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在朦胧的晨雾中,神东锦界煤矿的井口闪过一束急促的光 ——
那是连掘三队队长李建光驾驶着防爆皮卡车疾驰的身影。
“42201工作面关系到矿里未来两年的生产接续,一刻都耽误不得!” 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不断翻滚着。
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夜,从2018年担任连掘三队队长至今,李建光从未像现在这样焦灼。
防爆手机备忘录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工作事项:轴承式组合旋转线盘试用、自动隔爆装置数据、新员工培训进度……
每一项都关乎工作面的顺利推进,同时也承载着他用 “火眼” 护安全、以 “巧笔” 提效率的责任担当。
采访、撰文 | 刘长江 刘文敏
神东新闻中心出品
01
“火眼”识隐患
封面人物 李建光
走进42201工作面,李建光的 “火眼” 立刻进入 “扫描模式”。
他先打开工作面五图一表图册,借着矿灯的光线仔细核对各项数据。
“这个月的进尺比计划快了3.2%,但顶板下沉量增加了0.5毫米。”
他在防爆手机备忘录上记下这个数据,在别人眼中或许可以忽略的微小变化,在他眼里却是必须警惕的信号。
在敲帮问顶工具栏前,李建光停下脚步。
他蹲下身,目光扫过每一件工具的摆放,突然定格在帮网紧固的铁丝上。
几处向外翘起的铁丝头,引起了他的注意。
“常旭东,拿钳子来!” 他语气坚决,“这些铁丝头必须处理,万一刮到人,轻则划破衣服,重则伤及皮肉。”
这双 “火眼” 总能从细微处发现隐患,让看似不起眼的风险无所遁形。
图中李建光正在检查帮网支护隐患
处理完铁丝后,李建光继续向前巡查。
走到两名正在登高作业的员工身旁时,他仰头喊:“郝军,安全带要系在牢固的锚杆上。胡美军,你的梯子跨度不对,太陡了!” 这样的提醒,他不厌其烦地重复着。
“我是一个爱操心的人,总是爱把事情往‘坏’处想。”
李建光说,“有时候半夜电话一响,心就揪一下。”
提前下井,把问题想在前面,这种高度警觉的状态,是他十几年队长生涯刻进骨子里的本能,更是守护 “万无一失” 安全底线的核心密码。
02
“巧笔”破困局
封面人物 李建光
在锦界煤矿42煤层的巷道深处,连采机的轰鸣声与锚杆钻机声交织成一曲独特的 “矿山交响乐”。
这个450米宽、6000米长的重型工作面,是关系煤矿未来两年生产接续的 “咽喉工程”。
站在交叉巷道口,李建光的矿灯照亮了他手中那本已经泛黄的工序表 。
这正是他独具匠心的 “巧笔” 书写的掘进效率 “作战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班的生产数据和优化方案。
“连采和支护必须像齿轮咬合,一个环节‘掉链子’,全线进度都要受影响。” 李建光对身旁的班组长强调道。
这句话,既是他的 “管理经”,更是 “巧笔” 破局的核心思路。
他经过反复实践总结的 “双巷交替掘进法” 已成为全矿标杆——
当连采机在主运巷截割推进时,20米外的辅运巷里,支护工已同步开始锚网作业;待连采机转场时,两条巷道的顶板支护恰好完成最后一根锚索锁紧。
这种 “采支交替、无缝衔接” 的平行作业法,是他用无数次现场推演写下的 “效率公式”,让月进尺从680米跃升至782米,效率提升15%。
图中李建光正在与员工讨论掘进技术方案修改意见
“掘进不是‘拼蛮力’,而是‘拼巧劲’。”这是李建光 “巧笔” 理念的生动诠释。
他的防爆手机里存着十几张 “工序优化对比图”,都是他利用休息时间绘制的 “战术调整图”。
有一次,他发现两帮支护与管路安装存在工序冲突导致窝工,当即将修改方案派上用场:将帮网铺设改为专人 “跟机作业”,风水管路按照推进节奏 “分段预接”。
几个班下来,窝工现象消失,连采机转场时间从45分钟压缩到15分钟。
面对探放水与掘进交叉作业难题,他又写下 “短探短掘” 作业法,把地质探测员编入生产班,让安全与效率并行。
“哪有什么独门秘籍?就是把每个环节都‘卡’在最优时间点上。” 李建光拍了拍沾满煤灰的工序表,这上面的每一笔记录,都是他用心写下的掘进诀窍。
03
“匠心”解难题
封面人物 李建光
“科技创新是提升劳动效率、解放劳动力、解脱繁琐劳动的关键。”
这句话道出了李建光 “巧笔” 理念的延伸——用 “匠心” 打磨细节,让创新成为高效生产的持续动力。
在他的推动下,连掘三队成立了由6名大学生和6位老师傅组成的创新小组,成为队里挥洒天马行空想法的新舞台。
在锦界煤矿42煤层的巷道中,李建光正带领技术骨干验收新改造的 “轴承式组合旋转线盘”。
这个看似简单的装置,是他用集体智慧破解线路维护难题的成果:“以前倒移一次线路要40分钟,现在15分钟就能搞定,还减少了80%的线路损坏。”
他抚摸着旋转自如的线盘,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今年以来,创新小组已推出6项创新成果和5项设备改造,每一项都精准解决了生产痛点。
破碎机后材料箱上的 “自动隔爆装置液压控制升降平台”,是他巧用现有液压系统写下的 “安全方案”,让调高度变成 “一键操作”。
针对栅栏频繁拆装的困扰,他设计的 “可升降栅栏” 采用滑套式结构,让清巷通行效率提升80%,年节省工时600多小时。
“前探梁液控改造” 更将双人登高作业变为单人 “一键操作”,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据统计,连掘三队仅上半年就节约材料费23万元,减少故障停机156小时,更创造了连续8个月 “零机械事故” 的新纪录。
在巷道深处,李建光的头灯依然亮着。
这束光里,有 “火眼” 辨隐患的锐利,有 “巧笔” 谋高效的智慧,更有新时代煤矿工人的担当。
在这条煤海深处的掘进线上,他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担当,闯出一条安全与高效并行的新“巷”途。
来源图说神东(ID:tushuoshendong)
作者| 神东全媒体记者 刘长江 刘文敏
通讯员| 神东锦界煤矿 李德春
编辑| 喵小图
校对| 惠小图
更多资讯
记得点「在看」和「赞」呦↓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