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隐形英雄 | 董健:第三次护航,以匠心守护“阅兵荣光”

隐形英雄 | 董健:第三次护航,以匠心守护“阅兵荣光”

从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到2017年朱日和建军90周年阅兵,再到2025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作为动力总成事业部解放动力营销中心的技术骨干,董健三次站在国家盛典的幕后。他带着对发动机维保的深耕、对责任的担当,在百日攻坚中担当责任与使命,在毫厘之间筑牢装备防线,让“解放动力”驱动的装备稳稳驶过天安门广场。这三次护航,是产业工人与国家盛事的约定,更是董健用匠心书写的坚守。

使命落肩时

先把家安成“定心丸”

今年2月中旬,当阅兵保障任务的通知送到手上,董健的指尖在纸页上顿了顿。这是他第三次接到这样的任务,距上一次已过去8年。董健说:“当时,我的心里又热又沉。”热的是这份使命的荣光——从初样车到正样车,他全程跟进维保,那些在试验场摸爬滚打的日夜,让他对这型装备的脾性了如指掌;沉的是家里的牵挂——父母年迈多病,需要照料,这几个月的闭环保障,怎么办?

在等待出发的日子里,董健把周末都留给了合肥老家。每个周六凌晨,他从单位赶最早一班高铁回去,陪病情相对更重的母亲去省立医院复诊,在医生指导下提前备好后续三个月的靶向药,把服药剂量、时间、注意事项一笔一画写在药盒上,又跟父亲反复叮嘱好日常护理的细节。他说:“只有先把家里的事理顺了,才能在岗位上站得更稳。”

这次的任务指派最终落在董健身上,理由很简单:他对这型装备的熟悉程度,没人比得过。陪着走过无数次试验,发动机的每根管线走向、每个接口的扭矩标准,他都像刻在脑子里。出发前,他最后一次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在那头说:“你忙你的,家里不用挂心。”这句话,成了他百日保障的“定心丸”。

攻坚进行时

把标准拧成“螺丝钉”

这次保障的装备,搭载的是解放动力引擎。董健的任务清单写得满满当当:3个方队的发动机维保、技术支持,还要统筹前方备品与生活保障。春节刚过,他就跟着团队分赴山西、河南、云南,对车辆进行改装排查;5月下旬,所有装备集中后,他带着诊断仪和扭矩扳手钻进车底,开启了“钉在岗位上”的日子。

“零失误、零隐患、零故障、零抛锚”这十二个字贴在保障点的墙上,更刻在每个人心里。日常检查时,董健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冷却系统、进气系统逐一“过筛子”,油液的液位、颜色、黏度要记在本子上,管线的卡箍是否松动、接口是否渗漏要亲手摸过,连螺丝的扭矩都要按标准复紧一遍。“

面对模拟故障演练,董健蹲在车旁排查了3个小时,先查变速箱和ABS系统,再测CAN线电压、电阻,并把ECU线束插头拔下来仔细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偏差。找出故障原因后,他又打起十二分精神,针对可能出现的备件不足情况,联系后方紧急调件,协调相关事宜。他裹着工装守在车旁,冷静应对模拟的各种突发情况,正确处理每一个维修步骤,更换零件,刷写程序,匹配参数。直到凌晨四点,诊断仪上跳出“数据正常”的提示,他才发现手心的汗已经把工具包的带子浸得发潮。

荣光绽放时

让坚守汇成“军功章”

阅兵仪式当天,董健守在保障点的屏幕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工装口袋里的扳手。当阅兵方队以整齐的队列驶过天安门,屏幕里传来雄壮的乐曲,他的手机突然震动——是现场保障人员发来的消息:“顺利通过!”办公室里瞬间爆发出欢呼,有人拍着他的肩膀,有人红了眼眶。

董健站起身,望着屏幕里代表任务完成的画面,突然想起很多:7月26日那天,他接到岳母去世的消息,攥着电话说不出话,妻子在那头轻声说:“家里有我,你得把任务完成好”;7月31日,他和队友魏岩两个人搬运130条轮胎,在烈日下卸车、转运、反复核验,累得坐在地上,却笑着互相打气:“再扛最后一趟”;集中整治时,朱金林、黄晓明从外地赶来支援,几个人围在车边啃面包,讨论着排查方案……这些难忘的瞬间,此刻都化作了眼里的热意。

任务结束后,收到了阅兵方队颁发的“先进个人”奖牌,董健摩挲着奖牌上的字迹,说:“站在广场上的官兵是英雄,我们只是把保障做到位。”但他心里清楚,当阅兵装备平稳驶过长安街,这背后是无数个像他一样的普通人——他们在幕后拧紧每一颗螺丝,排查每一处隐患,用坚守为国家盛典托底。

三次阅兵护航,董健的工装磨旧了三件,笔记本记满了四本。从试验场到阅兵场,变的是场景,不变的是他对“万无一失”的较真,对“使命必达”的践行。这份藏在幕后的坚守,没有聚光灯照耀,却让“解放动力”的品牌分量更沉;没有掌声直接喝彩,却在国家盛典的荣光里,写下了一名产业工人最扎实的注脚。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