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区近日召开房地产健康发展推进大会,正式发布《青浦区落实房地产新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措施》及配套人才购房政策。
这份新政的核心内容是,明确外省市来沪人员社保或个税缴纳未满1年,只要本人及家庭在沪无房,即可通过人才绿色通道申报购房资格,涵盖新房与二手房;外籍人才等特殊情形可“一事一议”。
我们要为青浦区这种实事求是落实政策的作为叫个好,这是对8月25日“沪六条”出台后的细化落地。青浦全域位于上海外环外,按原规定非沪籍家庭需缴满1年社保方可购房,政策措施的细化直接缩短了人才购房的等待期。
从细节看,这项新政抓住了当前楼市工作的核心,那就是让政策落地、让人才受益、让市场活跃。
我们知道,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之后,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打出“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等一套“组合拳”,对需求端和供给端给予全面政策支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大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随后赋予城市政府调控自主权,各地因城施策。这次政策调整力度超出预期,传递出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明确信号。
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作出的改革部署主要是战略性、前瞻性、方向性的,在具体推进落实过程中,还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创新实践,细化相应的方案。毕竟,每个城市情况千差万别,形势发展也千变万化,这就需要每个地方摸清楼市“下情”,搞清楚百姓的关切点在哪、改革的焦点体现在何处,在吃透中央政策、省级政策中寻找对策、在落实要求中满足需求,让各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
当前,推动楼市稳定发展进入了需要重视政策“末梢”的关键时期,市场稳定和活跃既依靠“大政方针”,也表现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往往大的政策最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期冀,反而那些涉及末梢的小细节却被视为“微不足道”。
用工作实效和发展眼光看,房地产市场“细枝末节”的改革以及政策落地很重要。“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古训告示我们,从细节入手往往能很好把握全局,辨证地看,如果眼中只有“大问题”只抓大政方针,认为“小问题”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那一个个“细枝末节”就可能变成“合抱之木”,成为宏观政策的“肠梗阻”,成为楼市稳定发展路上的“拦路虎”,成为政策效果得到更好更大释放的障碍。
近年来,因为经济运行承压,房地产也出现销售和投资回落,还伴随着高质量转向发展以及需要消除之前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弊端,无论是市场还是企业都面临着阶段性融资、销售和再发展困难。在困难面前,一些企业和地方也因此有一种思想,要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主要是上级部门的事情,这不是他们能做的事。这种认知是片面的,也是会误事的,对于任何一项政策和工作,就像一句话所说的那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策和工作明确后,一级一级定任务、定步骤、定节点,通过层层传导,让工作链条上的各环节各担其责、各尽其职、各有创新、各个作为,才是重要的工作方法。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推动其健康发展,其实每一层级都应做好该做的事、负好该负的责,把各自摆进工作任务目标里面去,抓好本级,又带好下级,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乘势而上共同创造与凝聚起发展的新动能、新势能,坚决不做“向上甩锅”的事,坚决不做“无所用心”的人。
(此文刊于中国房地产报9月29日01版 责任编辑 何可信)
值班编委:樊永锋
流程编辑: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