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会议通知丨关于召开第三届中国绿色矿山国际年会的通知 (第一轮)

会议通知丨关于召开第三届中国绿色矿山国际年会的通知 (第一轮)

通 知

关于召开第三届中国绿色矿山国际年会的通知(第一轮)

全体会员、科技特别专员、国际矿业代表及各有关单位:

中国绿色矿山国际年会(Inter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n China Green Mines)自2024年创办以来,两届参会代表累计超过2500人次,作为我国矿业类最具影响力国际盛会之一,受到国内外绿色矿业界广泛关注与参与。

全球矿业绿色转型需要跨国家、跨领域、跨学科的智慧共享与协同合作。为进一步凝聚国际共识与国际交流合作,分享中国绿色矿山建设的前沿技术、典型案例与实践路径,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全球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机遇,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的第三届中国绿色矿山国际年于2026年1月在北京市召开,会议规模预计1500人左右。

年会以“科技赋能绿色矿山,生态协同共筑全球矿业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大会将邀请院士、专家、企业领导、科研工作者、国际组织代表就国内外绿色矿山建设前沿问题进行研讨与交流,欢迎相关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矿山企业、设备制造厂家等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会;欢迎各大企业和厂商踊跃参加并提供赞助支持。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

协办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绿色矿山》期刊、天山实验室、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昆明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深圳大学、贵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福州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华北科技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工程学院、南华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西能源学院、安徽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重庆科技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琏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碳智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三匠联合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国家自资源科普基地、中煤水文局集团有限公司

合作媒体:

《绿色矿山》《Applied Energy》《Engineering》《绿色矿冶》《矿业安全与环保》《黄金》《钻采工艺》《洁净煤技术》《黄金科学技术》《矿冶工程》《中国矿山工程》《矿山设备》《陕西煤炭》《洲际矿山》、“中矿人”微信视频号、“立方石油”公众号、“InteIMining智能矿业”公众号、“矿冶工匠”公众号、“工程机械CCM”公众号、“能源起点”公众号、绿色智能矿业平台、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矿冶科技期刊集群、科矿网

法律支持:

雨仁律师事务所

二、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

2026年1月

会议地点:

北京市

三、征文内容与会议议题

本次会议征集会议论文,不限于下列内容:

1.我国矿山绿色发展理论、研究、政策、规划、评价等;

2.学科交叉融合下的绿色矿山建设新路径;

3.绿色矿山的国际标准、协同治理与认证机制;

4.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AI技术)赋能绿色矿山建设;

5.绿色低碳技术(如绿色勘查、智能开采、尾矿资源化、“双碳”技术)创新与应用;

6.中小型矿山绿色转型的案例与示范;

7.发展中国家绿色矿山能力建设与合作共享;

8.矿山绿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研究。

四、拟设置专题论坛

1.绿色矿山发展趋势与前沿探索论坛

2.地质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工程地质论坛

3.矿产资源绿色开采与智能开采论坛

4.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论坛

5.绿色分选技术、装备与矿物材料论坛

6.智能矿山建设与运维论坛

7.矿区生态修复论坛

8.矿山/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与安全科学论坛

9.多固废高值化、资源化利用论坛

10.中英绿色矿山合作论坛

11.矿业集团科技创新论坛

12.留学生论坛

13.矿业法律与政策论坛

14.绿色矿山科普论坛

15.绿色矿产CCUS论坛

16.矿业高校研究生学术论坛

17.学科交叉创新论坛

五、通知重点

1.征集联合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承办单位、赞助单位。欢迎国重室、课题组、学术团队、设备厂商等单位赞助支持本次会议,组委会将在会场提供小型展位等多种形式宣传支持、赞助单位。

2.各专题论坛诚邀召集负责人、副主任、委员,征集论坛报告和组织参会人员。请与会务组联系,共同完成会议组织工作。

3.2025年11月15日前,补充、完善学术委员会与组织委员会,欢迎申请或推荐行业专家、优秀青年学者、海外人才加入。

六、年会主要活动内容

1.开幕式及院士、国际专家特邀报告

2.发布场景化生态修复案例集

3.绿色矿山联合国咨商成果发布

4.中国绿色矿山国际年会学术委员会圆桌座谈会

5.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表彰、奖励

6.绿色矿山发展报告

7.专题论坛

七、联系方式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秘书处:

