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澳大利亚州(西澳)有关原住民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在2023年经历重大变更,但新法实施仅五周后即被废除,目前州政府已恢复并修订1972年的旧法。
一、2023年法律变更的核心事件新法出台背景
Juukan Gorge事件推动改革:2020年矿业巨头力拓(Rio Tinto)炸毁4.6万年历史的Juukan Gorge原住民岩棚遗址,引发全球谴责。此事件暴露1972年《原住民遗产法》的缺陷——允许企业在部长批准下破坏文化遗产。
新法目标:2023年7月1日,西澳实施《原住民文化遗产法》(Aboriginal Cultural Heritage Act),旨在赋予原住民对传统土地文化遗产的管理权,要求企业在开发前必须获得原住民的“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FPIC),违者个人最高罚100万澳元、企业最高罚1000万澳元。
新法被废除的原因
农民与土地所有者强烈反对:新法要求超过1100平方米的土地开发均需提交文化遗产管理计划并获批准。农民抗议法规复杂、成本高昂,且日常耕作(如更换围栏、深翻土地)可能受限。
执行混乱:缺乏清晰的操作指南,导致大量文化遗产评估积压。西澳农民联合会(WA Farmers Federation)指出,新法“不切实际”,可能阻碍农业生产。
政治压力:2023年8月8日,州长Roger Cook宣布废除新法,承认其“过于严苛”,并恢复1972年法律框架,仅作部分修订。
恢复1972年法案并修订
西澳政府声称修订后的旧法可“有效防止Juukan Gorge事件重演”,同时允许土地所有者延续过去50年的运营模式。但具体修订细节尚未完全公开,仅强调将简化流程、降低合规负担。
原住民群体的不满
PKKP原住民组织(Juukan Gorge传统所有者)批评废除新法是“倒退”,认为新法虽不完美,但比旧法更有效。他们指出政府未充分采纳原住民意见,导致政策反复。
联合国原住民问题论坛成员Hannah McGlade指出,即便新法也存在缺陷,例如未赋予原住民与非原住民同等的上诉权,未能达到国际标准。
土地归还计划
2024年初,西澳政府宣布计划立法将全州8%的土地(约2000万公顷)所有权归还原住民,涉及284块土地及142个原住民定居点。此举旨在消除原住民土地信托(ALT)的严格管理限制,赋予原住民直接控制权,支持住房建设和经济发展。
进展:该计划处于长期协商阶段,2024年不会完成立法,需解决土地权属不清、社区能力培训等结构性障碍。
联邦层面的政策冲突
2023年“议会之声”公投失败:全国性修宪提案(设立原住民议会咨询机构)遭否决,西澳反对票达63.2%,反映公众对原住民权益改革的矛盾态度。
替代方案:2025年联邦政府推出移动TAFE计划,拨款3100万澳元为偏远原住民社区提供技能培训,试图通过经济赋权弥补权益保障不足。
短期:西澳文化遗产保护回归1972年框架,但修订方向未明,农民便利与原住民权益的平衡仍是核心矛盾
长期:土地归还计划若落实,可能成为原住民经济自主的关键突破,但需克服酗酒、犯罪率高等社会问题(如Kimberley社区报告揭示的危机)。
根本挑战:政策反复暴露西澳在“资源开发利益”“土地所有者权利”及“原住民遗产保护”间的深层撕裂,需更包容的协商机制避免冲突重演。
法律是起点,但和解需行动。西澳的教训表明:变革若忽略执行细节与社会共识,终将陷入反复。真正的改变,是让原住民的声音从法律条文走向土地和生活的决策桌。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