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刘庄矿业月进尺实现“三级跳”

刘庄矿业月进尺实现“三级跳”

历经3个多月的攻坚,从最初的忐忑摸索到如今的驾轻就熟,中国中煤新集公司刘庄矿业公司(简称刘庄矿业)综掘六队成功跨越了适应期、熟练期和高效期三大阶段,实现了月进尺从193米到330米再到430米的“三级跳”。 这样的成绩,得益于综掘六队使用的六臂掘锚一体机。

“新成员”来

6月9日,综掘六队施工的120201轨道顺槽来了一位“新成员”——六臂掘锚一体机。

“这大家伙看着先进,但咱能玩得转吗?”在综掘六队会议室内,讨论的气氛比天气更热。

综掘六队队长李亚军敏锐地捕捉到了大家的情绪。他没有急于下达生产指令,而是将班前会变成了研讨会。

“今天不安排具体任务,咱们就聊聊这个新伙计。大家都说说,觉得哪里最难?怕什么?有什么想法?”李亚军说。

起初,会议室里一片寂静。终于,跟班队长金保松开口说道:“人员操作技能、思维习惯与新装备如何高效协同是目前面临的难题。咱们这些老家伙摸了一辈子传统综掘机,现在要学这个,心里没底啊!”

他的开场白,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从技术员到老工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异常热烈。

李亚军没有直接反驳:“矿上投入巨资引进新设备,不追求立竿见影的进尺,而是给予充分的适应期和包容期。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与信任。遇到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要积极面对。从今天开始,我带头学,所有队管人员也要全部掌握操作技能。”

就这样,从设备操作、安全风险防范到工序配合,大家畅所欲言。技术员杨兴国仔细记录着每个人的意见建议,会后立即整理成问题清单。这种看似“七嘴八舌”的讨论,却让全队逐渐形成了“遇到问题就研究、有了想法就尝试”的统一认识。

学习操作新设备

7月的矿山热浪滚滚,综掘六队的学习热情同样高涨。然而,现实的人员结构让培训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全队职工平均年龄48岁,50岁以上职工达27人,老龄化问题突出,体力、接受能力都受限。

为解决人员操作不熟练的问题,队里迅速展开行动。一方面,邀请厂家技术人员三班跟班,现场教学;另一方面,创新落实“循环调配”培训法,即利用早班进行支护、打锚索作业的时间,组织全员轮番上机实训,早班人员熟练后调到中、夜班承担主要操作任务,中夜班不熟练人员调到早班继续培训。这种“以熟带生、滚动推进”的方式,极大提升了职工整体技能水平。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崔广平和王宗兵两位老师傅的转变。刚开始,他们思维固化,宁愿在后面背料,也不愿意学习新设备操作技能。“今年就要退了,还学这些干什么?”崔广平摇着头说。

看着大家日渐熟练操作设备的身影,崔广平和王宗兵内心渐渐泛起波澜。两位老师傅找到李亚军,让他给老哥俩安排培训。如今,他们成了新设备的忠实“粉丝”,经常向其他区队的工友炫耀六臂掘锚一体机的优越性。

技术优化见成效

随着操作技能水平的提升,一些深层次的技术问题逐渐暴露。

在工程推进到一定阶段时,受断层构造带影响,巷道帮部围岩松软,两侧钻臂无法有效支护,严重影响工效。综掘六队生产副队长梁仁环立即连夜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攻关,经过充分讨论,果断采用“人工+设备”协同策略。他们利用风煤钻进行超前预支护,控制片帮范围,以灵活的人工干预突破设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局限性。

面对履带卡顿、钻杆磨损等技术瓶颈,综掘六队机电副队长高德善带着机电班组在现场化身“设备医生”:增加液压平衡阀解决履带行走同步问题,定制高强度钻具将钻进效率提升20%……最棘手的问题是,一运与二运皮带搭接处设计高度过低,导致二运皮带改向滚筒抵地。队员们并非进行简单垫高,而是通过改变二运机架的弧形方位,科学抬高改向滚筒高度,从根本上弥补了设计缺陷。

最让人头疼的是设备自重问题。这台综掘机重达百余吨,但履带相对传统综掘机履带短100毫米,导致综掘机在松软底板条件下经常容易下陷。为此,综掘六队多次现场试验,总结出“开后支撑、铲板抵地、人工垫高”的快速处置方案,很快就让设备“脱困”。

“与传统两臂综掘机相比,六臂掘锚一体机在割窑时间相当的情况下,将支护时间从2.3小时压缩至1小时,工效提升1倍以上。”刘庄矿业掘进副矿长徐礼亨表示。

者:陆刚 版面编辑:王世雅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