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打通“肠梗阻”,让物资直达采掘头面

打通“肠梗阻”,让物资直达采掘头面

在煤矿井下,能否将物资精准、快速地送达采掘头面,直接关系生产安全和工作效率。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潘三矿直面物资配送“肠梗阻”问题,不断探索创新,构建信息流、实物流、专业流“三流合一”的配送模式,让物资从仓库直达采掘头面,配送效能大幅提升。

打破信息壁垒,物资运输全程可追溯

过去,信息不畅是制约物资配送效率的首要因素。“以前下料,全靠两条腿来回跑审批,审批速度慢,经常不知道井下料车在哪里。”综采二队材料员朱文明说。

如何打破信息壁垒?潘三矿搭建的物料溯源管理平台成为破局关键。

潘三矿在关键节点设置65个无源RFID(无线射频识别)读卡分站,结合深度场景分析,明确物流跟踪逻辑,实现运输载具的全景化管理。车辆走到哪儿、料在何处,调度中心一目了然。同时,潘三矿整合物资消耗、设备管理、物资采供、矿车跟踪等系统,搭建起信息共享的“高速路”。

如今,朱文明只需在手机上轻点几下,就能完成领料申请,并通过物料溯源管理平台实时查看井下车辆位置。“全程扫码确认,动态随时可查,操作一键完成!”朱文明说,职工只需用手机扫码,从井口料场到井下接收单位,物资高效运转,配送全程可追溯。

在物资消耗系统基础上,潘三矿开发了材料按进尺预算领用模块。用料单位技术员依据规程输入支护参数,经生产技术部门审核后,物料消耗系统可根据周进尺自动核算材料需求总量,实现支护材料按进尺单元一次性集中领用与装车,杜绝浪费。

变“散装”为“整装”,打运次数减少

解决了信息流问题,还要优化实物流。

传统的“散装”配送模式效率低下。例如,皮带运输机的H架、连接杆、托辊等配件分车运输,常与其他物料车混编,导致单轨吊无法一次性将成套配件运抵工作面,需要多次倒腾,费时费力。

潘三矿“对症下药”,实行物料集中装车管理。该矿将皮带运输机配件等物资进行整体打包,形成“整装”运输单元。这一看似简单的改变,效果立竿见影。

开拓一区2131(3)运顺施工点通过集中装车,使单轨吊打运次数从原先的2趟至3趟减至1趟。

开拓一区区长乔峰邦表示:“变‘散装’为‘整装’后,打运次数减少了,工作面投运时间缩短了,安全风险也大幅下降,省事又安全。”

针对道木、管材等不规则物资,潘三矿引入打包架,在料场打包,运至单轨吊换装站后直接起吊运送,省去了中间的倒装环节。该矿还引入自卸式集装箱,提升单车运量。

“以前,卸土产料,全靠人工,费时费力。现在,用自卸式集装箱,1个人几分钟轻松搞定。”开拓二区区长韩志远说。

运输效率提升的同时,职工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也大幅下降。

实行专班打运,物料精准直达采掘头面

物料到达采区换装站后,如何高效抵达分散的采掘头面?

过去,各生产单位各自为战,缺乏统一协调,常出现设备争抢、车皮积压、归还不及时等问题,不仅效率低,还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潘三矿结合实际,优化专班打运模式,在原有2个专班的基础上,新增东二采区打运专班,形成西三8煤采区、西三C组煤、东二采区三大打运专班,构建一站式物料配送网络,实现物料精准直达,覆盖全矿主要采掘头面。

专班打运的核心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打运专班熟悉线路,方便安排班次与时间;每日负责对单轨吊机车和道岔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运输“生命线”畅通无阻。

“以前,东二采区的料车混在一起,找料至少得花半个班时间,累人且不说,急用料找不着,还容易烦躁。现在,我们坐等收料就行。”谈起近期的工作变化,东二采区施工单位的一名职工说。

潘三矿配套出台专班打运安全管理制度,从机车管理、线路规划、打运计划、用料申请到装封车标准,都作了详细规定,明确责任分工,每月对打运量进行考核,构建可持续的安全高效打运模式。

另外,潘三矿还在西三下部采区、东二采区试点建设24小时开放的采区物料超市,进一步方便基层区队领用。

实现“三流合一”配送后,潘三矿井下待用材料存量平均减少4天用量,物资打运量减少三分之一,从事物料领用、打运的岗位人员也大幅减少。

作者陈恩文 周勇版面编辑:鄢丽娜

编辑:张莹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