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唯有主动识变应变、向内挖潜增效,才能筑牢发展根基。今年集团职代会明确提出,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提质增效。要想过“好日子”,必须习惯过“紧日子”。这既是应对复杂挑战的“先手棋”,更是筑牢发展底盘的“关键招”。
今年以来,华阳集团各单位主动向内挖潜,通过技术革新、精细管理、盘活资源等多元路径精准发力。从生产一线的设备升级到全流程的环节优化,从能耗的精打细算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各单位立足实际、靶向施策,以实干精神推动降本增效落地见效,不仅有效应对外部挑战,更凝聚起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活力的内生动力,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技改破题,降本有了“加速器”
随着现代化、智能化矿井的加速建设,井下大型机械化设备、大功率电机、自动化系统的使用频次增多,导致感性负荷与电网间无功功率攀升,伴随闪变及谐波问题,造成电压下降、电能损耗增大,制约采煤机和刮板运输机等设备的高效低能耗运行。
在新景公司井下的千米中央配电室,一台不起眼的设备正默默发挥着大作用——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它不仅能稳定电压,更是降本增效的“隐形利器”。
“该装置能改善井下盘区及工作面供电质量,提高功率因数0.95以上,治理谐波、抑制闪变,节能降耗效果明显。”新景公司机电工区机电队技术员李拯介绍。
最直接的成效体现在“省钱”二字上。新景公司机电工区节能计量组职工闫俊瑞算了笔账:“它的好处是省电,以前皮带启动时,电流一下就冲得特别大,电费噌噌往上涨;现在有它参与调节,启动电流平稳了,电费相比之前能降低20%。而且,它能保护电机,减少设备损耗,维修费、备件费也跟着降了。”
新景公司机电工区调度室的高压动力电缆在线监测及故障定位预警系统同样也在为降本增效助力。“以前电路出故障,几千米的电缆,4个人分头排查得1小时,还可能影响生产。”李拯指着系统屏幕解释,“如今,只要电缆出现问题,屏幕就会实时报警,精准显示故障位置,有效减少巡查人员和频次。”
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可以实现电缆绝缘故障三级在线预警,通过监测高压供电系统的绝缘状况,提示工作人员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故障扩大和大面积停电。
像这样降本增效的场景,在一矿运输工区也不断上演。“这些在别人眼里不起眼的废料,在我们看来都是‘宝贝’。”该工区钉道队队长张文谦一早便来到厂房,细致安排雷达捕车器、道岔、阻车器等设备的修复工作。
今年以来,一矿持续加大修旧利废力度,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拓展修旧品种和自制加工范围,做到应修尽修、能用尽用。1至7月,一矿修复并复用装配轮、语言报警器、雷达捕车器、托绳轮组等14类设备共2520件,累计节约189万元,实现降本增效与生产保障间的高效平衡。
精打细算,增效藏在“点滴里”
走进氮基公司,成品库内装满尿素的黄色编织袋被码放得整整齐齐,厂区外货车有序等待装车,一派忙碌景象。
“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尿素行业面临下行压力,我们将成本管控作为破局的关键,对标行业先进,聚焦煤耗、电耗等核心指标精准发力。截至7月,累计节约成本1500万元。”氮基公司副总经理张玉鹏说。
这一成果的取得,源于技术优化。自去年起,氮基公司多次组织技术骨干外出取经,重点对造气炉炉温结构实施调整——通过精准调控,始终保持下行温度比上行温度高出10至20摄氏度(炉上与炉下温度总和稳定在450±5摄氏度),显著提升煤炭利用率。生产技术部副部长白云先介绍:“造气炉优化后,每天可减少22吨煤炭消耗,仅此一项每天就能节省成本2万元。”
降本增效的举措不止于此。氮基公司还通过细化生产计划、强化装置开停车管理,降低异常生产状态下的能耗损失;将生产经营全流程拆解为11个关键环节,明确18项目标、制定46项措施,动态对比数据,优化工艺,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成本管控分析模式。
而在数百公里外的钙基公司,降本增效行动同样如火如荼——立式烘干窑技改项目顺利达产达效;循环水生物菌剂项目成效尤为显著,不仅使单位产品用水量下降0.156立方米/吨,水质关键指标也得到大幅改善;对现有冷水泵加装旁通管路,并在上料除尘器控制系统加装联锁程序等,将动力电由170度/吨降低至150度/吨;回转窑烘干除尘灰处理能力提升至2.0吨/小时……一系列技改举措共同发力,为企业创造了可观效益。
今年以来,集团各单位坚持过“紧日子”,立足行业特性与自身实际,将降本增效的理念深植于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以“抠细节”的韧劲抓管理,用“求突破”的闯劲搞创新,让每度电、每吨煤、每分钟工时都产生更大价值,推动降本增效从“纸上目标”变为“车间效益”、从“零散举措”聚成“系统合力”,在点滴积累中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全文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