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5时,位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口岸国境线处,随着最后一根“套轨”连接完毕,标志着由铁五院总体设计的中欧班列“东通道”——滨绥铁路绥芬河至国境线提质改造工程顺利转线通车。至此,中欧班列运行时速由55公里提升至120公里,线路运输能力提升1倍以上,有效破解了中欧班列“东通道”绥芬河口岸“咽喉”区段的运力瓶颈。
首班跨国货运列车正式转线运行
滨绥铁路起点为哈尔滨,终点为中俄边境城市绥芬河。绥芬河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是黑龙江省最大的铁路运输口岸,也我国中欧班列“东通道”绥芬河、同江、满洲里三大口岸之一。
为提高口岸运输能力,2024年5月,滨绥铁路绥芬河至国境线提质改造工程启动建设,进一步改造线路小曲线半径,优化现有线路平面条件,该工程也是我国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交通运输重点项目建设中东北铁路网改造中率先启动的项目之一。
改造段全景
铁五院针对原有绕山而行、已运行超过120年的既有线路进行了“取直”设计,改造工程包括一隧道、三桥梁、六路基及附属工程,总长度为4.146公里。这也是我国唯一的新建“套轨”铁路,可以满足中俄两国列车在同一线路上通行,新建隧道和桥梁的设计中更增加了防冻胀、保温性及排水设计,还在隧道设计中预留了增建新线路的条件,以满足进一步增加运力的需求。
捣固车进行铺轨转线前最后作业
同时,由于改造工程全线地处高寒地区,最大冻深达2.29米,有效施工期仅6-7个月,项目建设中还设计采用了暖棚法、蓄热法等方案解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混凝土浇筑难题,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引入砼湿喷机械手、二衬智能台车、仰拱液压栈桥等智能化、机械化装备,施工效率提高了12%。
首班跨国货运列车驶上新建绥芬河特大桥
铁路通车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北疆铁路网跨境运输能力,提高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对服务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段原有运行超过120年的三座老铁路隧道及原有大“S”曲线弯道,将作为历史文物被整体保留,成为见证“时代变迁”与“交通强国”的历史坐标。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