电 话:010-53688339 010-53656625

1.参会咨询:吕珊珊15712878741

2.专题论坛:杨森18600365729

3.征文咨询:常明然13031021601

4.国际活动:单秋琳15010682780

5.会议赞助:李红18311377671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

2025年9月28日

附件

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名单(含增补)

主 任:彭苏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主任:

1.于润沧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院院士

2.多 吉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

3.苏义脑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4.王 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5.袁 亮 安徽理工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

6.侯立安 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工程院院士

7.段 宁 同济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8.邵安林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9.李根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

10.贺克斌 清华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11.康红普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院院士

12.武 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

13.张宏福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14.毛景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15.孙金声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16.吴丰昌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17.王双明 西安科技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18.冯夏庭 东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

19.杨春和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唐立新 东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副校长

21.邓 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院士

22.郭旭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院院士

23.张来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

24.姜 涛 中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25.沈政昌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院院士

26.吴爱祥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27.赵跃民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28.Chul B. Park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9.Michael Hood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终身荣誉教授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士

30.张 捷 美国国家工程院 院士、教授

31.Birol Dindoruk 美国休斯敦大学教授/前壳牌石油公司首席科学家 美国工程院院士

32.Charlie Chunlin Li 挪威科技大学教授 挪威工程院院士

33.鲍 巍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正高工

委 员(按姓氏笔画顺序):

1.Mamadou Fall 渥太华大学教授、加拿大工程学会会士

2.Murat Karakus 阿德莱德大学教授,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副主编

3.Jamal Rostami 科罗拉多矿业大学 教授

4.Erol Yilmaz 土耳其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大学 教授

5.Azizullah Shaikn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信息技术工程与管理科学大学 教授

6.lbnelwaleed A. Hussein 卡塔尔大学 教授

7.Jeffrey Dick 中南大学 教授

8.Bernhard Krooss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 研究员

9.Xiaoyu Yan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 教授

10.KRETSCHMANN Juergen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 教授

11.Stella Pytharoul 英国思克莱德大学 教授

12.Sergey Oladyshkin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 教授

13.孙树忠 前驻卢旺达、摩洛哥王国大使,南京大学教授

14.LING TUNG CHAI 湖南大学 国家外国资深学者、教授、博导

15.Freddie Gaoseb(高赛博) 纳米比亚驻华使馆 商务参赞

16.Martin Orlando(马丁·奥兰多)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驻华公使衔参赞

17.刘清友 成都理工大学 党委书记、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8.朱庆山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党委书记、国家杰青、研究员

19.冯新斌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国家杰青、所长、党委书记

20.张烈辉 西南石油大学 党委书记、国家级人才工程、国家杰青、教授

21.席北斗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党委书记、国家杰青、研究员

22.冯国瑞 山西能源学院 党委书记、国家杰青、教授

23.郭建春 西南石油大学 党委副书记、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国家杰青、教授

24.杨仁树 北京科技大学 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

25.蒋军成 南京工业大学 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6.邓 军 西安科技大学 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7.梁卫国 太原科技大学 校长、国家杰青、教授

28.蔡国军 安徽建筑大学 校长、国家杰青、教授

29.张凯 青岛理工大学 校长、国家杰青、教授

30.罗仙平 东华理工大学 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31.许强 成都理工大学 校长、国家杰青、教授

32.祝效华 西南科技大学 校长、国家杰青、教授

33.张 农 徐州工程学院 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34.邵良杉 辽宁理工学院 校长、教授

35.戴彩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副校长、国家杰青、教授

36.李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37.刘殿文 昆明理工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38.陈绍杰 山东科技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39.文虎 西安科技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40.赵光明 安徽理工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 教授

41.潘波 昆明理工大学 副校长、国家杰青、教授

42.饶莹 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国家杰青、教授

43.王庆飞 东华理工大学 学术副校长、国家杰青

44.周建庭 重庆交通大学 副校长、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45.李全明 北方工业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46.王伟 石家庄铁道学院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47.闵凡飞 安徽工业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48.徐良骥 安徽理工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49.刘海峰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50.曹亦俊 河南科技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51.裴向军 西南石油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52.罗振敏 西安科技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53.赵存良 河北工程大学 副校长、教授

