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牛亚伟)
【亚洲】
印度:政府批准从废弃物中回收关键矿物的计划
【大洋洲】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支持煤矿扩建引发舆论反弹
【北美洲】
加拿大:魁北克政府停止资助Northvolt电池项目
美国:自由港首席执行官呼吁美国出台更多扩大铜产量的激励措施
【南美洲】
智利:泰克资源暂停新项目审批以修复智利QB铜矿
【非洲】
博兹瓦纳:桑德菲尔资源公司莫特奥铜矿实现创纪录增长,为博茨瓦纳注入经济动力
【欧洲】
葡萄牙:联合国表示葡萄牙批准巴罗佐锂矿项目的过程违反条约
【亚洲】
印度:政府批准从废弃物中回收关键矿物的计划
事件:印度内阁批准了一项金额达150亿卢比(约合1.7亿美元)的激励计划,以推动从电池和电子废弃物中回收关键矿物,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稀土供应。该计划是“国家关键矿物任务”的一部分,将在2026至2031财年实施,旨在提升印度国内从废弃电子产品和废旧电池中回收矿物的产能。印度政府正致力于保障稀土供应(稀土对电动汽车制造商至关重要),并推动供应来源多元化以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依赖,上述举措正是这一努力的组成部分。尽管印中关系出现缓和迹象,但这个南亚国家的汽车制造商仍面临重稀土磁铁供应短缺的问题。印度政府在9月3日发布的声明中表示,大型企业和初创公司均符合该计划的参与资格,其中三分之一的资金将预留给小型回收企业。激励措施包括20%的厂房和设备补贴,以及与销售额增长挂钩的运营成本支持。大型企业可获得最高达5亿卢比的激励资金,而小型企业的激励资金上限为2.5亿卢比。印度政府预计,该计划将推动形成每年27万吨的回收产能,年产矿物约4万吨,并吸引800亿卢比的投资。(Mining)
评述:在全球关键矿产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印度内阁批准的150亿卢比关键矿物回收计划,不仅是其国内资源战略的重要一步,更折射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突围努力。当前,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和高科技产业扩张正推动关键矿产需求呈暴发式增长,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全球锂需求将增长5倍,稀土需求将翻倍。这种格局促使欧盟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设定2030年25%回收目标,美国推出《大而美法案》提供千亿美元级贷款支持,全球范围内围绕矿产资源的战略博弈愈演愈烈。作为新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印度的选择具有典型意义——该国即是全球第三大电子废弃物生产国,电子废弃物规模庞大且增速极快,未来仍可能因电动汽车等发展而继续大幅增长,这种情况使其回收计划成为平衡资源需求与供应安全的关键举措。印度的关键矿产战略始终面临“资源丰富与供应短缺”的突出矛盾。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印度稀土储量达690万吨、位居世界前五,且拥有全球35%的海滩砂矿沉积物,但实际产量仅占全球1%,加工能力的严重不足导致其每年耗费大量外汇进口关键矿产。这种“守着资源买资源”的困境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中尤为明显,因重稀土磁铁短缺,印度汽车制造商多次面临生产计划受阻的风险。此次批准的回收计划正是破解这一困境的重要尝试,且作为“国家关键矿产使命”的核心组成。从实施路径看,印度采取了差异化的产业扶持策略,将三分之一资金专项用于小型回收企业,大型企业最高可获5亿卢比补贴,这种分级设计旨在激活分散的回收体系——当前印度主要的电子废弃物由非正规渠道处理,采用露天焚烧、酸浸等原始方式,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污染环境,而正规回收企业数量较少,处理能力远未饱和。该计划与印度近期修订矿产法允许深层勘探、开放稀土勘探许可等政策形成协同,同时借助与日本签署的关键矿产合作协议获取技术支持,共同构建“国内回收+国际合作+本土勘探”的三维供应体系。