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由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长沙经开融城建筑垃圾资源化有限公司承办,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广州航海学院、广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协办的第十届全国建筑固废和尾矿泥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会暨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年会湖南长沙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固废再生助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为主题,聚焦建筑固废、尾矿泥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前沿技术与产业实践,汇聚全国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通过主题报告、专题论坛、企业考察等形式,共话行业发展新机遇,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与 无废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出席本次大会的专家和领导有: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特别副会长徐洛屹教授、广西大学副校长肖建庄教授、清华大学/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李金惠教授、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刘晓龙主任、广州大学寇世聪教授、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分会秘书长孙继成湖南大学教授黄靓,嘉兴大学原院长蒋元海、北京市渣土资源化利用协会会长余玄安徽理工大学碳中和学院学术副院长崔龙鹏,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赖坤明、长沙县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 局长沈建民先生、长沙市城市管理局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处长陈奇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吕溥研究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李如燕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资源综合利用中心副主任李山梅长沙经开融城建筑垃圾资源化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何益斌教授、长沙县城市管理局市容环境卫生维护中心主任吴其政、长沙县城市管理局渣土事务中心主任王闹、湖南东方数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浩、长沙经开融城建筑垃圾资源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力、福建省建科检测研究院院长施振华研究员、广州航海学院李建新教授、深圳大学占宝剑副教授、同济大学副教授段珍华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助理吴江,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综合业务部技术室主任宋鑫,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所长助理丛宏斌广东省混凝土协会副会长陈杰韬、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陈斌教授、湖南建工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副总黄朕宇、江苏三合建环保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宁宁、南京标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力高工、东北林业大学纪泳丞教授、山西省阳泉市建筑业协会技术顾问宋剑龙、泰州湘环城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罗孟良、海东建祥混凝土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礼锋、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总工张雅宏、城投建筑废弃物处置(广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先锋、福建华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承志、山东鲁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薛永生、湖南中邦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亮、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高工牛威、郑州大学元成方教授、安徽海盾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发东、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国华、中建西部建设第九有限公司张凯峰高工,重庆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博士后游俊杰,深圳大学博士后谢明君,上海山美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总经理张佳,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李颖,广州航海学院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房帅,中南大学讲师田义,同萃资源循环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盈,中交二公院工程技术研究院绿色低碳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明,重庆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讲师李杰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桂联政,河北省固废建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副所长刘东基,宁波大学副教授房小梁,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部副总经理张信龙,重庆治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别助理毛伟,暨南大学博士后邹祺祺,湖南来运新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义强,深圳市华鑫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水源,长三角国创中心功能材料所资源循环中心主任柳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学部博士后柏静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还有会议协办单位领导、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分会的会员单位代表、各地方建筑固废相关主管部门领导、科研院校、企业代表等。
