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招工”变“招生” “新手”变“能手”

“招工”变“招生” “新手”变“能手”

近日,在中国中煤大屯公司姚桥煤矿井下,卢佳康头戴安全帽、手握操作杆,正熟练地检查设备。半年前,他还是贵州印江一名为找不到稳定工作而苦恼的大专毕业生。如今,他已成为一名出色的煤矿技工。在大屯公司,像卢佳康这样通过“变招工为招生”帮扶模式实现人生转折的青年已有73人。

从困境到新生

印江青年开启新生活

“像我们这样的中专毕业生,在印江找工作非常困难,即便找到工作,月薪一般也不会超过5000元。”来自贵州印江的杨华谈起过去,语气中透着无奈。

转机来自大屯公司推出的“变招工为招生”计划——面向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煤)帮扶地区招收高中、技工学校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以及复转军人,培养采掘专业高技能人才。这为印江青年的求职之路点亮了希望之光。

经过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杨华于今年4月正式加入姚桥煤矿,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现在每月税后收入能达到1.2万元至1.3万元,父母特别满意!”他激动地说。

与杨华同在一个采煤队的张海彬有着相似经历。初到煤矿时,面对复杂的井下设备,他一度感到手足无措。“这些设备操作起来心里没底,生怕一不小心就出错。”张海彬回忆道。

关键时刻,队里的老师傅伸出援手:“小伙子别急,我来手把手教你。”从基础操作到故障排查,老师傅耐心讲解、亲自示范。张海彬认真记下每个操作要点,反复练习,逐渐掌握操作技能。

当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张海彬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爸妈,我发工资了,比以前多好几倍!你们不用再那么辛苦了!”电话那端传来父母欣慰的笑声。短短4个月,张海彬就适应了井下的工作节奏,成为队里的得力干将。

杨华和张海彬的转变,正是大屯公司推行“变招工为招生”模式的生动写照——既帮助偏远地区青年走出求职困境,又让他们凭借技能获得稳定收入,开启崭新生活。

定向招聘破困局

技能人才培养有高招

近年来,随着大屯公司生产规模持续扩大,部分职工陆续退休,综采、掘进、机电维护等关键岗位出现了较大人员缺口,井下一线对技能操作人员的需求显著增加。一线职工队伍“青黄不接”,已成为制约企业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

对此,大屯公司积极响应中国中煤关于深化就业帮扶、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在延续以往物资捐助、干部派驻等传统帮扶方式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推出“变招工为招生”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聚焦贵州印江、河北蔚县等中国中煤定点帮扶地区,精准面向高中及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开展定向招聘和系统培养。

“这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也是对企业用工需求的精准回应,实现了群众就业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大屯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冯传荣说。

为确保来自帮扶地区的青年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成长为合格的一线技术人才,大屯公司依托中煤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打造高技能人才定制培养班。

该培养班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为导向,制定为期6个月的封闭式强化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涵盖煤矿电气基础、机械基础、地质与矿图、冲击地压等领域。从采煤工艺到掘进工艺,从锚杆机安全操作与维护到锚索作业,从耙装机等设备的操作到智能化开采仿真实操培训,课程设置全面系统。

同时,该培养班突出理论与实操深度融合,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技师亲自传授技能,帮助学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深化理解,推动学员从“新手”向“能手”转变。经过6个月的封闭集训后,学员需通过严格考核,合格者方能正式入职。

据介绍,首批30名来自贵州印江的青年学员已全部顺利结业,进入姚桥煤矿采煤队和掘进队工作。目前,第二批43名学员正在中煤职业技术学院接受系统培训,争取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早日投身于矿井生产建设中。

作者:刘芳 版面编辑:张翔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