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挨着这个“铁邻居”,高原小村庄旧貌换新颜!

挨着这个“铁邻居”,高原小村庄旧貌换新颜!

8月19日正午,拉萨市艳阳高照。

毗邻拉萨西站铁路货场的堆龙德庆区乃琼镇色玛社区(以前为色玛村),一排排藏式别墅规划有序,一条条柏油马路平整宽阔,家家户户的楼前国旗飘扬、鲜花盛放。

十多年前房屋矮小破旧、道路坑洼不平的色玛村,已被洁净祥和、现代化气息浓厚的色玛社区取而代之。作为村庄巨变的见证人、年过半百的原色玛村村支书尼玛次仁郑重地说:“这一切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铁路带来的好机遇!”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色玛村迎来一个“重量级邻居”——拉萨西站铁路货场。

眼瞅着货场周边人流物流日益增长,不少村民抓住这一宝贵机遇,投身于铁路激起的发展浪潮中:有的村民干起了铁路货场的装卸、保安和保洁等工作;有的村民组建起运输车队,承接货物的短途运输;还有的村民在货场周边开起了餐馆、超市和旅馆。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2007年,色玛村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堆龙色玛振通物流有限公司,主要承接拉萨西站货场配套的仓储、装卸以及物流配送业务。公司成立以来,已向村民累计分红超过2000万元。2013年起,公司还每年给全体村民缴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用发展成果回报村民。

“我记得2006年,色玛村的人均年收入还不足500元,如今,这一数字早已突破1万元。”尼玛次仁掰着指头估算道。

铁路不仅给色玛村拉来了增收致富的机遇,而且给村民们带来了观念上的改变。今年31岁的色玛村村民旦增江久就是受益者之一。

旦增江久(右)与其母亲

青藏铁路开通时,12岁的他第一次亲眼见到铁路和火车。“细细的两根钢轨,怎么能运送那么重的货物呢?”这个小男孩自此对铁路产生了浓厚兴趣。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西藏大学的铁路运输专业。

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旦增江久先后在格尔木、日喀则工作,目前在拉萨西站担任车站调度员。每天上班,他从家步行十多分钟就能到达单位。

既是铁路职工、又是色玛村村民的他,对铁路和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更为真切。“现在拉萨西站货场的货物线已经增加到11条,我担负的站调岗位工作任务也更加繁重。”旦增江久说,“我喜欢这种忙碌充实的感觉,希望工作上能有更大的进步。”

工作之余,他还在单位找到了心仪的女朋友,并打算在今年底结婚。“如果没有铁路,我的生活、色玛村的生活不会像现在这样好!”旦增江久对现状很满意。

尼玛次仁说,旦增江久的话代表了全村人的共同心声。色玛村“变身”社区后,相继建起了幼儿园、卫生院、文娱活动室、主题小广场,村民感到越来越幸福。

“你看大家的生活多舒心。”尼玛次仁伸手指向一排别墅的墙根下。那里,几位藏族阿妈在阴凉处席地而坐,一边闲聊,一边整理着刚收割的谷穗。她们要用这些谷穗做成“切玛”(藏族传统节庆活动中象征吉祥的核心礼仪用具)摆在家中,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不远处,一趟货运列车的风笛声传来,恰似吹响色玛奔向更美好生活的前进号角。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特别报道组、青海记者站(青藏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王韬 杨建光 王召杰 侯嘉林 赵熳 陈梦竹 马建林 扎西郎加

编辑:赵熳 段星佚

审校:李孝佺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