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98岁的抗战老战士徐立人迎来了入党79周年纪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徐老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沉甸甸的纪念章,是对他抗战生涯的崇高礼赞。
“感谢组织还记得我们这些老同志,从贫苦农民到共产党员,是党给了我新的生命。”端详着胸前的奖章,徐立人眼眶湿润。
20世纪30年代,徐立人出生在贫苦农家心怀对改变命运的渴望,他决心走出大山不能像祖辈那样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这个倔强的少年立下誓言。
1943年初,16岁的离乡背井,到彭涪铁矿做井下矿工。每天打炮眼、放炮、出矿石,劳动条件恶劣,包工老板只管饭,别的不管。去了八九个月一文钱未发。回忆起那段岁月,徐老不禁摇头。
为了讨生活,当过刻字学徒、做过短工,这些工作不仅学不到真正的手艺,还会被老板打骂。
转机出现在1944年。经同学介绍,徐立人得到了在重庆《新华日报》送报的工作机会,当上了报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着沉重的报纸包穿梭在山城的坡坎间,直到晚上六七点才能回报馆。一年到头没有节假日,不管刮风下雨,送报卖报从不间断。”徐立人回忆道。
最危险的是与国民党军警特务的周旋。有一次送报时,一个军官气势汹汹地抓住徐立人你竟敢在这里散发共产党报纸,你好大的胆子!
徐立人毫不畏惧地反驳:《新华日报》主张抗日救国,为什么不能卖?难道你不同意抗日救国吗?
原《新华日报》报社的战友,二排左一是徐立人
在这样的斗争实践中,徐立人逐渐认识到报纸的意义。多发行一份报纸,就是多射向敌人的一颗子弹;一颗子弹只能打一个敌人,一张报纸却像万发子弹,射入敌人心脏。
194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报社报童中第一名共产党员
194728日,国民党武装人员包围了《新华日报》报社,徐立人和同事们被就地关押。十天后,报社全体人员分批撤回延安。1949年初,徐立人随中央机关进入刚解放的北平。同年月,组织派他到香港从事地下工作。
“纪兴平才是我的原名,徐立人是组织给我的身份,一直沿用至今。”回忆起在香港的那段岁月,徐立人仍记忆犹新。
地下工作危机四伏。徐立人记得某天凌晨,突然有人按响门铃,同住的搭档老吕应声开门,来者声称是警署便衣警察,要进屋搜查。
“为什么要进屋搜查?”老吕问。
“执行公务。”对方不说具体理由。
老吕沉着应对:“你们要搜查,有搜查证吗?”趁着老吕周旋时,徐立人急忙通知住在楼下的同志做好准备,必要时将文件资料销毁。后来才知道,警方在追捕逃犯。
最惊险的要数遇到突击检查。“有次在电车上,警察上车搜身。我身上带着一份写得很小的文件,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只搜武器,不搜口袋,才松了口气。”徐老说,“文件的字必须写得小,纸页体积要小,便于紧急时放入嘴里嚼烂咽下。”
徐立人的工作是做机要密电翻译,尽管情况危险复杂,最终也都化险为夷。“搞地下工作时间虽短,但我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段经历终生难忘。”徐立人说。
1954年,27岁的徐立人主动申请回川建设家乡“那时候百废待兴,铁路建设是重中之重。”扎根西南铁路,徐立人在铁路系统一干就是33年。
1954年到1987年期间,徐立人先后在重庆铁路管理局任机要股长、党委监察等工作,后到重庆运校、铁路中心医院、局机关党委等岗位从事党务工作。
“党员就要冲在前面!”这是徐立人常说的话。
1987月,徐立人正式离休。但离休不离党,徐立人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新冠疫情期间,徐老捐出万元党费。他说:我有义务起到一个党员应有的带头作用。
从重庆街头的报童到隐蔽战线党员,从铁道先锋到如今老年大学的文艺爱好者,变的是岗位和身份,不变的是对党的忠诚和赤诚的初心。
如今,捧着沉甸甸的纪念章,徐立人动情感慨道:“我的一生是跟党走的一生,是跟着初心走的一生。虽然年纪大了,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永不改变!”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四川记者站(成都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视频:邓颖璐 张志力 陈昶玮 向阳 钟鑫茂 刘晓
编辑:金炫美
实习编辑:钟鑫茂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