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罗元东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钢铁行业的基因再造。”8月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数智驱动”论坛上,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罗元东向与会者们分享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特钢领域应用的独特实践。
罗元东介绍,中信泰富特钢主要从四大维度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一是推动破解高端化产品开发瓶颈。中信泰富特钢依托全流程智能工厂建设,实现从研发到交付的数字化贯通。例如,借助AI质量预测模型,使产品缺陷率降低45%;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将高端轴承钢研发周期缩短30%。
“数智技术在产品研发环节的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中信泰富特钢在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等高端领域的定制化服务能力,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得到了大幅提高。”罗元东说道。
二是驱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据他介绍,中信泰富特钢“灯塔工厂”的全新数字化生产模式改变了以往点对点的节能降耗模式,通过行业能源流数字化实现煤气、蒸汽动态平衡,使水、电、风、气各环节设备可以在高负荷和空负荷状态下自动切换,大幅降低各环节的能量消耗,使吨钢能耗下降15%~20%、耗水量降低30%。
“我们对产品生产周期数据管理的颗粒度变得更加精细,现在可以做到按秒计算每件产品从原料到产成品的时间,在大幅缩短生产周期的同时大幅压减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罗元东在交流时说道。
除此之外,在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中信泰富特钢还构建起了可测量、可交易的可视化碳足迹平台,同时正在加速氢冶金仿真、智能电炉等工艺低碳化技术落地。
三是激活全流程智能制造。“作为特钢企业,我们承载着下游客户随时变化的产品需求。”罗元东说道,在数字化、智能化工具的辅佐下,中信泰富特钢实现了从单点自动化到全流程数字化的数智化转型,企业的决策模式从经验驱动转向AI动态优化,使得生产节奏的匹配度更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交付效率也显著提高。
四是助力构建特钢生态圈。中信泰富特钢将借助数智化转型纵向打通矿山—冶炼—深加工数据链,实现资源全局配置;横向建立质量数据共享平台,带动中小供应商升级;同时跨界联合汽车、装备业共建数字研发中心,推动材料—设计—制造一体化创新,助力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生态服务商”转型。
罗元东表示,面对行业客户对产品定制化、质量稳定性、快响应快交付的迫切需求,以及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政策要求,中信泰富特钢持续加大数智化项目投入,以兴澄特钢为试点建设“灯塔工厂”, 建立了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智能制造体系:在纵向上贯通铁、钢、轧生产全流程,打造智能化示范产线;在横向上覆盖研发、质量、能源等全领域,构建起高效、智慧、低碳的全新制造服务模式。
目前,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已将兴澄特钢“灯塔工厂”的实践经验高效复制推广至旗下企业。该“灯塔工厂”也成为行业“打卡点”,不断向地区重点制造业、钢铁行业及产业链下游企业分享经验,推动产业共同提升。
交流最后,罗元东指出,“灯塔工厂”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人机关系,更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在钢铁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人才匹配至关重要。企业对既懂数字化、又懂冶金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冶金行业人才的重塑,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钢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面临的难题。
记者丨李江梅
来源丨中国冶金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