这一战略合作与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的多元化目标形成呼应,但更贴合印度国情——相较于欧盟追求10%本土开采的目标,印度更侧重利用现有“城市矿山”资源,规避了新建矿场可能面临的社区反对和环保压力,这种路径选择与其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资源禀赋和技术现状密切相关。然而,计划实施仍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层面,印度在稀土分离和精炼技术上落后于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缺乏专业人才和先进设备,制约了高效提取电子废弃物中的关键矿物;政策层面,政府近期推出的电子废弃物定价新规已引发大金、日立等企业诉讼,反映出产业转型中的利益博弈,如何平衡回收成本与企业负担将考验政策智慧;产业链层面,从废弃物收集到深加工的完整体系尚未形成,非正规大量存在使得正规化转型面临阻力。从全球视角看,印度计划的成效还将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印度若不能突破技术瓶颈,可能陷入“回收量提升但附加值低下”的困境。
【大洋洲】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支持煤矿扩建引发舆论反弹
事件:澳大利亚政府9月3日批准了嘉能可(Glencore Plc)煤矿的扩建,引发了环保组织对该国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新担忧。嘉能可的乌兰煤矿有限公司获准再开采1880万吨煤炭,并在2035年前运营两年。澳大利亚是全球煤炭的第二大出口国,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去年出口了2.09亿吨。在澳大利亚与土耳其争夺明年联合国气候峰会(UN climate summit)主办权之际,艾博特总理正在宣扬澳大利亚削减国内排放的雄心,尽管煤炭和天然气出口仍是该国经济的支柱。气候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阿曼达·麦肯齐称:“一方面削减气候污染,另一方面批准新的煤炭项目,这是荒谬的”,澳大利亚绿党成员也谴责项目延期。(彭博新闻)
评述:嘉能可表示,这是“对当前采矿计划的微小改变”,为当前劳动力提供持续就业。嘉能可此前曾辩称,澳大利亚的煤炭更清洁,比印尼等竞争对手生产的煤炭质量更好,而且审批延迟会危及就业和澳大利亚作为可靠合作伙伴的声誉。根据政府预测,在截至2027年6月的一年中,澳大利亚动力煤出口收入将从2025年6月的320亿澳元降至约220亿澳元(合140亿美元),成交量也可能下降。
【北美洲】
加拿大:魁北克政府停止资助Northvolt电池项目
事件:加拿大魁北克政府9月2日宣布,已经退出Northvolt AB的加拿大电动汽车电池厂,这个备受瞩目的项目因公司破产而终止。今年8月,开发锂硫电池的加州初创公司Lyten Inc .同意收购Northvolt所有剩余的欧洲资产,以大约50亿美元的估计价值“大幅折价”购买这些资产。Lyten对加拿大的项目表现出了兴趣,但魁北克政府对可能的收购反应冷淡。Northvolt的倒闭让执政党Avenir魁北克联盟付出了高昂的政治代价,魁北克政府在Northvolt的投资已经损失了2.7亿加元(1.96亿美元),但仍有一笔优先担保贷款,与蒙特利尔附近建造电池厂的土地相关,包括利息和费用在内,总额为2.6亿加元。(彭博新闻)
评述:加拿大养老基金也因Northvolt的破产亏损,安大略省市政雇员退休系统对其3.25亿美元的投资进行了亏损登记,魁北克储蓄和安置银行披露其已将1.5亿美元的投资减记为零。安大略省投资管理公司(Investment Management Corp .)也减记了4亿美元的投资。为了在2023年吸引Northvolt,加拿大和魁北克政府承诺根据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为美国制造业提供相应的补贴。建设和电池生产期间的支持可能超过50亿美元。
美国:自由港首席执行官呼吁美国出台更多扩大铜产量的激励措施
事件:美国矿业巨头Freeport-McMoRan首席执行官Kathleen Quirk表示,该公司呼吁特朗普政府加大对国内铜生产商的激励措施,如允许改革和生产税收抵免,并缩短许可时间。Quirk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美国矿商享受的税率低于其他司法管辖区,但美国的铜品位降低了投资新国内业务的吸引力。美国铜矿的品位通常在0.3%左右,而其他地方的品位在1%或以上。近期,美国通过所谓的232条款审查铜进口,导致部分外国生产的商品被征收50%的关税,这一举措确实为美国矿业公司提供了一定缓解。美国总统特朗普最终将精炼铜(进口最广泛的金属形式)排除在他计划的进口关税之外,令市场参与者和分析师都感到意外。232条款调查为美国铜制造业提供了一些关税和激励措施,希望在未来看到更多的是对上游发展的激励。(MINING)
