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发现
2025年4月西班牙停电事件引发了对可再生能源可靠性的质疑。尽管当时西班牙电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3200万千瓦,远超2500万千瓦的用电需求,但停电事故仍对该国出口及制造业造成了显著风险。
2025年欧洲可再生能源预计将占能源结构的42%。在燃煤电厂陆续退役的推动下,到2030年,煤炭使用量预计将大幅削减92%。
在煤炭发电规模缩减的同时,可再生能源持续扩张。中国生产了全球约80%的太阳能电池板,其中通威太阳能占据15%的市场份额,凸显出中国在全球太阳能产业中的关键地位。
绿色制氢产业预计将对欧洲未来能源需求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据预测,到2050年,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需求增幅将达638%,这一变化主要源于氢能应用的推广。
中国在碳减排承诺与能源供应安全方面的政策取向,将对全球能源政策及气候目标产生重大影响。若中国大陆持续保持碳密集型发展模式,或将引发全球能源供应链的结构性调整。
可再生能源在欧洲能源结构中扮演何种角色?
2025年4月西班牙发生停电事件,尽管当时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充足,却还是引发了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可靠性的重点关注。此类事件表明,欧洲在协调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发电方面仍需完善。
根据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数据显示,2025年欧洲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预计将占电力供应总量的42%。目前煤炭在欧洲能源结构中占比为11%。受燃煤电厂陆续退役影响,该机构预测到2030年,欧洲煤炭使用量将骤降92%。
尽管欧洲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但根据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的分析,该地区另一种主要化石燃料——天然气,仍将在未来数年内继续使用。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天然气供应链进行了调整。目前挪威和英国已成为欧洲大陆内部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而美国则通过液化天然气等方式提供补充供应。预计到2039年,欧洲天然气装机容量将达到230吉瓦的峰值,较现有装机容量增长53%,这表明欧洲仍在对化石燃料持续投入。
哪些地区仍持续依赖煤炭?
尽管欧洲正致力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但目前中国大陆和印度等亚洲国家仍在积极推进新建燃煤电厂计划。全球煤炭贸易主要分为两大类:用于发电的动力煤与用于炼钢的冶金煤。根据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数据,2024年动力煤进口量在煤炭贸易中占比更高,其中中国大陆进口量占全球动力煤贸易总量的41%,印度和日本紧随其后。
中国与印度的煤炭发电占比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57%,水电、太阳能发电和陆上风电紧随其后。根据预测,煤炭使用量将于2029年达峰,随后到2030年较2025年水平下降4%。
根据过去五年的数据显示,印度与中国大陆从主要合作伙伴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的煤炭进口总量较2020年分别增长了11%和185%。
2025年3月,印度尼西亚出台了国内参考价格机制,该机制用于确定煤炭产品平均价格及出口特许权使用费。由于该政策的实施,加之印度和中国大陆的电厂及港口煤炭库存充足,预计将导致印尼今年煤炭出口量下降。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4月印尼煤炭出口量较2024年同期同比下降11%。
根据市场情报机构(Market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2025年至2050年间,印尼国内煤炭消费量预计将下降52%,该国能源生产重心正转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一转型趋势体现在印尼光伏电池及组件的进口额上——2024年较2023年同比激增164%。
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主要出口方有哪些?
尽管可再生能源发展仍面临挑战,但其崛起正在加速煤炭行业的衰退。欧洲表面上的脱碳成功,实则依赖于中国以煤电为支撑的制造业体系。
根据市场情报机构(Market Intelligence)的预测,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扩大将带动太阳能电池板的国际贸易增长——按实际价值计算,2025年至2040年间预计增幅将达80%。
中国主导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业,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2024年主要进口国包括荷兰、印度、巴西、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西班牙。
尽管印度本土太阳能组件产量持续增长,但其进口规模依然可观。中国大陆和越南是主要供应方,其中中国大陆占据高达78%的市场份额。
风力发电设备的主要出口方有哪些?
2024年,德国和丹麦是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出口国,合计出口额达41亿美元。中国大陆和印度在全球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和贸易中也占有重要份额,分别占据18%和3%的出口比例。
欧洲发电需求侧同样受到可再生燃料发电量的影响。根据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预测,2025年工商业用电需求将占据能源消费主体,但未来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将是绿色氢能的生产——预计到2050年,绿色氢能需求量将达9090亿千瓦时。
这一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交通运输领域。根据规划,铁路、货运卡车及船舶将采用氢能与电能混合动力系统,各类运输车队可在两种能源间自主选择配比方案。预计到2050年,该领域的电气化改造将使能源需求较2025年水平激增638%。
中国、德国和丹麦等太阳能及风电场设备的主要制造国,同时也是该设备应用领域的重要投资方,此举将确保其未来可获得稳定的设备供应。
中国如何影响可再生能源市场?
2020年,中国作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并重申2030年碳达峰目标。截至2023年,中国不仅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将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降低4个百分点,同时成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尽管过去十年中国贡献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二,但随着经济转型和道路运输脱碳进程推进,这一增速预计将放缓。
中国如何在履行碳减排承诺的同时确保经济稳定与能源供应安全,将深刻影响其能源行业发展格局,并对全球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国关于煤炭及其他化石燃料的政策决策,将直接牵动全球能源政策走向与价格波动。
这一态势还将影响全球供应链与贸易格局。倘若中国持续保持碳密集型发展模式,而其他国家收紧环保法规,制造业或将向中国转移,从而影响全球气候治理成效。
越南、马来西亚等自定位为制造业回流枢纽的国家,目前仍持续进口设备,这意味着其生产线上的脱碳设备占比存在提升空间。
来源 | reglobal 网站
编辑 | 徐赫阳
更多资讯/分析/解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