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预警在山洪之前!

预警在山洪之前!

8月5日早晨,广州从化区良口镇达溪村牛路水河沟突然传来轰轰巨响,暴涨的山洪裹挟着泥沙冲毁了河岸、淹没了房屋,部分道路等基础设施被冲毁,通讯短暂中断。而就在数小时前,在达溪村书记陈常东和村干部指挥组织下,沿河居住的45名群众已全部提前转移至安全地带,避免了人员伤亡。这场山洪灾害的成功避险,背后是多阶段预警机制的精准发力和基层干部的日夜守护。

多阶段递进式的预警“叫应”

成功避险并非偶然,得益于高效运转的山洪灾害多阶段递进式预警体系的有效支撑。8月4日12时,广东省水利厅向广州市从化区发出橙色山洪灾害风险预警;5日5时,蓝色山洪灾害临近预警接踵而至;5日6时15分,关注(提醒注意)预警直指良口镇达溪村;仅5分钟后,预警升级为“危险(立即转移)”。

广东省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滚动向基层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广东省水利厅山洪监测预警组第一时间致电从化区水务局值班室,反复提醒“良口镇达溪村要注意防范山洪,及时提请转移危险区群众”。从化区水务局值班人员综合研判后,立即致电镇村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必要时立即转移群众。5日8时监测显示良口镇达溪村站过去3小时降雨量176.9毫米,山洪监测预警组再次电话“叫应”良口镇值班室。

达溪村村干部指认房屋淹没洪痕

与山洪赛跑的紧急转移

“雨下得越来越急,河道水位眼看着往上涨。”陈常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作为党员,他深知村子地处山区,27.8平方公里的小流域内有11个山洪灾害防治对象124户575人,防汛压力极大。从8月4日夜间开始,陈常东就没合过眼。他带着村干部和工作人员打着手电在持续的大雨中穿梭,一遍遍巡查河堤和低洼地,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

5日6时左右,陈常东和村干部根据接收的预警信息和研判情况,决定组织危险区群众转移。

村干部转移危险区群众

“快!赶紧收拾东西,往高地转移!”达溪村的街巷里回荡着陈常东和其他村干部的呼喊。为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陈常东组织村委党员干部和应急队员兵分多路,吹起口哨,入户敲门,背起行动不便的老人赶往安置点。村民们回忆:“当时雨太大,村干部浑身湿透,挨家挨户喊我们转移,嗓子喊哑了,手都拍红了。”在他们的努力下,45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至高地或临时安置点。转移完成后,村干部第一时间在河道沿线设立警戒线,严防群众擅自返回。

村干部拉起警戒线严防人员擅自返回

5日9时,牛路水山洪爆发,出入村道路和通讯中断,沿河房屋被淹,最深处超2米。陈常东镇定地指挥村干部做好相关记录,定时巡查河道,安抚群众情绪。同时,用卫星电话与外界保持联系,及时上报现场情况。当日中午,洪水退去,通讯恢复,达溪村重新与外界联通。

上下联动的责任落实

此次达溪村的成功避险,有效检验了广东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与基层群测群防体系联动响应效果,是全省山洪灾害防御典型案例的缩影。

在应对今年入汛以来的多轮强降雨过程中,广东省水利厅充分发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作用,强化“456”预警机制落实,滚动发布多阶段递进式预警,依托基层网格化治理单元,督促落细落实山洪灾害临灾转移“五个关键环节”责任措施,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来源:广东省水利厅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