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制动机试验正常,司机室操纵台各仪表显示正确。”
“发车信号开放,列车启动。”
在李根与同事李庆全的操纵下,一列满载货物的班列在晨光中稳稳驶出天津新港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奔向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李根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机务段驾驶员,今年是他服务中欧(中亚)班列运输的第九个年头。多年来,他见证着班列运输的货物品类从食品、日用品拓展至汽车配件、电器商品、工业机械等,货运量不断上涨。
东临渤海、北依燕山的中国沿海城市天津,素有“河海要冲”之称。越来越多的上合组织国家货物在位列全球十大港口的天津港集散,使天津成为大量中欧(中亚)班列的“始发站”、连接上合组织国家与全球市场的重要枢纽。
2013年以来,天津累计开行中欧(中亚)班列7300余列,班列联通的欧亚国家和地区拓展至25个;今年上半年,天津关区共发运中欧(中亚)班列365列,同比增长18.4%。
在将海上货物带到欧亚大陆的同时,天津港深入开发中亚地区粮食、矿产品等特色货类,为班列提供回程货源,为欧亚大陆腹地的国家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出海口”。
“天津港是中国和中亚国家与世界联通的一扇门户。”吉尔吉斯斯坦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舍拉迪尔·巴克特古洛夫说。
水陆交织,舟车相通。目前,天津港集装箱航线总数已超过140条,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着航运贸易往来;中欧(中亚)班列运量常年位居沿海港口前列。
“港口是天津的‘硬核’优势与重要的战略资源。”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说,“我们要与上合组织伙伴加强国际间物流枢纽合作,努力增开外贸航线、远洋干线、铁水联运班列。”
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的交通合作,是区域互联互通的生动写照。
2024年途经上合组织国家的中欧班列达1.9万列,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货运量稳步上升,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面对中亚国家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已在运营及正在建设的多条“交通走廊”,打通了这些国家的出海通道与贸易之路,成为经济人文交流的“硬基础”与“新引擎”。
“高效的运输机制,持续推动着贸易通道的扩容升级。”阿塞拜疆数字发展和交通部运输政策司司长法里兹·阿里延说。
在不断升级跨境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中国各地也加快寻求项目合作机遇,与上合组织国家“双向奔赴”。2024年4月,天津轨道交通集团签订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轻轨一期项目咨询服务合同,随后派出多批高水平专业技术和师资培训团队,围绕设备系统安装调试、恶劣天气应对等提供技术方案,并组织阿斯塔纳首条轻轨列车的29名驾驶员学员到天津学习培训。
“互联互通不仅需要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更要推动人民之间的‘心联通’。”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秉军说。
“驼铃一响,黄金万两”。新时代的“钢铁驼队”,正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架起经贸互动与合作共赢之桥。贸易通道扩容升级带来的“化学反应”,正在上合组织国家燃起新的火花。
来源丨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丨王建华 刘惟真
责编丨蒋雅妮 监制丨杨翼
投稿/纠错:yidaiyilu@xinhua.org
“一带一路”再添“绿意”——探访在建阿塞拜疆最大光伏电站项目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