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合作伙伴大厦(2D)项目
在上海宝冶承建的京东合作伙伴大厦(2D)项目的工地上,总能看到一个身穿褪色蓝工服、头戴安全帽的身影,一手攥着手电筒,一手捏着翻卷边的图纸,在地下室的钢筋水泥间来回穿梭。他就是施工主管孟凡琪,同事口中的“老孟”。
从1985年进入宝冶三公司算起,他已扎根工地40年,工服换过十几套,日记写满几十本,而到今年底,这位“老宝冶人”就要退休了。
“这工服也是宝冶发的,那时候我们啊……”
施工主管孟凡琪
老孟的工服像一本泛黄的档案,尽管袖口磨破了边,他也穿得格外珍惜。他年轻时在滁州老家务农,凭着一身力气被招进上海宝冶,从搬砖砌墙的学徒工人,到独当一面的施工主管,他把工地当成了第二个家。工友调侃他“抠门”,他却咧嘴一笑:“衣服旧了贴身,故事旧了暖心。”午休时,他常蹲在工地小菜园边,摘两根黄瓜分给年轻人,顺带唠几句“当年……”
地下室的手电光,照见40年的“真功夫”
老孟拿着手电筒检查地下室混凝土接缝情况
每天清晨6点,老孟雷打不动地钻进地下室。手电筒的光束扫过脚手架、管线井和混凝土接缝,他的办公桌上放着满是标红圈的图纸,哪处钢筋间距差了两公分,哪面墙体养护少喷了一次水,全被他拿带颜色的笔圈画得密密麻麻。年轻人用手机拍隐患发群里,他却摇头:“手指划两下屏幕,哪比得上烂笔头刻进脑子?”前年夏天暴雨,工地周边积水倒灌,他凭借着日记里记录的历年排水数据,带人连夜改道抽水,硬是保住了地下二层的设备间。
“可万一断网呢?我这本子就是‘第二套图纸’。”
老孟的图纸和日记本
老孟的办公桌堆着四本正在写的日记,封皮分别标着不同项目的名称。翻开内页,工人的出勤工时精确到半小时,混凝土浇筑温度标注了晨昏温差,甚至哪个班组有人有任何情况都做了备注。项目经理劝他歇歇手,他却把老花镜往鼻梁上一推:“现在都是电脑系统,可万一断网呢?我这本子就是‘第二套图纸’。”
最旧的日记本锁在抽屉深处,泛黄的纸页上,无声地记录着多年的暑往寒来。如今他到现场巡检,总指着工地感慨:“当年我们都用最原始的‘小米加步枪’施工方法,现在的先进施工工艺啊,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缩短工期,多好啊!”可当我们提议把他的日记扫描成电子档时,他却摆摆手:“你们年轻人用新法子,我这老本子,就留给我退休后当念想。”
傍晚,老孟又蹲在小菜园里浇水。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根倔强的钢筋,嵌在40年的光阴里。而那个写满数字、名字、符号的日记本,静静躺在工位上,封皮被晒得发白,仿佛一片被岁月风干的混凝土,厚重、斑驳,却撑起了高楼生长的年轮。
2025213419
来源丨上海宝冶
在这里
美好中冶
第2482期
5870篇
与您相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