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精品工程案例:上海市S32申嘉湖高速浦东机场至G15立交段

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精品工程案例:上海市S32申嘉湖高速浦东机场至G15立交段

为深入推进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组织各地开展了精细化提升精品工程建设工作。为充分发挥优秀案例引领作用,本系列将陆续刊发相关精品工程案例。

上海市S32申嘉湖高速浦东机场至G15立交段

精品工程建设项目

上海市积极响应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关于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的工作部署,以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统筹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及浦东、闵行等沿线区相关部门,对S32申嘉湖高速浦东机场至G15立交段(全长54公里)开展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工作。通过系统性排查隐患、精准化改造设施、智慧化赋能治理,创新构建“多方共治、数字赋能”的交通治理新模式,为公众打造出一条辐射长三角的“平安智慧走廊”。

路域环境

一、全域立体排查,精准锁定设施隐患

S32申嘉湖高速作为连接浙江与浦东机场的关键通道,日均车流量达3.5万小客车,货车占比超30%,通行环境复杂。为此,上海市交通委、公安局联合相关单位开展立体化排查分析评估,经系统排查发现全线设施总体情况良好,存在部分标志标线模糊、2处收费站早晚高峰拥堵频发、部分路段防撞护栏防护等级不足、2处匝道抗滑能力不足、部分路段夜间视线诱导不足等问题。

此外,通过对历年交通事故数据的统计分析可见,雨天、雾天等恶劣天气,以及超载、超速、疲劳驾驶、操作不当等行为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较高;匝道、弯道及分合流处等特殊点段,因自身设计特点和交通流特性,事故发生率较高。

二、设施全面提升,构筑安全防护网络

全线推进交安设施升级工作。对轮廓标、防眩板、反光膜等诱导设施实施全面升级,对交通标志标线进行更换、翻新与复划,对防撞护栏、隔离栅、防抛网等防护及隔离设施开展提标改造,从硬件层面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诱导设施提标改造

标牌翻新前、后对比

标线复划前、后对比

隔离设施提标改造

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通行效率问题,实行“一点一方案”精准改造,具体举措如下:

一是“无死角”整治隐患路段。更换防撞护栏,将现状该区段内的两波护栏更换为SBm级三波波形梁护栏,与桥梁防撞墙实现无缝衔接,彻底消除护栏端头的安全隐患;铺设抗滑层与彩色路面,增设减速标线,保障道路通行安全;加装新能源灯带实现动态超视距诱导,有效改善夜间行车环境;在团雾多发段每25米布设 1 组太阳能团雾灯,配合400米新能源灯带形成“视觉引导带”,使团雾天气下的能见度感知距离提升至500米以上;对59处分合流处优化标志标线,增设警示标牌与震荡线,降低行车风险。

增设团雾灯及新能源灯带

匝道抗滑改造提升

增设警示标牌前、后对比

二是智慧设施筑牢安全防护网。全线新增278台高清摄像机、248套毫米波雷达及52套激光雷达,深度融合新型基础设施,运用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搭建交通事件实时监测与应急响应系统,实现对交通事故、货物掉落等异常事件的秒级自动识别,确保事故隐患能被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有效提升路段应急管理效能。

智慧高速云控平台

三是服务设施“微改造”温暖民心。航头服务区改造总面积达 17462平方米,新增停车位、充电桩、司机之家、公共卫生间等便民设施,更新电气和给排水系统,完善景观布局与交通标线;建设智慧服务系统,覆盖停车场、厕所等区域,实现智慧停车、客流监控功能,提升管理水平与出行便利性,为驾驶员提供优质休憩服务,减少疲劳驾驶现象。

服务区改造提升

三、联动共治发力,筑牢交通秩序防线

一是跨部门联动织密执法网络。建立“警情研判-指挥调度-主动勤务-精准打击-应急处突”的全流程勤务指挥调度机制,保障应急响应及时高效;高速大队通过错时联合勤务、区域协同管控和事故调查协作,与地面交警实现快速联动,确保现场情况得到迅速处置;通过热线电话、双微平台受理交通违法举报,有效提升公众参与度,强化群众监督力度。

协调联动

二是共享机制推动管控升级。依托集成指挥平台在S32申嘉湖高速布设5处卡口,接入路段178处监控视频,实现主要路段及关键地点监控全覆盖;强化数据共享机制,整合交通事故、交通流量、监控等信息,实现市交通委、公安局等部门的数据互通与深度分析,为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数据驱动助力精准施策。通过对S32申嘉湖高速公路流量、事故数据的详细调查与分析,发现2022-2023年约25%的交通事故与车辆超速相关,根据市公安局2023年156号文件要求,调整S32申嘉湖高速部分车道限速,并完成配套降速标牌设置,累计改造点位 23处,改造后因车辆超速造成的交通事故率降低40%。

限速标牌更新前、后对比

四是数字赋能提高管控质效。依托智慧高速云控平台,实施“多级平滑限速”“应急车道动态开放”“客货车道管控”等主动交通诱导管控措施,使高速实际运行车速与限速的一致性达到90%,分车型行驶遵从率超过95%,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主动交通诱导管控应用

五是收费站改造提升通行秩序。针对嘉闵、林海收费站的拥堵问题,新增混合收费车道,拓宽匝道。改造后的林海站入口早高峰拥堵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嘉闵站出口早晚高峰拥堵由2小时缩短至1小时,显著改善收费站交通秩序与拥堵状况。实施全线收费站入口称重系统改造,将广场称重升级为车道称重。改造完成后,货车需经人工车道通行,实现称重全覆盖,系统联动率达99%以上,从而对超载超限车辆进行精准拦截,有效杜绝此类违法现象。

收费站改造

四、多方协同联动,共同护航交通安全

一是“一盘棋”统筹推进。成立由市交通委、公安局、道运中心及相关单位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将建设项目纳入年度重点工程,投入资金2.46亿元,制定“一路一方案”并动态优化,确保54公里路段改造标准统一、进度同步。

二是共商共管协同作战。构建严谨完善的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与分工,形成在隐患排查治理、超限超载治理、路面巡查、速度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共商共管格局。

三是数字赋能“智慧治理”。建成集“监测、应急、管控、运维、决策、研判”六大功能于一体的云平台,整合交通流量、事故数据等12类信息,实现“异常事件自动预警-部门联动处置-效果实时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应用“雷视融合”感知技术,使道路异常事件识别准确率超95%;通过数字化重塑传统应急处置流程,实现跨部门应急协同,达成多平台一次填报、多部门协同处置,确保20分钟内完成从事件确认到处置的全流程,总体事件处置时间缩短60%。

五、精品工程落地,惠及民生成果显著

S32申嘉湖高速浦东机场至G15立交段精品工程的实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安全答卷”。一是事故率显著降低,每百万车公里事故率降至4.41,较改造前下降27.23%;因超速、超载等因素导致的死亡人数下降22.9%。二是行车环境显著提升,安全设施优良率达100%,精细化提升路段未发生死亡/重伤事故,绿化遮挡标牌的现象彻底消除。三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平均车速从87km/h提升至96km/h,增速达10%;通行能力从12800小客车/小时提升至 16541小客车/小时,增长29.2%。四是群众满意度高,沿线公众满意度达 94.98%。

S32申嘉湖高速以“精细管理、科技赋能、多方共治”的实践,打造出超大城市高速公路安全治理的“上海样板”。探索形成的设施提升、智慧管控、协同机制等经验,为超大城市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精品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劲“上海动能”。

责编丨樊梓嘉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