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青岛首个!看“地下治污堡垒”变身“城市会客厅”

青岛首个!看“地下治污堡垒”变身“城市会客厅”

图片

图片

当黄金海岸线遇见“无围墙工厂”

当污水处理厂化身城市会客厅

近日,中铁建工集团匠心打造的

青岛麦岛污水处理厂品质提升工程

正以全地下生态共享空间的崭新姿态

正式开启试运行序幕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攻坚

更是一次城市空间美学的破界革新

在日均万人流量的网红景区腹地

悄然筑起守护碧海蓝天的生态堡垒

图片

麦岛污水处理厂品质提升工程

位于青岛市崂山区

总建筑面积约2.76万平方米

包括地下箱体结构、排海管道

35KV变电站及综合办公楼等建设任务

随着该项目的海域使用权

在崂山区不动产中心完成首次登记

这座综合工程即将迎来多重价值跃升

对改善周边水环境质量

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效果.png

建成效果

项目全面投用后

污水日处理量从14万吨

大幅跃升至22万吨

极大提升区域污水处理效率

出水水质从一级A标准

提高至准地表Ⅴ类

达到市政用水标准

全面守护南起前海、北至浮山山脉

35.7平方公里的水环境

为保护海洋生态注入强劲动力

微信图片_20250715100718_副本.jpg

地下污水处理现场

为了尽可能地融入沿海景区

顺应城市设施“去工业化”

与开放共享的发展趋势

项目在青岛首创“无围墙城市客厅”

以8米高架空层托起环保科普馆

解码“污水化清流”的奥秘

观景平台直连小麦岛碧波银沙

健身广场藏身绿意盎然的街角公园

便利店与书店构建便民生活圈

箱顶覆土绿化将厂区无缝隐入滨海景观带

成功消除“邻避效应”

打造多功能共享空间

集污水处理、环保教育

休闲健身、生态观光于一体

全面提升项目的生态和人文附加值

真正实现从工业厂区到

城市会客厅的华丽转身

建设实景_副本.jpg

地表景观

图片

项目周边环境复杂

地处青岛沿海“外滩级”黄金地段

紧邻日均客流过万的小麦岛景区

施工受困于深达26.5米的基坑

与极其狭窄的“孤岛式”作业面

北临车流繁忙的东海东路

围挡距基坑最窄处仅11.2米

东靠原有厂区及道路

最窄处仅4米

基坑南北隔绝、东西断联

大型设备转身都需精密计算

图片1.png

周边复杂形势

此外,清明、五一、端午等

假期景区人潮叠加

海军节、青岛国际马拉松等

重大活动带来的频繁交通管制

施工窗口期被严重挤压

面对“630封顶”“930通水”的军令状

项目团队展开了一场

与时间和空间的激烈争夺

建设者精准利用景区早晚

各4小时的开放间隙错峰施工

凭借50余个预留出料口

和5台高功率塔吊

构建起高效的立体物流网络

2_副本.jpg

建设实景

施工高峰期,4台泵车与20辆罐

在狭窄作业面上见缝插针

项目团队发扬顽强作风

百日内浇筑7万立方米混凝土

相当于每日建起2.5个标准泳池

并在30天内通过预留口

将7000吨架体有序运出

最终,这条深藏于繁华景区腹地的

“地下线网”被成功凿通

以“中铁速度”兑现关键节点承诺

p2.png

地下箱体封顶

图片

作为大规模全地下污水处理厂

地下箱体结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污水处理区与设备区

最多处叠层4层

渠道系统叠层高达5层

施工人员需在宽度仅1.2米

层高最低仅1.2米的狭小空间内

完成配水花墙、初沉池、曝气沉砂池

等众多漏斗型、半圆形异形结构

模板支护与混凝土浇筑

而10米高的超高墙体

1.8米厚的超厚墙体

以及设计变更带来的调整

也对施工精度和应变能力

提出了严格要求

配图1.png

地下水处理区域结构

面对技术难题

项目团队不断秀出科技组合拳

以BIM技术全息拆解复杂节点

将抽象图纸转化为可视化施工指南

提供精准的“施工导航图”

采用笼芯囊抗浮锚杆

有效锁住地下海水的巨大浮力

应用微型桩新型工法

显著加速基坑支护进度

运用“跳仓法”

结合定制化的混凝土配比方案

成功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易产生裂缝的难题

并依托全自动云平台监测系统

对26.5米深基坑进行

24小时毫米级沉降监控

全面确保施工安全

龙芯.png

笼芯囊抗浮锚杆与微型桩创新工法

这些扎实的技术创新

不仅支撑项目荣获

山东省优秀工法

山东省BIM大赛二等奖

中国中铁绿色科技施工示范工程等荣誉

更将施工现场锻造成了

新技术应用的“能量转化场”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专业能力

不断提升项目品质口碑

微信图片_20250716092432_副本.jpg内部实景

从地下26.5米的混凝土迷宫

到地上无界的观景平台

建设团队凭借“钉钉子”的精神

在青岛黄金海岸线打造治污综合体标杆

成为绿色基础设施与

城市生活共生共享的创新实践

当基建被赋予人文温度

当厂区升华为景区

中铁建工将持续以卓越匠心

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美共生

END

执行主编丨李元、沈苏

责任编辑丨刘苏 孙威(建工)

内容来源丨中铁建工

中国中铁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