会议期间,共有10余家企业参加了组委会同期举办的“建筑固废新产品、新设备”展示会。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特别副会长、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首席专家徐洛屹致辞。徐会长指出当前我国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将突破30亿吨,在国家"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推动下,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需达60%,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但挑战严峻。本次大会旨在贯彻落实"无废城市"建设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完善和市场培育,推动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提质增效,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徐会长呼吁各方共同为提升固废资源化水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长沙经开融城建筑垃圾资源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力致辞,据鲁总介绍,长沙经开融城建筑垃圾资源化有限公司隶属国有长沙经开集团,是全国首家进驻国家级工业园区、致力于高品质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湖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首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省绿色工厂和拟上市培培育企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2024 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也重点督察建筑垃圾处置问题。为破解当前建筑垃圾难题,我司在多方指导下,以 “特许经营”+“产业园” 模式,创新构建长效机制,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工厂化、高值化、全利用、零污染”,打通了传统建材加工业与现代制造业之间的隐形壁垒。近三年取得了收集处置利用大量建筑垃圾、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及碳排放等诸多成果,将生态环保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建筑垃圾治理意义重大,让我们以此次大会为新起点,助力固废重生、城市归绿。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秘书长孙继成主持。
开幕式后,特邀报告环节由广州大学寇世聪教授主持,位行业权威专家分享了前沿研究与实践经验。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李金惠作了《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现状及产业发展机遇》的精彩报告,重点解析无废理念落地成效与挑战,探讨建筑垃圾资源化的路径方向。
广西大学副校长肖建庄教授聚焦《全再生骨料混凝土基础性能探究与应用》,提出建筑固废资源化正逆向协同理论,构建生产 应用 标准体系化发展模式,旨在实现建筑固废规模化、功能化、高品质利用。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副研究员刘晓龙在《以无废城市建设引领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战略》报告中,深入分析了我国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的现状,全面总结了发达国家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的典型模式,在分析我国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以“无废城市”建设引领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的总体战略,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李如燕教授以《新时代背景下建筑垃圾高效利用》为题,从政策、技术、协同角度梳理实践成果,分析行业发展趋势。
长沙经开融城建筑垃圾资源化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何益斌教授分享《创新驱动・数智赋能・绿色引领——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探索与实践》,介绍长沙县项目通过模式创新实现 收、运、处、用良性循环的经验。
13 日下午,大会设建筑固废碳减排”、“余泥渣土、尾矿废石、再生构件”、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应用低碳胶凝材料制备与应用专题论坛,深入探讨细分领域关键技术与产业落地。
建筑固废碳减排专题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李如燕教授主持。
重庆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游俊杰博士后做了《再生循环木纤维碱式硫酸镁水泥的固碳增强研究》的精彩报告,报告提出分层孔隙调节强制碳化策略,实现材料性能提升与高效固碳。
深圳大学占宝剑副教授分享了《建筑固废低碳资源化利用新路径》,介绍分级评估 定向利用 碳化强化技术体系,实现全流程碳减排 30% 以上。
同济大学段珍华副教授做题为《装修垃圾资源化:瓶颈问题与风险回避》的精彩报告,剖析装修垃圾成分复杂、应用技术缺失等难题。报告基于前期研究和调研成果,聚焦装修垃圾的资源化属性,对长三角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的实际生产和应用现状进行系统调研,深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难点与评价问题,为现有资源化项目的整改和新建项目的规划提供思路。
广州航海学院教授、未来交通学院副院长李建新带来《碳化矿化对渣土基骨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的精彩报告,报告介绍了李教授研究团队在再生渣土骨料物理性能、再生渣土骨料的表层强化以及再生渣土骨料混凝土性能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基于以“废”治“废”理念设计土壤固化剂,将固化剂与渣土混合配伍,压制渣土骨料,揭示了固碳渣土骨料的硬化及强化机理。此外,探索了表面改性对碳化渣土骨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的影响机理,从而实现工程渣土变废为宝,再生循环利用的目的。