54.张保勇 黑龙江科技大学 副校长、教授

55.杨科 安徽建筑大学 副校长、教授

56.李振华 河南理工大学 副校长、教授

57.吴攀 贵州大学 副校长、教授

58.张艳博 华北理工大学 副校长、教授

59.韩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副校长、教授

60.葛飞 湘潭大学 副校长、教授

61.冉进财 新疆工程学院 副校长、教授

62.屈忠义 内蒙古科技大学 副校长、教授

63.王卫军 湖南科技大学 副校长、教授

64.王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副校长、教授

65.张国华 黑龙江科技大学 副校长、教授

66.赵金洲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主任、西南石油大学原校长、教授

67.郭立稳 华北理工大学 原党委副书记、教授

68.罗胜联 南昌航空大学 原校长、国家杰青、教授

69.孙占学 东华理工大学 原校长、教授

70.郭连军 沈阳工业大学 原校长、教授

71.王家臣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原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72.邱廷省 江西理工大学 原副校长、教授

73.党志 华南理工大学 原副校长、教授

74.鞠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75.宋考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二级教授

76.王香增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总地质师、首席科学家

77.张一敏 武汉科技大学 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78.刘泉声 武汉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79.李夕兵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国家杰青、教授

80.唐春安 大连理工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81.马 英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82.马世志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83.马保中 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84.马彦卿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正高工

85.马海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86.丰土根 河海大学/江西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87.王 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88.王一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家杰青、研究员

89.王汉鹏 山东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90.王成 北京理工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91.王克文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高

92.王李管 中南大学/长沙迪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教授、董事长

93.王言章 吉林大学 国重室副主任、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94.王宏 煤炭行业煤岩组分分质及低碳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级人才工程、 教授

95.王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96.王栋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授、外籍院士、中硅会固废分会理事长

97.王相力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家杰青、研究员

98.王贵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99.王胜平 天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00.王晓梅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家杰青、正高工

101.王恩元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02.王海柱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103.王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04.王瑞 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正高工

105.韦华南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106.牛富俊 华南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07.尹升华 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08.尹希文 希文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研究员

109.巴晶 河海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10.左仁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杰青、教授

111.左建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院长、国家杰青、教授

112.叶为民 同济大学 国家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授

113.田庆华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14.田守嶒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15.田森林 昆明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16.田辉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 国家杰青、研究员

117.由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教授

118.付修根 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19.白杨 西南石油大学 教授

120.白斌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级高工

121.包申旭 武汉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22.冯仲科 北京林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23.冯增朝 太原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124.宁伏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杰青、教授

125.邢奕 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26.毕洪涛 山东黄金集团 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127.毕银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28.吕庆 浙江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29.吕志成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副总工程师、自然资源部领军人才、研究员

130.吕学斌 西藏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31.朱万成 东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国家杰青、教授

132.朱光有 长江大学能源学部主任、院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33.朱建波 深圳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34.朱建喜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国家杰青、研究员

135.朱鸿鹄 南京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36.朱维耀 北京科技大学 二级教授

137.朱瑞军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正高工

138.仲晓星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39.刘广义 中南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40.刘伟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级高工

141.刘全有 北京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42.刘宇程 西南石油大学 院长、二级教授

143.刘志强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 一级首席、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144.刘育明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正高工

145.刘建锋 四川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46.刘晓丽 清华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47.刘涛 武汉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48.刘娟 北京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149.池汝安 武汉工程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50.汤艳杰 长江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51.宇波 长江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52.许成 北京大学 国家杰青、研究员

153.孙伟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54.孙宝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55.孙海涛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156.芮振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57.严登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国家杰青、正高工

158.苏学斌 中核集团 国家级人才工程、首席科学家

159.李中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160.李冲 中煤水文局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副局长、总工程师

161.李化建 中国铁道科学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162.李地元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63.李光辉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64.李全生 国家能源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 国家级人才工程、正高工

165.李芳柏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国家杰青、所长

166.李利平 山东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67.李枝林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级高工

168.李金惠 清华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69.李建春 东南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70.李彦荣 太原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71.李海燕 北京建筑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72.李萍丰 宏大爆破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

173.李超 成都理工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74.杨智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正高工

175.杨强 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中心 原副主任、研究员

176.杨小聪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177.杨仲轩 浙江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78.杨志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家杰青、正高工

179.杨典森 武汉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80.束文圣 华南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81.肖睿 东南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82.肖衡林 江汉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83.吴志军 武汉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84.吴拥政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高

185.吴顺川 昆明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86.邱昆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87.何本国 东北大学 教授

188.何发钰 长沙矿山研究院 党委书记、董事长、正高工

189.余维初 长江大学 二级教授

190.余斌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191.沈岩柏 东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92.宋少先 武汉理工大学/墨西哥圣路易斯波多西自治大学 墨西哥科学院院士

