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振兴东北又一力作 本桓宽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

振兴东北又一力作 本桓宽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

图片

导读

9月27日,辽宁省京哈改扩建、本桓宽、凌绥高速公路通车仪式在锦州主会场和本溪、朝阳分会场同时举行。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宣布通车,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新伟讲话,省政协主席周波出席通车仪式。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文健应邀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中铁副总裁、总工程师孔遁在本桓宽高速公路分会场小市服务区出席通车仪式;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韦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薛军,副总经理张立业,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袁明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通车仪式。

陈文健感谢辽宁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给予中国中铁的信任和支持。他表示,近年来,辽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打响新时代“辽沈战役”,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上向好,路网建设实现新跨越,决战决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取得瞩目成就,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展现出崭新篇章和光明前景。中国中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度融入新时代东北、辽宁全面振兴重大战略,持续深化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合作,在辽沈大地上参与建设了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为辽宁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铁智慧、中铁方案和中铁力量。下一步,中国中铁将深入践行“创造 质量 品牌”新时代企业核心价值观,紧密服务融入国家战略,立足辽宁所需、中铁所能,始终把辽宁作为中国中铁重点发展区域、重要合作伙伴,持续深耕、加大投入,进一步巩固拓展在辽发展成果,为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通车仪式主会场设在京哈高速凌海服务区,分会场设在本桓宽高速小市服务区和凌绥高速喀左收费站,以视频连线方式同步进行。

本桓宽高速即本溪至集安国家高速公路本溪至桓仁段,由中铁投资牵头投资建设,中铁二局、六局、七局、八局、九局、大桥局、隧道局、北京局、上海局、广州局承担施工任务,线路总长223公里,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于2022年8月8日开工,提前一年建成通车通车后将极大地拉近沈阳至本溪、桓仁的通行距离,形成以沈阳为核心的3小时交通半径快速交通网,成为辽宁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一环,对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科学管控 推动项目高效履约

本桓宽高速公路全线桥梁148座、隧道27座、互通式立交15处,线路桥隧比高达35%,是辽宁省目前地质最复杂、修建难度最大的山区高速公路,具有管理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种类全、环水保要求高等特点。项目公司紧扣工程建设管控重点,统筹加强项目施工组织和建设管理,以进场和开工阶段考核、过程劳动竞赛考核“三项考核”为抓手,建立了进度动态分级预警机制,有序推进项目建设。2022年8月8日,小市互通全线首桩开钻;2023年6月13日,全线首片T梁架设;2024年8月8日,全线首座特长隧道贯通;2025年9月12日,主线路面施工全部完成;2025年9月21日,全线10座收费站均已具备收费功能,机电联调联试工作完成,为项目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引领 突破建设重点难点

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摩天岭隧道左线长5590米、右线长5625米,是辽宁省目前高速公路中最长隧道,通过GPR、TSP技术实时监测围岩变化,结合“管超前、严注浆”,克服了岩爆、涌水、破碎带等高风险地质难题,创新应用新型光爆帽技术,日均掘进效率提升30%;利用首创“装配式桥墩预制拼装工艺”,将浑江特大桥建设工期缩短30%;在路基边坡施工中,通过载重无人机吊运隔离栅立柱、混凝土等交安设施材料,效率提升5倍,有效避免人工高空作业风险。项目以打造大商务管理示范线为目标,全面贯彻“绿色公路”理念,从设计源头降耗增效,摩天岭隧道双竖井优化为单竖井,全生命周期内大幅节约能耗与成本;全线14座梁场有12座建于红线内,大幅减少临时占地;服务区、停车区和养护工区均采用中水循环回用;设计阶段全面应用建筑结构保温、“光伏+”等节能技术,使高速公路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

路景融合 带动全域旅游潜力

全线设有4处服务区,其中小市服务区通过“开放服务区+旅游”的创新模式,打造区域游客服务中心,本溪水洞、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顶级景区可以在服务区提供前端服务,旅客将车停在服务区可乘坐大巴便捷转入景区,在乘坐大巴途中提供景区攻略讲解,极大缩短了“在路上”与“在景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将枯燥的交通动线转变为沉浸式旅游体验。天桥沟服务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毗邻天桥沟国家森林公园,是连接本溪、桓仁及宽甸支线的关键枢纽‌。服务区具有交通补给与旅游服务功能,为过往车辆提供加油、充电、休憩等基础服务,建设中对服务区楼体装饰和景观广场进行优化设计,与周边自然景观协调融合‌。

来源:中铁本桓公司、中铁东北投资公司

编发: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