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对话海外 | 周自涛:用坚守和实干书写奋斗篇章

对话海外 | 周自涛:用坚守和实干书写奋斗篇章

【编前】扎根非洲大陆,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隔阂,从挑战中寻找突破与成长。作为解放动力营销中心南非服务代表,周自涛用坚守与实干在异国他乡书写着奋斗篇章。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解放动力“走出去”战略背后的拼搏精神与责任担当,不断在国际市场上擦亮“中国制造”的品牌名片。

转战阵地:从犹豫到坚定的选择

小编:是什么缘由让您毅然踏上南非这片陌生的土地?

周自涛:2024年初,接到上级指令,安排我从东南亚市场调整到南非。坦白说,一开始内心有些犹豫,毕竟已在东南亚市场奋斗了4年,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已经熟悉,而面对南非则完全是一片空白。在深入了解后,我下定决心要用专业技能支持南非市场的发展。这对我而言,既是岗位调整,也是自我突破的机会。

小编: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适应,您这期间的心境和状态有何变化?

周自涛:初到南非,陌生的环境让我感到压力。一汽南非公司是独立运营模式,我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需主动与各横向部门建立有效沟通和协作机制。解放国际的同事和南非本地团队成员都很友善包容,让我能顺利融入新集体。随着对当地市场和团队氛围的熟悉,我的心态从最初的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融入和积极投入。

小编:这些变化中,让您印象最深的突破是什么?

周自涛:印象最深的突破不在专业技术层面,而在沟通协作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成长。来到南非后,我逐步学会与当地员工、代理商有效沟通,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掌握了与不同文化背景同事建立信任与共识的技巧。我从单纯的技术支持人员,慢慢转变成链接市场的桥梁,自身的职业视野和综合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小编:变化喜人,过程不易。在这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战胜的?

周自涛:我刚到南非时,部分当地员工觉得中国人是来“管”他们的,有些排斥。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强行推动工作,而是选择先从“交朋友”入手,慢慢拉近关系。比如每天见面时,会带些小零食、小饮料给他们,用这种小细节打破隔阂。一段时间后,大家对我的态度明显转变,信任逐渐建立,推进工作顺畅了很多。现在,他们对我提出的建议基本都能认可并接受。我认为,真诚和尊重是跨越文化隔阂的最好办法。

小编:战胜困难的力量来自哪里?公司和事业部的支持有多重要?

周自涛:能坚持到现在,事业部的信任和支持是重要动力来源。尤其在异国他乡,面对各种挑战,事业部和南非公司给予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让我能安心投入工作。总部同事和身边伙伴的鼓励,让我在异国他乡依然能感受到归属感。

适应变化:在主动中搭建协作桥梁

小编:南非与中国语言不同、文化迥异,在这样的环境下,您是如何适应,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难题?

周自涛:我在菲律宾有过长期用英语交流的经历,到了南非,这里很多会议也是全英语交流。但是,当地人语速较快,刚开始有些听不明白,导致在会议中跟不上节奏。后来,我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多和本地同事交流,刻意适应他们的语速和语调。时间长了,听力和表达能力自然提升,工作沟通也变得顺畅。至于文化差异,我的应对方式很简单,就是“尊重为先,主动适应”。

小编:工作上,您如何精准把握南非当地团队、供应商与客户的沟通逻辑和需求差异,搭建高效协作桥梁,推动维修服务、配件供应等环节无缝衔接?

周自涛:我认为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和“标准化协作”。一方面,通过与南非当地客户、代理商及团队成员的持续沟通,尽可能理解他们的沟通逻辑和业务需求,掌握他们关注的重点和工作习惯。另一方面,结合自身经验,协同南非公司相关人员,逐步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高效的协作机制,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标准和节点,确保维修、配件供应等业务环节无缝衔接、顺畅运作。

小编:您如何凭借专业技术和快速学习能力,独立完成车辆故障诊断与紧急维修任务,高效保障客户运输时效性,大幅提升服务落地效率与客户满意度?

