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周末思考:钢铁业是中国产能过剩的典型!我们学会了制造,但仍然是不会赚钱?

周末思考:钢铁业是中国产能过剩的典型!我们学会了制造,但仍然是不会赚钱?

我一直思考,我们国家要努力学习商业赚钱,建设一个富裕伟大的国家。

最近,看到高盛2025年最新报告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行业的全面分析,感觉到这是目前中国工业的核心问题。结合目前中国这些行业现状、核心问题及解决路径,看看我们怎么了,难道我们不会赚钱吗?

一、过剩行业全景:七大行业产能超全球需求

高盛追踪的七大制造业(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空调、钢铁、工程机械)中,五个行业产能超过全球总需求,且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于70%(健康水平需达80%)。

具体表现如下:

  • 光伏组件:产能达全球需求200%,产能利用率仅51%(2024年),价格三年跌超50%。
  • 锂电池:产能为全球需求150%,产能利用率60%(2024年),尾部企业利用率仅50%-60%。
  • 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61%(2024年),资本支出年增9%-13%,尾部企业单车亏损超3万元。
  • 功率半导体(IGBT):产能扩张加速,2024年资本支出计划同比增超100%。
  • 钢铁/工程机械:产能利用率71.9%(钢铁)且区域分化,工程机械需求仅为上一轮峰值一半。

七大行业产能过剩核心指标对比

行业

产能/全球需求

产能利用率

利润状况

整合潜力

光伏组件

200%

51%

现金利润率为负

低(成本曲线趋平)

锂电池

150%

60%

尾部企业未盈利

高(头部优势稳固)

新能源汽车

超100%

61%

毛利率5%-8%,尾部深度亏损

低(碎片化严重)

功率半导体

超100%

未披露

EBITDA利息覆盖倍数低

钢铁

超100%

71.9%

依赖政策限产

低(集中度低)

二、钢铁业全球过剩现状与预测
  1. 规模与趋势
  • 7.21亿吨过剩产能:经合组织(OECD)预测,2027年全球钢铁过剩产能将达7.21亿吨,产能利用率降至73(健康水平需>80%)。
  • 亚洲主导扩张:2025-2027年全球新增产能1.65亿吨(+6.7%),其中58%来自亚洲(中国、印度、东盟为主)。
  1. 需求疲软与区域分化
  • 需求增速仅0.7%:2030年前全球需求年均增速不足1%,中国需求大幅下降,东盟、中东及北非需求增长较强。
  • 欧美地位衰退:OECD国家钢铁产量占比从20年前的44%降至2024年的22,投资重心转向新兴经济体。

全球钢铁供需核心矛盾(2025-2027年)

指标

数据

风险

过剩产能

7.21亿吨

市场稳定性受冲击

产能利用率

73

低于健康阈值(80%)

新增产能中高排放工艺占比

40

阻碍低碳转型

中国产能过剩率

25%(产能12亿吨/需求9亿吨)

