维”一体化工作。通过体系优化、模式创新、技术赋能与人才培养,不仅构建起集操作、点检、维护于一体的新型设备运维体系,更在各矿山形成差异化推进格局,实现了生产效率、人事效能与经济效益的突破。
统筹部署:构建“操检维”一体化推进大格局
自推进“操检维”一体化工作以来,马钢矿业高度重视顶层设计,通过“建机制、强共识、定方案”三步走,为变革筑牢基础。首先,成立“操检维”一体化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举措落地有声;其次,组织各矿山生产单元参与试点现场交流会与专题授课,统一思想认知,破解推进中的疑难问题;随后,先后下发《关于推进“操检维”一体化专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单位结合智慧矿山规划、工艺特点与人员结构,梳理整合生产操作、设备点检、维护等业务,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与推进时间表,打破岗位界面,推动人机协同融合,为“操检维”一体化全面铺开奠定制度框架。
试点先行:罗河矿打造变革“样板间”
作为“操检维”先行试点单位,罗河矿以“扁平化管理+智能升级+人才优化”为路径,率先打造“操检维”一体化标杆。
在组织架构上,罗河选矿厂将原有5个工序20个班组优化为2个大班10个组,推行“操检维合一+专业维修”模式,如选矿碎矿工序整合皮带工、破碎工岗位,设立“运行维护师”,实现“一岗多能”;在智能建设上,完成碎矿、尾矿输送、主副井等无人厂房建设,铁过滤机远程控制、抓斗自动装车调试落地,1号皮带捡铁机器人投入使用,浮选智能控制系统实现90%以上智能调节,自动化减人成效显著;在人才效能上,通过内部挖潜,24人转入扩能项目、40人充实维修班,维护维修人员占比从9.1%提升至27.9%,同时优化23人支援罗河铁矿无协力矿山建设,人员总数从258人优化至229人;在技能提升上,开展导师带徒,开设“夜校”、“教育培训日”、现场实操等培训85场,员工特种作业持证占比达58%,为一体化推进提供人才支撑。
多点开花:各单位探索特色化路径
在罗河矿试点带动下,南山矿、姑山矿、白象山矿、张庄矿及矿山服务公司结合自身实际,走出各具特色的“操检维”一体化之路。
南山矿依托智慧管控中心,构建“远程操作+检维一体+专业化定修”模式。通过和采粗中碎一键操作、凹选超细碎全流程自动化等改造,实现远程运维与定时巡检;推广“四新技术”,陶瓷泵、新型漏斗衬板等应用使易耗件使用周期提升2-3倍,减少检修工作量;取消工段设置,成立4个选厂直管班组,压缩夜班人员、强化白班运维,以“8保16”模式保障生产稳定,同时完成230人次特种作业取证,夯实技能基础。
姑山矿以“方案+激励”双驱动,试点成立3个操检维小组。其中,精尾车间井下留守班8人独立承担井下设备运维,龙山精尾工序负责多类设备“操检维”一体化,运输车间打破传统单一操作性岗位职能壁垒,新组建的铁运生产班承接调度、列检、发运及信号职能,同时安装电动滚刷清扫器替代人工外委清理车帮,通过岗位整合与技术升级,推动操作、检查、维护全流程协同优化。
白象山矿围绕“TFEO”思路,从党建引领、专业协同、全员参与三个维度发力,实现管理效能提升。打破传统岗位界限,选矿厂运维班复合型人才占比超70%,铁矿机械运维班实现“检维”一体化;结合协力回归,实现选矿地表无协力,自产人均吨精矿从1001吨/人提升至1300吨/人,选矿吨矿加工成本降幅达22.32%,降本成效凸显。
张庄矿以“智慧化+流程再造”推动变革,率先取消大夜班,实现选厂全流程无人操作与智能巡检常态化,白班运维人员从14人增至24人,集中力量开展预防性维护;整合工段与班组,设立4个专业管理班,打造“运维班”实现全流程操检维合一,为“百人选厂”建设铺路;近三年操维岗员工持证率从41.5%提升至80%,通过积分激励、技能竞赛培育高技能人才。
矿山服务公司则聚焦“点检专业化+维修自主化”,为各厂配置专职点检员,实现点检专人专责;开展多工种复合培训,13人取得焊工证、8人获叉车司机证等,自主维修能力显著增强,检修协力人员从48人减至8人,费用从625.38万元降至111.25万元;同时推进永磁滚筒、螺旋溜槽自动冲洗装置等技术改造,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降低运维成本。
从整体部署到试点突破,再到全面覆盖,马钢矿业“操检维”一体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各矿山通过管理扁平化、操作智能化、人才复合型转变,不仅打破了传统岗位壁垒,提升了设备运维效率,更实现了人事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升与智慧矿山建设加速的多重目标。未来,马钢矿业将持续深化“操检维”一体化变革,以更优的设备管理模式、更强的人才队伍、更高的智能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来源:马钢矿业)
-----------------------------------------------
免责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中矿协所有,转载需取得授权,中矿协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中矿协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有关问题,请联系中矿协(010-87767390)处理。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微信公众号ID:mmac2014)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