评述:不同国家的运营成本差异很大,自由港在印度尼西亚的单位成本约为3美元“接近于零”,这是由于黄金副产品的存在产生了可观的收入。自由港目前有三个大型扩建项目(两个在美国,一个在智利)以及一项可能大幅提高年产量的技术创新。最先进的是该公司位于亚利桑那州巴格达的矿山的潜在35亿美元扩建项目,该项目可能会使选矿厂的产能增加一倍,从而提高铜和钼的产量。预计投资决定将于年底做出,潜在的启动计划将于2029年做出。自由港还在考虑提高亚利桑那州孤星铜矿和智利埃尔凯西铜矿(与智利国有矿业公司Codelco的合资企业)的产能。孤星公司预计将于明年完成,生产可能在2010年初开始。耗资75亿美元扩建凯西的时间表更长,目标日期可能是2033年。Quirk还对一项成本低得多的举措寄予厚望,通过注入一种基于水和硫酸的溶液从废矿石中提取铜,其中大约一半位于该公司位于亚利桑那州的Morenci矿。去年,自由港通过此项技术生产了约2.14亿英镑的铜,2020年产量目标是达到8亿磅,该公司正在研发的新添加剂有望进一步提高回收率。
【南美洲】
智利:泰克资源暂停新项目审批以修复智利QB铜矿
事件:加拿大泰克资源公司(Teck)日前宣布,将推迟新项目审批直到其智利旗舰铜矿Quebrada Blanca项目实现稳定运行。该项目耗资40亿美元,目前正进行扩建,重点集中在尾矿设施上;缓慢排沙已推迟了开发并限制了生产,尾矿库扩建将于10月份结束。Teck计划用机械方法抬高坝壁,增加新的岩石台阶以增加坝顶高度,并加快排水系统的改善。为此,公司7月被迫削减指导产量。(MINING)
评述:泰克资源(Teck)的运营检修是必要的一步,这一过程最终将推动投资者对前景的更大信心,并通过推迟进一步的新项目审批来提振自由现金流前景。在剥离煤炭业务后,QB项目是泰克资源(Teck)转向能源过渡金属的核心,该矿预计到2030年实现年产80万吨铜的目标。公司曾将今年的总体铜产量指引设定在49万至56.5万吨,但后分别修正下调至47万吨和52.5万吨,该数据将在第三季度公布。2024年,该矿的铜产量刚刚超过20万吨。泰克资源(Teck)拥有QB铜矿60%的股份,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持有30%的股份,智利国有的Codelco持有10%的股份。泰克资源(Teck)还在研究与附近的Collahuasi矿的潜在协同作用,该矿由英美资源集团和嘉能可共同拥有。
【非洲】
博兹瓦纳:桑德菲尔资源公司莫特奥铜矿实现创纪录增长,为博茨瓦纳注入经济动力
事件:9月3日,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桑德菲尔资源公司(Sandfire Resources)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布兰登・哈里斯(Brendan Harris),将该公司位于博茨瓦纳的莫特奥铜矿(Motheo Copper Mine)誉为一项“非凡成就”。他表示,有利的投资环境与桑德菲尔自身的卓越运营能力,是该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他在珀斯举办的澳大利亚“非洲资源投资峰会”上发言时透露,这个耗资4亿美元、在新冠疫情期间推进的项目,已迅速超出预期目标。哈里斯指出:“从项目建设到产出首批铜精矿,莫特奥铜矿的开发全程堪称非凡。项目不仅按时、按预算完工,还快速突破了预期——我们将年加工产能从最初的320万吨加速提升至520万吨,同时同步开发了第二个露天矿坑。”目前,该铜矿的年加工产能已达560万吨,这使得莫特奥铜矿能以快于原计划的速度生产更多铜,同时为博茨瓦纳创造了更多本地就业机会与经济价值。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该项目实现了产能的快速提升,已为当地经济做出显著贡献。哈里斯介绍,在2025财年,桑德菲尔对博茨瓦纳的经济总贡献额已达3.14亿美元。鉴于莫特奥铜矿的强劲表现,该公司预计将在不到三年内消化所有税务亏损,包括前期投入的资本金。他强调:“仅莫特奥铜矿的税款一项,预计就将大幅增长,到2027财年将达到1亿美元(约合130亿普拉)。”按预计的10年运营周期计算,该铜矿将为博茨瓦纳经济累计注入28亿美元。自2021年以来,桑德菲尔已在该国投资超过6亿美元。莫特奥铜矿目前雇佣了2000多名员工,其中95%的直接雇员为博茨瓦纳公民。哈里斯还强调了公司对多元化的承诺,他指出,女性在公司董事会和高管团队中的占比均超过40%,在全球员工中的占比也超过四分之一。哈里斯表示:“我们深知,只有当我们为当地社区带来切实改变时,我们的‘社会许可’(指社区对企业运营的认可)才会坚实有力。”