内需萎缩+出口受阻

三、中国钢铁过剩的特殊性与挑战
  1. 结构性失衡
  • 低端过剩 vs 高端短缺:粗钢产能过剩3亿吨,但高端特钢(如汽车板、航空航天用钢)仍需进口。
  • 就业与产能绑定:单座钢厂可吸纳2.5万名工人,关停将冲击地方就业(2014年行业吸纳劳动力470万人)。
  1. 内外需双降
  • 内需萎缩:基建放缓致建筑用钢需求下滑,2025年1-4月粗钢产量同比仅增0.4%。
  • 出口受阻:欧美关税壁垒(美国50%、欧盟配额制)致中国对越南出口暴跌25.9%。
  1. 政策依赖与退出障碍
  • 地方政府干预:为保GDP和就业,通过税收优惠、土地补贴维持低效产能。
  • 产能置换滞后:2017-2025年计划退出炼钢产能3.6亿吨,实际新建3.2亿吨,净退出仅3967万吨。
四、中国钢铁业过剩产能的多重影响
  1. 行业恶性循环
  • 价格暴跌:钢材出厂价低于瓶装水,行业利润率不足3%,宝武等头部企业利润持续下滑。
  • 失业与供应链风险:2013-2021年全球钢铁行业损失11.3万个岗位,供应链稳定性受冲击。
  1. 环保与转型受阻
  • 高排放工艺扩张:新增产能中40%依赖高炉/转炉(BF/BOF)工艺,吨钢碳排放≥1.8吨CO₂。
  • 低碳投资不足:利润压缩削弱企业脱碳能力,电炉炼钢、氢冶金等技术推广缓慢。
  1.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 美国加征50%关税:特朗普对钢铝进口全面设限,引发欧盟、日韩跟进,全球贸易割裂。
  • “安全逻辑”替代市场逻辑:英国接管亏损钢厂(日损70万英镑),以国家安全为由维持生产。
解决路径:政策、技术与全球化协同
  1. 供给侧改革深化
  • 产能置换基金试点:河北武安通过经济杠杆淘汰落后产能,压减炼铁/炼钢产能682万/488万吨。
  • 兼并重组提速:宝钢参股马钢49%股权,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当前CR10仅45.9%)。
  1. 技术跃迁与绿色转型
  • 低碳工艺替代:推广电炉炼钢(废钢利用率提升)、氢直接还原铁(DRI)技术。
  • 高端产品突破:发展航空航天特钢、高强汽车板,替代进口并提升附加值。
  1. 全球化战略调整
  • 东南亚产能转移:在越南、泰国建厂规避关税(如宝钢湛江基地辐射东盟)。
  • 输出绿色标准:主导低碳钢国际认证,绑定“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如中东高铁用钢)。
  1. 政策机制创新
  • 碳税+绿色补贴:对高排放产能征税,补贴低碳技术(如吨钢碳税≥200元)。
  • 需求端升级:扩大新基建、新能源装备用钢需求,减少地产依赖。
六、中国企业为什么不会赚钱?

为什么我们成为了制造业大国,学会了制造一些商品,但我们会不赚钱?

中国人会干的行业,几乎都成为了不赚钱的行业?

最近,我与一位加拿大国籍的朋友聊天,他说,你看我们当时没有投镍矿,对了吧?我知道他的语意是,只要是中国公司控制垄断的市场,你就不能投资。他是曾经为加拿大最大镍矿公司融资很多的银行家,曾经希望与我一起做一家中国镍矿公司的上市工作。

中国钢铁业“大而不强”的盈利困境,本质是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与全球竞争格局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与西方相比,中国钢铁业在规模优势下暴露的短板尤为明显,但破解之道并非简单复制西方经验,而是需结合国情探索差异化路径。

  1. 结构性产能过剩与需求萎缩
  • 产能利用率仅73%:2024年粗钢产量约10亿吨,但表观消费量不足9亿吨,过剩产能超1亿吨。
  • 需求断崖式下跌:房地产用钢需求锐减(占消费总量30%以上),基建增速放缓,汽车、家电等替代领域增长乏力。
  • 出口受阻:欧美加征关税(美国50%)、反倾销政策倒逼中国转向低价竞争,2024年出口量增24%但均价暴跌26.9%。
  1. 成本与价格的“死亡剪刀差”
  • 铁矿石卡脖子:进口依存度超80%,2024年铁矿石成本占普钢成本50%-55%,国际矿商垄断定价权。
  • 钢价跌破成本线:2024年钢材价格指数降幅超9%,而原料降幅仅5%-6%,行业利润率压至0.64%。鞍钢、马钢等头部企业单季度亏损超10亿元。
  1. 低端内卷与高端缺失
  • 技术同质化:90%产能集中于普通钢材,特钢占比不足10%(日本超20%),高端汽车板、硅钢仍需进口。
  • 研发投入不足:中国钢企研发投入占比不足1%,远低于浦项(3%)、蒂森克虏伯(4%)。
  1. 政策与体制制约
  • 地方保护延缓出清:亏损钢企因就业压力被地方政府输血续命,产能退出机制失灵。
  • 环保成本激增:超低排放改造推高吨钢成本100-200元,但绿色溢价尚未形成。
结论:过剩本质是工业化转型阵痛

钢铁产能过剩折射出“安全逻辑 vs 市场效率”(各国为战略安全维持生产)与“规模惯性 vs 创新滞后”(中国依赖粗放扩张)的深层矛盾。破局需三力合一:

政策定力: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如河北模式),避免补贴扭曲市场;

技术突围:以高端产品与低碳工艺重构竞争力;

全球协作:通过WTO改革、碳边界机制(CBAM)重建公平贸易秩序。

唯有将过剩压力转化为绿色高端转型动能,方能终结“钢铁比水贱”的困局。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