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方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五部门于2025年8月6日联合印发,旨在应对当前钢铁行业“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行业在未来两年内实现稳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
一、核心目标(2025-2026年)增长目标: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
效益目标: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供需目标:市场供需更趋平衡。
结构目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转型目标: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
严控新增产能:修订产能置换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对发展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技术和进行兼并重组、生产高端特钢的项目给予差别化(更优惠)的减量置换比例支持。
政策协同:加强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环评、排污许可等政策的联动。
优化布局:支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钢铁产能向区域外减量转移
压减产量:继续实施产量压减政策,原则是“支持先进、倒逼落后”,以促进供需平衡。
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
根据《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将企业分为引领型规范企业、规范企业、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三级。
将分级结果与产业、产量、财税、金融等政策挂钩,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培育头部企业。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组织产业链协同攻关,突破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关键高端钢材的瓶颈。
利用现有新材料平台加快产品验证和升级。
支持建设高端特钢、氢冶金等领域的中试平台
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
协同下游用钢行业(如汽车、机械)研究提高产品和应用标准。
完善绿色低碳钢材标准和认证体系,推动其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
对钢筋等产品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稳定原燃料供给
加快国内铁矿项目开发,支持合规矿企生产,避免“一刀切”整顿。
加强铁矿石、炼焦煤等保供稳价,鼓励签订长期协议。
鼓励进口优质炼焦煤和再生钢铁资源。
建设废钢铁回收-加工-配送-冶炼一体化基地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
加快限制类装备和老旧设备的更新改造,推进设备大型化
推广先进电炉、特种冶炼等高端装备。
支持有条件地区退出“高炉-转炉”长流程,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
加快数字化转型
制定评估标准,开展诊断,培育数字化标杆工厂和企业。
推动“人工智能+钢铁”发展,建设行业数据集和垂直大模型。
加快工业操作系统的更新替代。
推进绿色低碳改造
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实施能效提升和清洁能源替代。
支持氢冶金等低碳技术的中试验证和产业化。
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构建碳足迹核算体系,做好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准备。
挖掘钢材应用需求
深化与船舶等下游行业的长期合作。
大力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公共建筑、桥梁等领域的应用。
支持搭建全产业链合作机制,培育钢结构产业园区和数字化供应链平台。
促进国际化发展
强化出口管理,维护秩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发展)。
推动与国际互认的产品标准和碳足迹体系
支持企业融入国际供应链,引导钢铁产品与装备、技术、服务协同“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协作。
为确保上述任务落实,方案提出了三项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保障:要求各地细化举措,钢铁大省要带头,行业协会要加强自律和政策解读。
加强政策支持:利用科技创新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金融工具支持改造项目;落实废钢铁回收“反向开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监测调度:开展常态化运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并纾困解难,完善产能预警机制以引导市场预期。
该《工作方案》的核心思路是:通过严格的产能产量控制“做减法”来优化供给结构,同时通过科技创新、绿色数字化投资和拓展需求“做加法”来培育新增长点,最终目标是推动中国钢铁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