周自涛:南非客户对车辆出勤率要求很高,尤其是跨境物流运输企业,对维修响应时间和故障处理速度有严格要求。遇到问题时,我会第一时间介入,通过专业技术快速定位故障、制定维修方案,尽可能缩短车辆停运时间,保障客户运输不中断。同时,我也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结合实际案例不断完善自己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小编:长期在国外,不能陪伴家人,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并平衡好“大家”和“小家”的关系?

周自涛:长期在海外工作,确实很难兼顾家庭,这是我内心最深的遗憾。尤其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很多重要时刻,每次通过视频看到他们一点点长大,心里都会涌起深深的亏欠感。我有一个特别坚强且善于理解的妻子。她一个人撑起家庭事务,照顾好孩子,让我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大家”和“小家”之间,我始终心怀感恩,努力平衡,把对家庭的亏欠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小编:大家普遍关心海外工作在安全和生活便利方面的问题。您在南非的真实体验如何?解放公司和事业部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

周自涛:我们大部分时间的工作和生活都在约翰内斯堡。事业部不仅对我们衣食住行安排得很到位,还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包括住宅区选择、安全培训等多方面措施。南非公司也会定期通报安全形势,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我们工作和生活有保障,很安心。

扎根海外:在战胜挑战中收获成长

小编:如果给您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您是否还会作出远赴南非的决定?为什么?

周自涛:“义无反顾”,这是我脑海中首先浮现处的词。南非公司作为解放海外布局的重要市场,是能快速锻炼人的平台。在这里可以接触更多元的业务形态和更复杂的市场环境,对个人能力提升帮助很大,我甚至有些后悔没能早点过来。所以,如果重新选择,我依然会坚定地走上这条路。

小编:这段海外工作经历,您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些收获对于解放海外战略、对于您本人有何重要意义?

周自涛:首先是视野的拓展。我深刻体会到“走出去”不仅是把产品出口出去,而是要真正进入当地市场,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渠道建设、售后服务等全链条运营模式。每当在路上看到解放的车辆跑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上,那种自豪感很真切,感觉FAW的品牌正在一步步被世界认可。其次是能力的提升。陌生市场带来的挑战,让我在业务拓展、问题解决、团队协作等各方面都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很多事情都是靠大家一起摸索,这种成长非常珍贵。

小编:您对全球市场、行业趋势,特别是解放公司“走出去”的战略,有了怎样刻骨铭心的理解?

周自涛:现在的商用车行业竞争早已不局限于国内,全球化竞争是不可逆的趋势。不同市场有完全不同的需求、标准和商业环境,简单的产品输出和复制国内经验,无法真正扎根海外。我们不仅把车卖出去,更要把品牌、服务、体系一起带出去。这样才是真正“走出去”,才能占领市场,赢得客户,让解放在全球产业竞争中拥有话语权。

小编:基于海外市场的前景,您认为作为解放动力员工,可以在哪些方面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周自涛:海外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不仅体现在市场规模上,更体现在对人才和能力的需求上。作为解放动力的员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争取更大发展空间:一要主动投身海外,海外市场需要更多有经验、有责任心的员工参与,主动迈出这一步将会获得更多机会,迎来更快成长;二要不断提升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实现从“走出去”到“扎下去”的进步;三要强化系统化思维和客户导向意识,从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到销售、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成为综合型人才;四要保持开放心态,关注行业前沿趋势,把个人成长和解放国际化战略紧密结合,找到属于自己的更大舞台。

小编:对于有意效仿您的后来者,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周自涛:选择支援海外,既是自我挑战,也是为解放全球化战略作贡献。困难肯定会有,但是更多的还是成长的机会。不要犹豫,勇敢迈出这一步,走出舒适区,激发潜能,让自己变得更强,数年后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勇敢的自己。

从东南亚转战到南非,面对陌生的市场环境,周自涛以真诚与尊重跨越文化隔阂,用专业与担当搭建起协作桥梁,既实现了个人价值,也为解放海外战略贡献了力量。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