深圳大学谢明君博士后做了《海洋生物基固废制备石灰石煅烧粘土水泥(LC3)增值化路径》的精彩报告,探索海洋固废在低碳胶凝材料中的高值利用。
江苏三合建环保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宁宁分享《自来水厂尾泥制备流态固化土及其在管道回填应用研究》,重点分析尾泥流态固化土性能及工程应用效果。
上海山美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总经理张佳做了《破固废之难,还城市之美》的精彩报告,介绍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园整体解决方案及百余个落地项目经验。
余泥渣土、尾矿废石、再生构件专题由城投建筑废弃物处置广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先锋主持。
南京标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工张力分享了《基于工程弃置土、泥浆制备岩土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精彩报告,详解流态固化土、干式碾压路基材料的制备与多场景应用。
广州航海学院房帅副教授分享了《花岗岩风化残积土类工程渣土的活化与固化技术》的精彩报告,介绍热活化细颗粒制备地聚物、固化粗颗粒的技术路径。
清华大学吕溥研究员做了《固废在协同填埋处理后的环境影响及分区分类治理管理策略》的精彩报告,提出基于区域差异与风险等级的分区分类治理体系。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李颖做了《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成套装备开发与应用》的精彩报告,分享针对长沙地铁盾构渣土的脱水、成型装备研发及工程应用成果。
同萃资源循环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盈带来《城市余泥渣土高值高效多路径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应用》,从政策、技术、标准等维度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由青岛理工大学朱亚光教授主持。
中交二公院工程技术研究院绿色低碳技术中心副主任/湾区办事处主任杨明做了《基于公路改扩建拆除固废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研发与应用》的精彩报告,公路改扩建工程存在大量桥梁拆除,梁板原生混凝土为C40\C50混凝土,拆除骨料符合国标II类、公路标准I类A级标准,用于其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往往可以达到C40以上强度等级,但其耐久性难以保障。基于此,进行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研发,原位拆建协同用于改扩建项目本身。从桥面铺装混凝土的受力特点及对长期和耐久性能的要求出发进行改性,并分析RAC服役寿命预测及年度碳排放结果,发现制备的RAC可显著提升桥面铺装用再生混凝土力学耐久性能,并进行了广深改扩建工程推广应用。
重庆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讲师李杰鸿做了《固碳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及硫酸根离子传输路径研究》的精彩报告,验证再生骨料碳化与粉煤灰掺入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提升抗硫酸盐能力的协同作用。
山西省阳泉市建筑业协会技术顾问宋剑龙分享《智能湿润再生砂石骨料工艺在预拌混凝土生产中的应用》,提出解决再生骨料吸水率高、品质不稳定的技术新途径。
中建西部建设第九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技术中心负责人张凯峰做了《城市更新拆除垃圾再生砖骨料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的精彩报告,围绕拆除垃圾分离分选与骨料预处理技术,拆除垃圾砖骨料制备再生砂浆技术,除垃圾砖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技术,拆除垃圾砖骨料标准制定与应用推广做了详细讲解。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桂联政做了《电石渣再生骨料协同强化固废基混凝土固碳性能研究》的精彩报告,开发 固废再生 固碳增强双效技术路径,提升固碳效率与强度。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桥梁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纪泳丞分享了《季冻区功能梯度固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针对季冻区因冻胀融沉引发的基础设施病害问题,结合固废垃圾和秸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需求,从材料与结构两个层面开展创新性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季冻区的功能梯度桩解决方案。
低碳胶凝材料制备与应用专题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学部博士后静主持。
河北省固废建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副所长刘东基做了《低碳固废基胶凝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的精彩报告,低碳固废基胶凝材料在多地已经进行了大范围工程应用。项目组开发出一种胶凝材料精准配料计算方法与控制系统,大幅提高胶凝材料配比设计效率,保证了产品稳定性;发明了稳定生产的粉磨、均化、除铁设备与胶凝材料智能化生产系统,基于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建成全流程质量追踪溯源系统;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发明了专用早强剂,保证了胶凝材料在各个应用场景中的应用。
郑州大学元成方教授做了《再生砖粉超高性能混凝土优化设计》的精彩报告,探讨再生砖粉在提升 UHPC 性能、降低成本方面的应用潜力。
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副教授房小梁做了《源于再生微粉的无水泥重金属固结胶凝材料制备技术》的精彩报告,提出再生微粉预处理与复配技术,实现重金属固化与无水泥体系构建。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部副总张信龙做了《高性能固废复合保温材料制备及工程应用研究》的精彩报告,报告从设计源头提炼研发需求,聚焦战新产业发展要求,促进固废资源化产业与建筑产业的融合,拓展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领域,致力于建筑外保温工程与建筑主体同寿命,提高建筑外保温的安全储备,提高建筑节能要求,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长三角国创中心功能材料所资源循环中心主任柳杰分享了《以新焕新,激活城建资源再生力—— 绿色新材料赋能城市更新 无废模式》,探讨固废基胶凝材料与再生复合掺合料的协同发展。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邹祺祺做了《玻纤复材固废在水泥基材料中的资源化应用》的精彩报告,提出玻纤复材固废替代钢纤维制备高韧性混凝土的技术路径。
