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一个创业者的真情告白

一个创业者的真情告白

昨晚,直播了四个小时。

这个时长,是老杨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我算了一下,一个人连续不停地讲了4个小时,相当于一个老师,连续讲了5节多课。

中间没有了课间10分钟。

最后一个小时,汗水已经浸透了后背。

虽然开着空调,还是热。

临近下播时,感觉已经体力透支殆尽,发不出声音的感觉。

但还是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了一段,我从来没想过的话。

我说:

如果起重达人这么好的项目都做不起来,我宁愿解甲归田。

这个项目,是我在起重行业创业24年,用心血和汗水浇筑完成的。

它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实践,思考,复盘,试错,梳理,完善。

接近完美。

这20多年,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和赞誉。

当然,也遭受过质疑、误解,挨过不少骂名。

作为创业者,无论好与坏,都正常,我也接受。

因为,这里是长垣。

因为,起重这个圈子不大。

如果这个项目能落地,真的可以改变行业一批人的命运。

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如果无法得到理解、支持和认同,说明我个人能力有限。

也说明,行业的信任成本,太高。

再坚持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24年了,中国起重机械网、起重汇,已经完成了阶段性的使命。

但是,我没有失败。

在我心里,是成功的。

比如,2014年,起重汇工厂店项目,我和团队,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全国布局。

起重汇,成为行业家喻户晓的品牌。

遗憾的是,后来,因为供应链“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慢慢淡化了。

比如,2018年,规划占地200亩的起重汇产业园项目--

几千万资金到位,等待摘牌。最后,却不可抗力…..

记得当时我对参与项目筹建的同事们说,很遗憾,我们的产业园没有建起来,但是这个项目,我们已经做成了

时隔多年之后,了解项目情况的多个部门的BOSS,见面后,还在惋惜。

他们不约而同说了同样一句话--

杨总,你那个项目没有做成,对长垣的起重产业是个损失….

杨总,你这个项目如果做起来了,长垣起重在全国将提升好几个档次,太遗憾了。

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很感慨。

你知道我心里怎么想吗?

发自内心的两个字:好官!

当时起重汇的使命是“采全球起重,卖全球市场!

产业园的目标是:把长垣打造成亚洲最大的起重机械交易集散地!

至于为什么是亚洲?

因为,人家欧美不用你的起重机。

说世界,是吹牛B。

如果今天,非要对这个项目,做一个总结的话,我觉得,应该这样写:

我成功了。

但是,长垣失败了。

其实,我都忘了这个事儿了。

很感恩,到现在还有人记得。

我突然感觉,有时候,我们过去对成功的所有定义,都错了。

成功,不是你拥有多少财富,多少美女,也不是车子、房子……

它们不仅仅存在于你认为的现实世界里。

还有一种成功,存在于一个具象的精神世界。

它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

有时,比物理世界的更有意义。

比如,2021年,我亲自撰稿,带领团队的两个小伙伴,用极短的时间,拍摄了起重行业首部100集纪录片《奇迹》。

至于我为什么要拍这个记录长垣起重30年的纪录片?

是因为,当时的起重汇产业园项目,规划中有一个起重博物馆。

我想,这辈子,我可能没机会再做这件事了。

那我就搞一个流媒体的起重博物馆吧。

线上的博物馆比现实中的,也许更有生命力。

如今,这个流媒体版的起重博物馆,仅一个平台的播放量,就超过了1000万人次。

算上行业从业者的转发,其它行业观众的转发,这么多年了,视频的总播放量,应该远远超过了1亿人次了。

你看,他是永不落幕的起重博物馆。

至今还在发挥着余热,让世界认识长垣,了解长垣起重。

我在梳理今天的起重达人项目时,越来越感受到了这个项目的完美。

甚至想用一个伟大来形容。

如果能落地,它将会是一个行业的图腾;一个另一种形态的“起重汇产业园”将会从长垣,拔地而起!

2025,起重汇升级了公司使命:让行业更美好,让生意更轻松!

而我的这种执念,已变成了一种信仰,根植进了我的脑子里。

直播结束前,我还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个项目,如果我没有能力做成,哪个起重老板,如果有条件、有资源,也可以去干。

如果需要,我愿意以打工者的心态,全力以赴支持他把这个项目做起来......

这是真心话。

因为,这个项目,既然可以让行业变得更美好,可以让一批起重人更轻松地赚到钱。我为什么要把他“据为己有”呢?

马上12点了,好几个粉丝提醒我下播。

他们说,杨总太辛苦了。

其实,我也坚持不住了。

直播,是个体力活。

好了,下播。

我努力地站起来,平衡了一下身体。

一动不动,坐了四小时。

害怕突然跌倒。

此时,我突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心里面很轻松。

就像10年寒窗苦读的学子,完成了一场大考。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我的承诺。

给大家交了一份完整的如何解决行业内卷的方案。

其实,这三天,就是我过去的20年。

这个答卷,我打满分。

我反复推演过,接近完美。

至于有多少人相信,愿意参与,愿意践行,那就不是我的事了。

我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解读细节,但,我无法改变任何人。

既无能力,也无责任。

检验答案的对错,交给时间,交给未来吧。

正如我在直播中说的:“成则我幸,不成我命”。

成则我幸的我,不是老杨一个人,而是我们。是相信并参与这个项目的每一个起重人,我们是幸运的,因为选择相信,而彼此成就,也会因此伟大,足够荣光;

不成我命的这个我,既是小我的命,也是大我,这个大我,最终是起重行业,被时代抛弃的大多数......

以上内容,立字为证。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