他特别提到了多项公益举措,例如在今年早些时候博茨瓦纳遭遇严重洪灾后,公司向该国灾害管理救济基金捐赠了300万普拉。此外,桑德菲尔还正与博茨瓦纳电力公司(Botswana Power Corporation)合作,在甘济地区(Ghanzi region)推进太阳能发电项目。该项目不仅将为莫特奥铜矿的运营提供支持,也将惠及周边社区。展望未来,桑德菲尔计划通过开发A1矿产资源及相关基础设施(包括一条25公里长的运输道路),进一步扩大莫特奥铜矿的规模。矿产勘探仍是公司的重点工作。2025财年,其区域勘探预算将增加26%,达到1600万美元。哈里斯表示:“我们拥有卡拉哈里铜矿带(Kalahari Copper Belt)无可比拟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岩土工程数据库,这是我们真正的竞争优势。莫特奥铜矿的长期发展前景,将通过钻探勘探得到保障。”(Batterymetalsafrica)
评述:在全球铜产业供需格局深度调整与博茨瓦纳经济多元化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桑德菲尔资源公司莫特奥铜矿的突破性发展不仅成为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共生的典范,更折射出全球矿业格局重构中的战略机遇。当前全球铜市呈现“需求高增与供应脆弱”的鲜明特征,据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精炼铜产量为1421.20万吨,精炼铜消费量为1396万吨,主要受新能源汽车、光伏电站等绿色产业驱动,而同期矿山产量仅小幅增长,供需缺口持续扩大的预期支撑铜价高位运行。这种结构性矛盾因传统主产国的产能瓶颈进一步加剧:智利作为全球最大产铜国,面临矿石品位下滑、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其2025年产量预期低于2018年历史峰值,秘鲁则受社区抗议和项目延迟困扰,刚果(金)虽产量快速增长但面临政策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博茨瓦纳凭借稳定的政治环境、市场化的矿业政策和未充分开发的资源潜力,成为跨国矿业公司的战略高地。这个以钻石产业为经济支柱的国家,正通过《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增长战略》积极培育铜矿产业,其矿业法律框架明确保障外资权益,这些条件为桑德菲尔的投资提供了制度保障。桑德菲尔的战略布局精准契合了全球趋势与本地需求,其莫特奥铜矿的发展轨迹堪称资源开发的教科书案例。该项目从建设到投产仅用两年时间,耗资4亿美元投资,实现从320万吨到560万吨的年加工产能跃升,按1.1%的平均矿石品位计算,年产铜可达约6.16万吨,这一规模虽不及南美巨型矿山,但投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尤为突出。公司通过“快速扩产+并行开发”策略,同步推进第二露天矿坑建设和产能提升,使项目提前达到设计产能并预计在2027财年贡献1亿美元税款,占博茨瓦纳年度矿业税收的显著比例。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其本地化运营模式:95%的直接雇员为博茨瓦纳公民,女性在管理层占比超40%,既符合当地《公民经济赋权政策》要求,又通过人力资源成本优化增强抗风险能力。在可持续发展层面,桑德菲尔的太阳能合作项目和300万普拉灾害捐赠,不仅降低运营碳排放,更强化了“社会许可”基础,这在资源民族主义抬头的当下成为关键竞争优势。从长期发展看,桑德菲尔的勘探与扩产计划正在重塑博茨瓦纳在全球铜矿版图中的地位。公司将2025财年区域勘探预算提高26%至1600万美元,依托卡拉哈里铜矿带的独家地质数据库,通过A1资源开发和25公里运输道路建设进一步释放产能,这与博茨瓦纳政府扩大非钻石矿产开发的目标高度契合。这种合作模式产生了多重共赢:对博茨瓦纳而言,铜矿不仅带来税收和就业,更推动产业结构从单一钻石依赖向多元矿产体系转型;对桑德菲尔来说,在政治风险较低的司法管辖区建立生产基地,可对冲南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对全球市场而言,新增产能有助于缓解供需紧张,而太阳能项目等绿色实践则为矿业减排提供了可复制经验。在铜作为能源转型关键金属的时代,莫特奥铜矿的成功揭示了未来矿业发展的核心逻辑,资源国与开发企业的关系正从单纯的资源获取转向价值共享,政策稳定性、社区包容性与技术创新共同构成项目可持续性的支柱。桑德菲尔通过将运营效率、ESG实践与本地化战略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商业回报,更成为博茨瓦纳经济多元化的催化剂,这种模式或许将成为中小型矿业公司在全球竞争中的生存之道。
