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年近百岁!这些“老铁路”的经历令人敬佩!

年近百岁!这些“老铁路”的经历令人敬佩!

他们曾身披戎装

在烽火中浴血奋战

转业后投身铁路事业

将革命初心融入钢轨延伸的方向

近日,他们相继收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今天

一起来听3位年近百岁的“老铁路”

讲述他们的峥嵘岁月

涂平安 96岁

用精湛本领守护通信“生命线”畅通

1944年,15岁的涂平安在湖北潜江目睹日军暴行,毅然加入抗日队伍。他担任儿童团团长,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之后成为新四军通信员,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封锁线送情报,乔装成放牛娃侦察敌情。

此后,涂平安随县区小队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他学会了在庄稼地中隐蔽、在夜色中行军,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军事本领。

1946年,涂平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随中原军区第一旅参加千里突围,他忍着关节炎疼痛,连续20多天啃干粮、饮河水,靠在树边打盹,始终保障指挥系统通信顺畅。

1947年至1949年,在解放保定、石家庄、西安、兰州等战役中,涂平安以精湛的收发报技术连接前线与后方,两次荣立三等功。

1976年,涂平安转业来到原古冶电务段工作。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他深入信号工区摸清设备性能,为恢复震后铁路通信工作筑牢基础。

调任秦皇岛电务段后,他建立“青年点”学习机制,培养了一批批铁路通信技术骨干。

“铁路通信是行车安全的神经中枢,一点都马虎不得,就像战场上的电台,不能出半点差错。”提及工作往事,96岁的涂平安目光依旧坚定。

王德才 95岁

从战场“守平安”到铁路“办实事”

1945年,王德才目睹日军侵略家乡、父亲遇害身亡后,从冀中平原的辛村出发,成为河北省十分区平安支队的一名战士。

“把鬼子赶跑,让老百姓吃饱饭、睡安稳觉。”这是15岁的王德才跟着八路军参军时,在心里种下的信念种子。他第一次上战场时,在枪林弹雨中接过牺牲战友的枪,眼泪都没顾上擦,连着打了7天。

王德才(左)与战友合影

1946年下半年,因作战英勇,王德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参与渡江战役到见证北平和平解放,他的足迹里刻满了时代的印记。

1958年,他转业后成为永定门站的一名客运员,之后历任职工食堂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工会主任等职务。

为上早班、下夜班的职工备好热乎饭,为腿脚不便的老职工置办手摇车......为身边同事办实事、谋福利,他始终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炽热初心。

“战争年代靠军民一心,和平时期要干群一心。”王德才用实际行动,把“办实事”刻进了工作的每一处细节里。

温云甫 96岁

硝烟里练就的“硬核”铁路卫士

1944年,日军“三光”暴行蔓延到温云甫的家乡河北深县。15岁的他瞒着家人参军,被分到兵工修造厂造手榴弹。

没有先进设备就手工打磨,火药气息时刻萦绕在身边,他始终保持一份信念:“多造一颗手榴弹,就多一分赶跑鬼子的希望。”

温云甫(右)与战友合影

抗战胜利后,他转入野战部队,解放张家口时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解放石家庄时背着工具箱抢修电线。1945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冒着炮火战斗,寒冬腊月里,双手冻得发紫,也要保证指挥信号畅通。

1958年,温云甫转业来到阳泉铁路地区武装部工作。在一次民兵实弹训练中,一名新兵不慎把冒烟的手榴弹扔在脚边,他立即扑过去护住新兵,最终化险为夷。

32年的武装工作里,他始终紧绷“安全弦”,用在战场上练就的果敢与细致,守护着铁路职工与运输安全。

“现在家家有房住,高铁跑得越来越快,日子真好、真幸福!”96岁高龄的温云甫举起微微颤抖的右手,行标准军礼,目光如炬。

他们从烽火岁月中走来

将革命初心融入铁路发展

用一生的坚守

书写对党的忠诚与担当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北京记者站(北京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蒋琳琳 鲁静 张博琨 张蕴良

视频:柴娜 程宁 李志坚 门婷婷

编辑:齐美华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