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熠熠凡星 | 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不平凡的诗篇(九)

熠熠凡星 | 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不平凡的诗篇(九)

近日,动力总成事业部举行“熠熠凡星”颁奖仪式,对来自一线的50名员工进行了表彰。他们立足岗位,做优本职,奉献忠诚、智慧和汗水,以实干诠释解放动力人的责任和担当,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着不平凡的诗篇。我们一起走近这群人,了解他们的故事。

李洋

长春工厂 工艺设计工程师

李洋的工作是为每一款新产品绘制从图纸到成品的最佳路线。他的桌上常年摊着工艺流程图和刀具参数表,每一项数据的调整都经过反复计算和验证。作为桥齿组的工艺设计工程师,他深知每一个参数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

李洋主导了8项成本改善项目,通过对主齿热前车削、从齿攻丝和热后硬车刀具的系统优化,累计为公司降本300万余元。在重型换代桥技术升级项目中,他负责3条铣齿自动线和2条热后研配自动线的验收与调试,确保了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

李洋编制了覆盖435、457、吉客、J7等多个平台的120余本工艺文件,显著提升了文件与现场操作的一致性。在新能源磨齿等新产品试制中,他通过优化传动误差、修缘降噪等措施,持续稳定地提升产品质量。他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将工艺创新的价值体现在了每一个零件上,为公司产品竞争力的提升默默贡献着力量。

高晓明

长春工厂 多技能工

高晓明是一位善于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多技能工。他的改善虽然不显眼,却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班组成本。他常说,好的工匠不仅要会操作,更要会思考。

针对手动换代加工中废品率高的问题,高晓明建立了毛坯加工前的检测和分类机制。通过将变形大的毛坯进行二次磨削,有效减少了因余量不均导致的尺寸超差。这一举措使废品率从5.87%降至1.16%,单月减少废品84件。他的方法简单有效,却体现了对工艺本质的深刻理解。

为控制成本,高晓明推动对损坏保持架的修复再利用,将更换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使相关消耗成本下降50%。高晓明用务实的态度和细致的观察,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价值,为班组的稳定高效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工作证明了,真正的改善往往来自对细节的关注和对问题的执着解决。

郁立伟

长春工厂 数控加工中心工

自1987年入厂以来,郁立伟在长春工厂箱零件车间铸铁壳体班组已经坚守了三十余年。他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和对工作的热爱,成为了车间里一道不变的风景。他见证了工厂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自己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的全过程。

2024年,郁立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业精神。他协助优化成品存储布局和转运路线,不仅节约了60平方米的宝贵空间,还解决了壳体锈蚀问题,并在公司评审中荣获唯一的A级区域称号。他的改善不是惊天动地的大项目,却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痛点问题。

在楔铁稳定性提升项目中,郁立伟协助制定并优化粘贴工艺,最终将因楔铁脱落造成的废品率从30%降至0。郁立伟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了平凡岗位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他是同事们眼中名副其实的"质量守门人"。他的职业生涯告诉我们,坚持和专注是成就卓越的基石。

刘迪

长春工厂 多技能

刘迪是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七年的一位老员工。他熟悉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是同事们遇到难题时最先想到的人。他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全面,更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担当。

当压装工序工装出现尺寸超差时,刘迪沉着应对,通过精细修磨和反复校准,不仅消除了质量隐患,还使该工序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他主导完成了80余项改善项目,降本4万余元,并组织开展5S工作,完善标识400余处,大幅提升了现场管理水平。他的工作方法注重实效,每一项改善都经过充分论证和实践检验。

刘迪不仅技艺精湛,还乐于分享。他主动承担"传帮带"工作,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员工。他用全面的技能和无私的奉献,保障着生产线的稳定高效运行,是B线上当之无愧的"顶梁柱"。他的存在,让整个团队更有信心面对各种挑战,也为生产线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李凯

长春工厂 装配钳工

李凯是一位敢打敢拼、勇于创新的生产骨干。他的工作核心是不断优化流程,提升产线效率。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他深知每一次效率提升都意味着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B1Q免维护桥装配中,李凯通过动作分解、重新布局工位和改善器具,将节拍从2辆/小时逐步提升至12辆/小时。盘式前桥的节拍也从103秒优化至90秒,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他的改善不是简单的提速,而是建立在对整个装配流程深入分析基础上的系统性优化。

在线路搬迁过程中,李凯主动请战,一天内完成19处风管和风扳机安装,清理12件器具,确保了产线一周后顺利量产,并在半月内达到363辆的最高产能。他还开展QC活动,通过优化流程减少气扳机领用,全年节约费用1万7千多元。他用持续的改善精神,为新能源产品的快速交付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展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和担当精神。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