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闻“汛”而动|风雨砺剑战洪峰

闻“汛”而动|风雨砺剑战洪峰

盛夏的陕北,黄土高原的沟壑间雨丝如织,中国神华产权所属神朔铁路朱盖塔站区的铁轨在雨幕中泛着冷光。一群身着雨衣的身影踏着积水穿梭巡查,他们的脚步与风雨交织,在西煤东运的能源大动脉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汛屏障。

“涵洞清淤必须确保万无一失,这是汛期排水的咽喉!”防洪抢险小组会议上,组长的话语掷地有声。一场覆盖全站区的“汛前体检”随即展开,工务维检中心对12处水害易发点进行锚杆加固,电务专业给15组信号设备穿上“防雷衣”,供电工区操控无人机排查37棵危树,调度监控室里325名防洪人员的联络台账更新得密密麻麻。

朱盖塔线路一工区内,800个防洪沙袋如卫兵列阵,“定点存放、随用随补”的红漆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大柳塔线路工区的职工们正弓着腰清理排水沟,铁锹插入淤泥的咯吱声此起彼伏,50米长的沟渠被掏出满满20袋枯枝碎石。燕家塔桥隧工区的33号涵洞前,32人次先后4次清淤,胶靴里灌满泥浆却浑然不觉:“涵洞通了,心里才踏实!”

针对刘家沟机走线这一“风险点”,站区提前租来装载机待命,还跟周边村民定下“汛期互助约”。6月11日,朱盖塔站下行线13公里280米处,一场防洪综合应急演练骤然打响。模拟水害冲毁线路、电缆断裂的警报响起,15分钟内,党员救援小组扛着工具率先抵达,电务工麻利接好断线,工务队抢堆沙袋,2小时后线路恢复通行。演练后“汇报流程不规范”的整改清单,很快贴上了工区公示栏。

7月19日凌晨,朱盖塔站点的雨量计开始急促跳动。02时20分,1小时雨量飙至15.8毫米,连续雨量突破30毫米警戒值。“立即出巡!”调度指令刚落,60名巡查人员分成3组,头灯在雨幕中连成闪光的线。

大朱上下行8公里800米处,线路工王磊踩着积水检查钢轨,手电筒光扫过轨缝时突然停住:“这里有松动!”他立即用道钉锤加固,雨水顺着安全帽绳滴进眼睛,抹一把继续前行。13时16分,“设备正常”的报告传回调度室,此时累计雨量已达31.8毫米。

7月24日至25日的暴雨,让战势升级。大柳塔站点66小时降雨120.6毫米,35名职工两度冒雨巡查,调车员李刚在齐膝深的水里扶着信号灯,对讲机里喊出的“十、五、三车”指令带着颤音却异常清晰。朱盖塔站点51.7毫米的累计雨量中,119名工作人员分两组接力检查,工务职工张丽的雨衣后背磨破了洞,仍坚持走完10公里线路。

刘家沟机走线的险情,成了考验协同的试金石。7月25日,挡墙泥沙在暴雨中滑落,威胁线路安全。“装载机快来!”现场负责人喊道。10分钟后,提前协调的装载机轰鸣而至,村民们也扛着铁锹赶来。朱盖塔线路一工区工长吴军带领职工堆码沙袋,村民们开挖导流壕,4小时后,一道20米长的防护墙挡住了泥水。“亏得提前联了防!”吴军抹着脸上的泥笑道。

“雨前检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的“三检制”,在朱盖塔站区早已成了铁规矩。站区主任包片大柳塔,党总支书记盯朱盖塔,8251311的值班电话24小时在线,127次线路检查中,34处隐患被及时处置。

全要素气象站的屏幕上,雨量数据实时跳动。当1小时雨量≥20毫米,出巡指令秒发;≥30毫米,限速命令精准下达;≥40毫米,区间果断封锁。7月29日燕家塔站点32.4毫米连续雨量触发预警,31名巡查人员15分钟内到位,“科技+人力”的双保险稳稳托住安全。

雨过天晴,钢轨上的水痕渐渐褪去,但朱盖塔站区职工的脚步从未停歇。30次出巡、413人次的足迹,印在大朱上下行的钢轨上,刻在朱燕区间的边坡上。当列车平稳驶过,那轰鸣里,藏着他们与风雨较劲的倔强,藏着守护能源大动脉的初心——这道用坚守淬炼的防线,在黄土高原的晨曦里,闪耀着明亮的光。

扫码关注 中国神华

内容来源:包神铁路

编辑:石玉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