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细读2025年煤炭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细读2025年煤炭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以更高标准履责

书写共生共赢篇章

2024年以来,煤价下行,市场承压。面对能源保供与低碳转型重任,如何迎难而上,以更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书写共生共赢篇章?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京组织召开2025年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全面展示行业社会责任实践及贡献。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指出,煤炭行业坚持为国担当,奉献价值,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懈努力,煤炭人要不断超越自己,将煤炭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表示,“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在能源保供、科技创新、绿色转型、责任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创新引领筑牢能源基石

  确保安全高效供能,事关国计民生,是煤炭行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当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一场唤醒传统产业、夯实能源基石的基因革命正在进行。

  在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载重超300吨的无人驾驶矿卡通过5G网络接收指令,精准装载矿石,全程无需人工操作。整个矿山系统响应速度达0.001秒,实现近40台设备协同作业。

  据国家能源集团企业管理与法律事务部副主任王利政介绍,截至2024年11月底,该集团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卡运行里程已超760万公里。2024年,该集团铁路装备公司推出全球首列碳纤维复合材料重载列车,空返能耗降低10%;物资公司建成国内首个采购“智能无人评价系统”,效率提升30%。

  2024年,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矿智能安全保障管控平台实现全面运行,19处煤矿建成“千眼”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安全周期超千天的煤矿达18处,国家级安全高效煤矿占比95%,安全隐患整改率达99.9%。

  在龙煤集团,随着5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32个无人值守生产辅助系统建成,1251台(套)关键设备更新,采煤机械化率提升至99.5%,高危岗位人员压缩了90%。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研发出一体化智能安全监控系统,推动示范煤矿监控值班效率提升5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发挥测绘地理信息专业优势,创新构建“人防+技防”地质灾害防治双机制;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入研发费用27.35亿元,在智能开采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潞安化工集团推行“无视频监控不作业”,“电子围栏”系统全面投用;淮北矿业集团开展安全科技支撑行动,实现建企66年来首个安全年;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智慧园区入选全球“灯塔工厂”……2024年,煤炭行业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力保障了安全高效供能。

  《煤炭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5)》(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煤矿平均单井(矿)规模提升至140万吨/年以上,12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生产主体,大型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达99.32%;建成安全高效煤矿1238处,产量占比提升至71.2%,安全生产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

  加强能源安全保障的同时,煤炭行业正在加速低碳转型。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行业协调部主任铁旭初表示,2024年,煤炭行业全面加强煤炭全链条清洁高效利用,绿色技术广泛应用,低浓度瓦斯利用、低阶煤分质分级等技术示范取得积极进展。

  “为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难题,我们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煤电、新能源深度耦合,形成多场景和高端、多元、低碳产业发展模式。”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煤)宣传中心主任殷丹丹介绍,2024年,中国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二期项目、鄂能化公司10万吨级“液态阳光”项目开工建设,大屯公司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渔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

  《蓝皮书》显示,煤炭行业通过煤电联营,推动用能方式转型升级。截至2024年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总装机4.4亿千瓦,占全国燃煤电力装机比重37.4%,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超过2亿千瓦。

  皖北煤电集团培育打造“煤电联产+新能源”示范基地。2024年,该集团钱营孜矿、五沟矿、任楼矿、恒源矿分布式光伏项目全部并网发电,钱营孜电厂5G+智慧电厂项目入选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行业典型应用案例”。

  煤化工是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变、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蓝皮书》显示,2024年,煤化工技术持续取得突破,硅烷、碳化硅、石墨烯、煤基特种燃料等产业培育取得重要进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931万吨/年、74.55亿立方米/年、1972万吨/年、1143万吨/年,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煤炭清洁转化利用步伐加快。宁夏煤业公司总会计师仵建军介绍,2024年,该公司打通聚烯烃弹性体成套工艺技术全流程,煤制聚丙烯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录;300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年减少碳排放量50万吨、产出工业级二氧化碳10.82万吨。

  《蓝皮书》指出,2024年,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矿区“含绿量”与“含金量”实现双提升。

  为了推动碳减排,华电煤业集团建成首个煤炭企业碳排放三维可视化智能分析协同管控平台、首个服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煤质数据库。昊华能源公司高家梁煤矿建成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采暖季减少碳排放量3000吨,年节水量约8000吨。

  瓦斯防治是推动碳减排的有力手段。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研发的煤矿瓦斯精准抽采与高效利用成套技术在多个矿区成功应用。晋能控股集团建成国内领先的低浓度、超低浓度瓦斯发电集群,实现了废弃资源的规模化清洁利用。

  “减碳是发展刚需,增绿是回馈社会福祉。”内蒙古伊泰集团董事王三民表示,该集团秉持“挖一方煤田,还百姓一方绿水青山”的理念,2024年环保投入超8亿元,其中1.4亿元用于采区环境治理。