193.宋先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194.张丰收 同济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95.张元波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96.张华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197.张会岩 东南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98.张志刚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副总经理、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199.张茹 四川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00.张俊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01.张俊明 河海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02.张海军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03.张海君 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04.张瑞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05.张驎 应急管理部培训中心 原主任、教授

206.陈衍景 北京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07.陈炳瑞 东北大学、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08.陈禄政 昆明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09.范宣梅 成都理工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10.林海飞 西安科技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11.尚建选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 总工程师、正高工、主任

212.岳中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13.岳中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14.岳建华 中国矿业大学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教授

215.周小平 重庆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16.周子龙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17.周刚 山东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18.周官群 合肥工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19.周琦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首席科学家

220.郑有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21.郑宏 北京工业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22.郑建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23.郑俊杰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24.宗兆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25.赵文智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国家杰青、教授

226.赵华章 山西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27.赵兴东 东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28.赵军红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国家杰青、研究员

229.赵毅鑫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230.胡振琪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31.胡祥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授

232.战凯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原副总经理、正高工

233.段宏飞 中山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首席专家

234.段晨龙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35.侯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杰青、教授

236.娄金福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研究员

237.姚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238.姚艳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239.秦礼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40.秦波涛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41.袁节平 中钨高新矿山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采矿首席专家、正高工

242.袁宏永 清华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43.袁松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杰青、教授

244.袁顺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45.袁梦琦 北京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46.聂百胜 重庆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47.桂夏辉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48.顾晓薇 东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49.顾清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50.徐龙华 西南科技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51.徐永福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授

252.徐奴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授

253.徐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所长、教授级高工

254.高玉峰 河海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55.高志勇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56.高明忠 深圳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57.高晓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58.高富强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杰青、研究员

259.郭华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260.郭锋 长江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61.浦海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62.陶东平 山东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63.陶春辉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264.黄中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265.黄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66.黄达 长安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67.黄炳香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68.曹丹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杰青、教授

269.曹东伟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270.曹剑 南京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71.曹淑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72.戚承志 北京建筑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73.符力耘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杰青、教授

274.梁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原党委书记、教授

275.梁运涛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国家级人才工程

276.琚宜文 中国科学院大学 教授

277.董必钦 深圳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78.董发勤 西南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79.董陇军 中南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80.董绍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81.董宪姝 太原理工大学 国家级教学名师、教授

282.蒋小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283.蒋开喜 紫金集团/福州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正高工

284.蒋明镜 苏州科技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85.蒋官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286.蒋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87.韩一帆 华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88.韩贵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89.韩润生 昆明理工大学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所长、云南省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级人才计划、教授

290.焦文华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91.曾联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92.温建康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正高工

293.谢桂青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家杰青、研究员

294.谢婉丽 西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95.雷征东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级高工

296.路德春 北京工业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97.窦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98.谭云亮 山东科技大学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99.翟成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300.樊海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301.潘俊锋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302.魏甲明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 部长、正高工

(待增补......)

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名单

(按姓氏笔画顺序)

1.JEAN-BAPTISTE MAWULE DASSEKPO (杜尚波) 清华大学 副教授

2.卫望汝 四川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3.马天寿 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4.马丹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5.马克 大连理工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6.马浩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研究员

7.马超 清华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8.丰光亮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国家优青、研究员

9.丰奇成 昆明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0.王东坡 成都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1.王光进 昆明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2.王刚 山东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3.王韧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高级工程师

14.王志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国家优青、研究员

15.王丽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6.王利戈 山东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7.王和堂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8.王金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9.王勃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20.王亮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21.王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22.王宴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优青、教授

23.王猛 河南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24.王鹏飞 湖南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25.王燕 河南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26.毛良杰 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27.仉文岗 重庆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28.公彬 山东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29.文志杰 贵州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30.邓久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31.甘泉 重庆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32.卢运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33.卢桂宁 华南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34.卢聪 西南石油大学 副院长、教授

35.申培亮 武汉理工大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36.代 伟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37.白庆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38.白英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39.冯子军 太原理工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40.冯永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41.边亮 西南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42.邢耀文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43.毕胜 大连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44.吕伟 武汉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45.朱阳戈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正高工

46.朱红钧 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47.任利 四川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48.刘日成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49.刘文刚 东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50.刘冬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51.刘江峰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52.刘兴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53.刘学生 山东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54.刘建 昆明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55.刘晓明 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56.刘造保 东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57.刘翠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58.刘瑾 河海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59.刘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研究员