14 日上午,大会继续深入探讨产业痛点与城市实践。
建筑固废利用综合专题深圳大学占宝剑副教授主持。
北京市渣土资源化利用协会会长余玄做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难点探讨》的精彩报告,余会长剖析行业规模扩张与效益滑坡矛盾,并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议,助力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突破。
湖南来运新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义强做了《产业巨变之下的来运数智建筑垃圾产业互联网创新经营模式的探索》的精彩报告,介绍数智技术赋能全产业链资源整合的新路径,推动建筑垃圾从无序堆放到高效治理、从低效填埋到高值利用的转变,真正实现“数智治理、变废为宝、点土成金”的产业愿景。
深圳市华鑫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副总李水源做了《深圳市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的精彩报告,报告结合深圳市目前实施的建筑垃圾治理体系、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分析研究有助于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为行业管理者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湖南大学黄靓教授分享了《建筑和工业固废在低碳混凝土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黄教授系统梳理了固废应用的政策与技术实践,介绍固废在低碳混凝土中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如何兼具显著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助理吴江做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精彩报告,主要介绍固废作为路基填料、再生骨料等的工程应用,拓展绿色建设路径。
无废城市建设专题由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刘晓龙副研究员主持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综合业务部技术室主任宋鑫做了《基于无废城市背景下的建筑垃圾环境管理政策要求及工作展望》的精彩报告,在“无废城市”建设视角下,梳理分析近年来我国关于建筑垃圾有关的环境管理政策要求,结合环境管理实践,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及处置等方面提出建议与展望。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所长助理丛宏斌做了《无废低碳乡村建设路径与模式思考》的精彩报告,在分析低碳乡村建设现状与无废乡村建设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低碳乡村和无废乡村建设的经典做法,剖析其实现路径和发展模式。
重庆治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毛伟做了《建筑垃圾高值高效多路径资源化利用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的精彩报告,分享“政企”生态链构建与产业链整合经验,实现从“垃圾处理末端”到“资源供应中枢”的质变升级,以重庆山城实践,重塑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范式。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李山梅做了《新形势下,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发展路径》的精彩报告。通过分析当前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结合当前“无废城市”及相关法规政策导向,研究提出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工业资源资源化利用规模和质量效益,并通过典型案例分享新模式、新思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学部博士后柏静分享了《无废城市背景下澳门无废工地建设策略与工程案例分享》的精彩报告,以澳门试点项目为例,分享节材设计、智能管理等实践经验。探讨建设“无废工地”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路径为澳门及其他地区实现建筑废弃物管理系统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低碳、绿色施工的政策制定和技术创新提供实践参考。
安徽理工大学碳中和学院学术副院长崔龙鹏教授做了《基于无废集团建设的工业固废协同治理模式及产业共生案例》的精彩报告,探索企业、园区、区域层面的固废协同治理创新模式与案例。重点推介中央企业集团、典型工业园区和基地、城市和区域层面的“产业共生案例”,积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绿色生产体系,为国家实施“双碳”战略、“无废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先行案例。
大会最后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分会秘书长孙继成总结,孙秘书长强调本次会议为行业搭建了技术交流与合作对接的平台,与会专家的分享为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多元解决方案,将有力推动行业向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发展。
14 日下午,参会代表赴长沙经开融城建筑垃圾资源化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实地观摩固废资源化技术落地成果。进一步加深了对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认识。至此第十届全国建筑固废和尾矿泥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会暨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年会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建筑固废、尾矿泥浆等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搭建了高端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技术创新、经验分享与标准规范建设。展望未来,随着无废城市建设、双碳战略推进及循环经济发展,行业将迎来重大机遇。在各界协同努力下,建筑固废、尾矿泥浆等将从治理难点变为绿色发展增长点,为建材行业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助力。
部分与会嘉宾现场掠影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