  陕煤集团陕北矿业公司在韩家湾采煤沉陷区内栽种樟子松6.2万株,在韩家湾高新农业示范园种植沙地柏64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00亩。位于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鲍店煤矿井田范围内的太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达167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珍稀鸟类13种,国际濒危鸟类7种。

  2024年,矿区生态环境实现了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蓝皮书》指出,开滦南湖、徐州潘安湖、抚顺西露天矿、北京曹家坊矿等矿区修复治理模式入选全国典型生态修复案例,开滦煤矿、中兴煤矿、萍乡煤矿等一批工业遗产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深化改革增强内生动力

  2024年以来,面对保供、转型与市场三重压力,煤炭行业企业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革新管控模式,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山西焦煤集团于2024年5月实现线上支付结算系统与宝钢股份采购系统数据共享,助力煤钢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华阳集团全面推广智慧供应链数字化平台,推动采购流程更加便捷高效;实施“绿色采购”战略,采购节能环保技术装备。

  华电煤业集团把2024年定为“改革攻坚年”,针对多产业协同难题,为17家基层单位建立个性化台账,向基层授权40项,构建“矩阵式”考核体系,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河南能源集团在不以牺牲安全和长远利益为代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挖掘各环节潜力。2024年,该集团商品煤成本同比下降14.73%,人均工效同比提高7.5%,实现营业收入1210亿元、利润36亿元,上缴税费90.85亿元,稳住了生产经营基本盘。今年6月,该集团实现中小企业账款清零,筑牢了企业信用根基。

  在夯实经营基础的同时,煤炭企业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将企业发展成果充分惠及职工。

  淮北矿业集团坚持每年签订一次工资集体协议,每三年签订一次集体合同,职企双方平等协商,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024年,龙煤集团顶住市场下行压力,实现营业收入260.4亿元,纳税总额31.8亿元,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同比增长3.1%,发放职工助困资金1321万元、走访慰问一线职工1.26万人次。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矿井单位“三条线”工资收入比由2023年的1∶1.7∶2.73提高至2024年的1∶1.9∶2.92;投入安全费用4.01亿元,投保安全责任险419.01万元,为职工筑牢安全防线。

  2024年,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入推进“大区制、大部制”改革,压减基层机关科室34个,清退井下外包队伍3300余人,招录大学毕业生107名,促进人力资源结构优化。

  在全面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同时,煤炭企业积极反哺社会。

  潞安化工集团招聘6000余人;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定向招聘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毕业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研发智慧农机智能调度平台系统,助力农业现代化;华阳集团建立“公司+电商+农户”帮扶模式,促进地方农产品销售;国能准能集团加大消费扶贫力度;伊泰集团累计帮扶46个村镇,帮扶资金达2589.77万元,受益人数达4967人次……从促就业到保民生,2024年,煤炭企业多措并举,写好共生共赢篇章。

  完善治理提升行业价值

  2024年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20周年,也是中国ESG披露元年。ESG发展越来越迅速,与重要政策要求、资本市场认同、信息披露质量的关联越来越紧密,煤炭企业已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实现从合规履责到战略履责的转变。

  国家能源集团组织举办首届ESG管理创新技能竞赛,中国中煤把社会责任和ESG纳入可持续发展规划,开滦集团构建“1357”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体系……2024年,煤炭企业在责任实践、责任管理、责任品牌等方面积极作为、创新探索,亮点频现。

  《蓝皮书》显示,煤炭行业上市公司高度重视ESG管理,45.45%的企业搭建起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其中,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5家企业已建立ESG管理体系。

  同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积极推动ESG理念深度融入企业运营全流程。其中,56.82%的企业积极识别、评估并管理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社会及治理各维度利益相关方产生的广泛影响;29.55%的企业将ESG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决策、日常运营与风险管理全流程,建立长效机制;22.73%的企业开展覆盖管理层至一线员工的系统性ESG培训。

  在社会责任/ESG信息披露方面,10家企业已连续发布报告10次以上。值得一提的是,8家企业在发布中文版报告的基础上,响应国际利益相关方需求,发布英文版报告,践行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蓝皮书》指出,2024年,煤炭行业社会责任与ESG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但行业整体ESG评级评价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钟宏武建议,应组建ESG专责部门,集中精力推进ESG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教授王鹏程提出,煤炭企业应加强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加强信息披露系统与财务系统融合。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行业协调部处长唐秀银表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从2012年至今,已连续组织举办14届全国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活动,累计吸引超465家(次)企业参与发布。为了推动煤炭企业履责担当,该协会已连续5年编制发布煤炭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并于2022年编制发布煤炭行业社会责任指南。未来,该协会将通过靶向培育与标准化实施指引,全面提升煤炭行业全链社会责任实践效能与责任竞争力。

来源 | 中国煤炭报

编辑 | 徐赫阳

更多资讯/分析/解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