60.刘震 山东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61.江丙友 安徽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62.江海深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63.汤继周 同济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64.安伟光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65.安森友 深圳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特聘教授

66.许冲 国家灾研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研究员

67.许献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68.孙永升 东北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69.孙志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70.孙备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71.孙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优青、教授

72.李云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73.李文博 东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74.李玉伟 辽宁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75.李召峰 山东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76.李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77.李凯 昆明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78.李波波 贵州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79.李根 大连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80.杨永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81.杨秀清 长安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82.杨尚同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83.杨尚同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84.杨威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85.杨胜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86.杨越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87.吴克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88.吴杨 广州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89.吴鸣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90.吴建松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91.吴琼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92.邹俊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93.邹灏 成都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94.宋大钊 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95.宋凡浩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优青、研究员

96.宋兆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97.宋效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国家优青、研究员

98.张力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研究员

99.张广超 山东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00.张广磊 河北工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01.张方斋 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

102.张同生 华南理工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03.张凯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04.张宝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优青、教授

105.张亮 北京工业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06.张逸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优青、教授

107.张博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08.张磊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09.张臻悦 武汉工程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10.陆朝晖 重庆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11.陈秋松 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

112.陈洪 南方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13.陈结 重庆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14.陈浩华 同济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15.陈攀 四川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16.苗胜军 北京科技大学 院长、教授

117.范钢伟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18.欧阳荷根 中国地质和学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研究员

119.罗情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优青、教授

120.金毅 河南理工大学 院长、教授

121.周宗青 山东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22.周贺鹏 江西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23.周韬 深圳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24.郑忆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家优青、研究员

125.赵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26.赵云良 武汉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27.赵玉龙 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28.赵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29.赵红波 中南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30.赵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31.赵明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优青、 教授

132.赵惊涛 北京师范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33.赵善坤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 研究员

134.郝宪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35.胡文吉豪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36.胡明相 山东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37.柳波 东北石油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38.钟日晨 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39.钟俊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40.饶明军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41.施佳林 华东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42.施锡林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国家优青、研究员

143.姜鹏飞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研究员

144.姜福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45.洛锋 河北工程大学 院长、教授

146.姚强岭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47.贺靖峰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48.袁三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49.袁帅 东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50.聂文 山东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51.索彧 东北石油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副研究员

152.贾云中 重庆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53.贾菲菲 武汉理工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54.徐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优青、教授

155.徐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56.徐朗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57.殷帅峰 华北科技学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58.翁磊 武汉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59.高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60.高辉 西安石油大学 院长、教授

161.高鹏 东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62.郭天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63.郭柄霖 合肥工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64.郭晓炜 《煤炭学报》 责任编辑、中国科协优秀青年编辑

165.席迅 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66.唐世斌 大连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67.陶志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68.陶明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69.黄志强 江西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70.黄明 福州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71.黄麟淇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72.曹钊 内蒙古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73.戚绪尧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74.盛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优青、教授

175.盛益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76.崔峰 西安科技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77.章凯强 北京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78.彭守建 重庆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79.彭志伟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80.彭康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81.葛兆龙 重庆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82.董良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83.韩元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84.韩俊伟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85.韩桂洪 郑州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86.韩海生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87.程占军 天津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88.焦芬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89.曾一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90.谢磊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91.蒲诃夫 深圳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92.雍睿 宁波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93.蔡建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优青、教授

194.蔚立元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95.廖勤拙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96.谭静强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97.樊九林 华电煤业集团公司 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198.穆总结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99.魏兵 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待增补......)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出版公司拥有科技期刊21种。其中,SCI收录1种,Ei收录5种、CSCD收录6种、Scopus收录7种、中文核心期刊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4种,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科技窗口与学术交流阵地,也是行业最大最权威的期刊集群。

期刊简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搭建绿色矿山建设领域高端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5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中文科技期刊——《绿色矿山》(Journal of Green Mine)应运而生。《绿色矿山》为季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912/TD,ISSN号:2097-3357,由《绿色矿山》编辑部负责策划、出版、发行。

刊登范围

绿色勘查、绿色开采、矿山地下空间利用、绿色选冶、矿山环境保护、低碳技术及节能减排、数字矿业、绿色低碳经济政策与评价等。

期刊主页

http://www.lsks.org.cn

投稿网址

https://lsks.cbpt.cnki.net/EditorAN/index.aspx?t=1

联系:常明然

电话: 010-87986452

邮箱:journalofgreenmine@163.com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