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川高公司”)主导投资、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四川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川路桥”)承建的乐西高速雷波段,成功完成西南地区高速公路首次应用的智能化环路热管融雪系统预埋工作。这项创新技术如同给路面装上“地暖”,将有效解决高海拔路段冬季路面积雪结冰造成的出行难题,为实现乐西高速2025年底全线建成通车、打造全天候安全通行大通道奠定坚实基础。
试验路段融雪效果
此次应用该技术的路段位于乐西高速大风顶至谷堆乡段,该区域属高风险冰雪路段,具体涵盖上行隧道出口区、下行隧道洞口区及长大纵坡桥梁段。该路段年均积雪日超过20天,最大积雪厚度超30厘米,冬季融雪保通压力巨大,需要采取主动除冰雪技术保障通行安全。
环路热管预埋完成图
为实现保通目标,乐西高速项目团队在该路段创新应用了智能化环路热管融雪系统,在雷波段布设27段共92组热管,总覆盖长度2374米,将直径8毫米的热管,精准埋设于路面结构层以下15厘米处,并在主车道轮迹带布设热管,最大限度降低融雪能耗。当传感器监测到低温或降雪时,系统将自动启动空气源热泵,将热能介质加热至50℃~60℃,通过热管高效传导,将轮迹带温度稳定维持在1℃~2℃的安全融冰范围内,实现冰雪自动融化。
智能管理系统
相较传统铲雪、撒盐、洒融雪剂等被动方式,环路热管系统实现了山区高速公路冬季冰雪灾害防治从“被动清除”向“主动预防、智能调控”的技术转型,堪称“长大纵坡的热能长城”。其核心优势在于:一是无人化作业。彻底告别传统除雪所需的4~8人作业队伍,大幅节约人工成本。二是可靠性提高。在-15℃暴雪或峡谷强风等极端条件下,系统仍可稳定运行,实现小雪随下随融,大雪、暴雪经车轮碾压后迅速融化,保障全天候可靠运行。三是安全性提升。通过在隧道口等关键区域加密布管,使轮迹带温度恒定维持在1℃~2℃,基本消除暗冰,清除率达95%以上,显著降低冰雪天气行车事故风险。四是智能化运行。该系统构建了覆盖5公里范围的精细化气象监测网络,运用AI算法实现1℃~2℃的精准动态控温。在暴雪等极端情况下,可联动机械除雪作为补充,运维效率显著提升。
路面热成像图
截至2025年8月,乐西高速马边至昭觉段累计完成投资328.47亿元,占概算总投资335.32亿元的98%。完成路基99%,桥梁99%,隧道99%,路面77%,绿化87%,交安71%,机电66%,房建60%。其中美姑至昭觉段54公里已于2024年底建成通车,全线36座隧道已于2025年4月底全部贯通。
乐西高速是四川省首条深入大小凉山腹地和彝族聚居区的高速公路。项目分为乐山至马边段、马边至昭觉段,路线北起于乐山市市中区,途经沙湾区、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进入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美姑县,最终抵达昭觉县,与西昌市衔接。全线总长约236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建设标准设计时速80公里。其中,乐西高速乐山至马边段84公里已于2024年底建成通车;马边至昭觉段长约152公里,计划于2025年底实现全线通车。该路段贯通后,将彻底结束雷波、昭觉、美姑三县不通高速的历史,昭觉至马边的车程将从5小时缩短到1.5小时左右,从昭觉开车到成都仅需3.5小时。对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民族地区协调发展,完善西部综合交通路网布局,强化川西民族地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环路热管预埋后路面铺筑完成图
推荐阅读
来源:蜀道集团
责编:程子研
校对:马紫璇
审核:余大鹏 苗挺节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点个在看 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