欧洲】
葡萄牙:联合国表示葡萄牙批准巴罗佐锂矿项目的过程违反条约
事件:联合国某委员会于9月3日裁定,葡萄牙在欧洲最大锂矿项目的环境许可审批过程中,限制公众获取关键信息,此举已违反一项国际条约。2023年,葡萄牙环境监管机构(APA)有条件批准了伦敦上市公司萨凡纳资源公司(Savannah Resources)在巴罗佐地区(Barroso)开发锂矿的计划。该地区自2018年起就被认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农业遗产地。联合国《奥胡斯公约》履约委员会(UN Aarhus Convention Compliance Committee)指出,葡萄牙未能保障公民获取环境信息及参与许可审批流程的权利——这两项权利均受2001年《奥胡斯公约》保护,而葡萄牙已于2003年批准该公约。该委员会表示,葡萄牙环境监管机构(APA)未能在法定期限内回应公众对环境数据的获取请求。此外,在拒绝公众请求的情况下,该机构也未告知公民其拥有申诉权。这一投诉由总部位于西班牙的蒙泰斯科拉基金会(Montescola Foundation)于2021年提出,另有两个葡萄牙团体以观察员身份参与。蒙泰斯科拉基金会主席乔姆・埃文斯(Joam Evans)对该裁定表示欢迎,称应撤销该锂矿的环境许可。葡萄牙环境监管机构(AP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对《奥胡斯公约》的适用范围“有不同解读”,但坚称自身“严格遵守行政程序及法律规定”行事,并表示所有必需信息均已公开。萨凡纳资源公司则拒绝就该裁定置评。萨凡纳资源公司一直将巴罗佐锂矿项目宣传为对欧洲电动汽车产业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该锂矿矿床估计蕴藏2800万吨高品位锂资源,是欧洲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锂资源矿。该公司计划于2027年启动生产。当地居民及环保组织对该项目表示强烈反对,理由是其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并威胁到巴罗佐地区的世界遗产地位。他们表示,联合国9月3日作出的裁定,进一步支持了他们要求政府撤销该锂矿许可的诉求。(Batterymetalsafrica)
评述:联合国委员会裁定葡萄牙在巴罗佐锂矿项目审批中违反《奥胡斯公约》,这一事件凸显出全球锂资源开发中战略需求与程序“正义”的深层矛盾。当前全球锂需求正以强劲势头增长,高盛预测2025年增速将达25%,国际能源署更是预计到2040年需求可能增长五倍,主要驱动力来自电动汽车和储能产业的扩张,而欧洲作为新能源转型的重要区域,却几乎完全依赖锂资源进口,其本土锂产量近乎空白,这使得储量达2800万吨的巴罗佐项目成为欧盟实现《关键原材料法案》中10%本土供应目标的关键“棋子”。尽管2025年全球锂市场预计仍将过剩约13.5万吨LCE,但长期供需趋紧的格局已现,欧洲急于改变对域外国家的依赖。然而,葡萄牙的项目不仅涉及到国内情况,也涉及到国际条约的问题,反映出关键矿产开发的复杂性。当地居民和环保组织的反对是有据可循的,欧洲硬岩锂矿开采成本偏高,且项目可能威胁遗产地生态,而联合国的裁定为这类争议提供了程序“正义”的参照。尽管萨凡纳资源公司计划2027年投产该项目,但此次裁定可能延缓进程,这也提醒在全球锂资源争夺中,无论是欧洲追求供应链自主,还是其他地区加速开发,都需在资源需求与环保合规之间找到平衡,毕竟程序“正义”才是可持续开发的前提。
作者 | 郑宏军 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
李晓杰 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
免责声明
上述内容仅代表研究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研院观点和立场,并非给他人所做的操作建议。内容仅供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公众号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导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Email: mr@minmetals.com 长按、扫描二维码,或者微信中查找“金属矿产”关注。主编:金志峰责任编辑:陈琦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