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三年7675万!中国中铁在藏东高原浇灌出最美格桑花

三年7675万!中国中铁在藏东高原浇灌出最美格桑花

图片

图片

对口支援西藏不仅是党的治藏方略的具体实践,也是新时代援藏精神的赓续传承。

2022年7月以来,中国中铁接续承担起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卡若区的庄严任务,跨越千山万水、奔赴藏东大地,持续创新援藏模式,提升援藏实效,高质量完成对口支援任务,书写了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共育出民族团结进步最美格桑花。

中国中铁-昌都市卡若区对口支援座谈会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文健指出,对口援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央企业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坚持把改善民生、助力振兴作为援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将资金和项目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精准开展就业帮扶,积极推进教育设施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努力为卡若区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团结和谐稳定贡献中国中铁力量。

用心用情扎实帮扶,走好共同富裕民生路

“党就像一位无私的母亲,照顾着我们每一个孩子……”这是2022年10月远在昌都市卡若区约巴乡乃通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白玛次吉在国旗下的深情演讲。中国中铁为这座小学投入援藏资金1550万元新建3706平方米教学楼与宿舍楼,配备高原供暖设施,6个行政村714名适龄儿童不用再翻山越岭、远离家人上学,也让全体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焕然一新。校长扎西群培感动地说:“这所现代化校园,让牧区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教育援藏温暖人心。”

中国中铁援建的卡若区约巴乡乃通村小学

在海拔4900米的昂通雄牧场,13.4公里的牧场道路曾是周边6个村3000多名牧民的“拦路虎”。中国中铁投入815万元援藏资金,全力打通这条“生命线”,将牧区百姓出行时间从4个小时缩短1个小时,彻底改写了牧区“人背马驼”的历史。如今,平坦的道路上汽车穿梭,牧民次仁感慨:“以前牦牛流泪的路,现在能听见汽车在唱歌。”

医疗保障是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石。中国中铁投入835万元建成标准化妥坝乡中心卫生院,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与技术,开展专业培训,培养本土医疗人才。如今,卫生院诊疗水平大幅提升,全乡12个行政村1500余户、1万余名农牧民群众的医疗保障得到显著改善。

中国中铁援建的医院

在乡村振兴战场上,中国中铁投入4090万元,从规划设计到项目落地,全方位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不仅让村庄旧貌换新颜,更激活了发展动能,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259.56万元,解决就业326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致富碗” 。

改善民生、为民造福始终是中国中铁援藏工作的重点。三年来中国中铁投入援藏资金共计7675万元,重点建设投用一批乡镇学校、卫生院、牧场道路、和美乡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幅改善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用实干绘就了民生改善新实景。

三年来,就业帮扶成为中国中铁民生援藏孵化器自高原铁路开工以来,中国中铁在昌单位精准对接劳务用工、精准开展技能培训和大学生就业,昌都市总工会联合共建大学生实训基地、技能培训中心、农牧民夜校等,成为央地共建典范

中国中铁首次开展“小组团”区外就业

“我现在就是到中国中铁这个大企业、大平台学本事、学技能等高原铁路通了,我就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我还要努力当个段长……”这是2023年中国中铁招录的卡若区籍大学生代表的真情流露。中国中铁开创“先见习培训,再入职就业”“小组团区外就业”等创新就业方式,为西藏籍大学生提供514个就业岗位,吸收应往届大学生就业188名,鼓励学生们选择中国中铁、留在中国中铁,让他们“想要来、愿意留、能成才、快进步”,将中国中铁的藏族员工培养成一支建设新西藏的“领头羊”、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力军”,中国中铁也因此荣获昌都市“心系就业援藏、彰显央企担当”的美誉

打造中国中铁援藏品牌,种好民族团结

“这次中铁夏令营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第一次看到了白鲸,第一次用学的英语和外国人交流第一次了解了国家百年铁路历史,希望以后也能像中国中铁的叔叔阿姨一样优秀建设我的家乡。卡若区优秀青少年曲措中国中铁开路先锋文化展览馆激动地说道。

中国中铁举办首期“感受百年铁路辉煌,走进中国中铁”北京夏令营活动

三年来,中国中铁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成功打造了“三交援藏品牌不断拓宽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推动卡若区干部职工、村“两委”、致富带头人、青少年等41人内地学习交流中国中铁团委品牌“五彩梦想”活动在卡若区生根发芽24万元爱心捐款捐物点亮孩子们微心愿“走进中国中铁”系列夏令营,让卡若区三批次的孩子在感受复兴号的速度,在百年铁路辉煌历程中坚定信念、奋发图强;中国中铁工会、团委每年投入80万元参与创立卡若区“格桑花”援助计划,让卡若区单亲母亲面临的治病、孩子上学、生活困难等问题得到极大解决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成功举办4期区外“中铁西藏班”和卡若区干部“反向挂职”进一步增进友谊互信。中国中铁和卡若在各维度各层面的交往更加频繁、交流更加广泛、交融更加紧密,干部群众之间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像石榴籽一样紧密相连。

中国中铁举办的首期中铁西藏班“二十大专题研讨班”

精心培育梧桐树,推动雪域产业结硕果

“卡若区作为藏东门户,区位优势突出、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清洁能源充沛,高原铁路更是为这片土地孕育了大量商机欢迎大家到这片昌盛之都投资兴业……”中国中铁援藏工作队领队,昌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卡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胡国伟在福建厦门藏东明珠魅力卡若招商引资专场推介会上激动地说。

三年来中国中铁援藏工作队始终坚持引,在中国中铁专家把脉卡若区要素禀赋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中铁产业链优势,引入中铁二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方案,引入中铁科研院导入土壤治理、良种培育、经营销售等方面的企业资源,引入中铁文旅在乡村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方面产业规划、设计、运营资源。中铁援藏工作队走访企业20余家,邀请企业到卡若区实地考察,成功参与区外推介会赴福州、泉州、龙岩、厦门、拉萨等地开展小分队招商6批次,先后引进优质企业10家,签约12亿元

中国中铁参加乡村文化节并就农特产品销售进行签约

024,卡若区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投用,填补了藏东大地冷链物流的空白;推动建成达因卡“一刻钟”便民商圈工程;牵头建成昌都市首条独具特色的城市经济文化娱乐街区——“缘来夜市”,并接待俞敏洪团队在昌文旅推介活动;组织卡若区第二届年货节,共吸引本地群众和游客近20万人次,3天销售总额达到500余万元;促成中国中铁多家二、三级单位与卡若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卡若区走上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中国中铁协助承办昌都市卡若区2024年第二届年货节

以消费帮扶助力产业发展。中国中铁在昌单位通过采购当地米、面、油、蛋、肉、菜等农副产品等方式,并以“央企兴农周活动为契机,积极帮助卡若区农副产品上架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中铁专项帮扶平台,推动卡若区糌粑饼干、人参果、獐子菌等产品走上内地人民的餐桌三年帮销农副产品金额达6248.53万元;促成高原铁路项目与卡若区投资公司签订《沙石料买卖合同》,实现销售额预计达到5000万元,切实帮助地方农牧产业和地方国企疏浚解困。

增强“循环造血”能力,当好智志双扶引路人

中国中铁高度重视智力援藏工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到卡若区实地调研座谈,充分发挥精准、高效、灵活的组织优势,积极对接前方诉求和后方优势资源,确定以派驻计划外“小组团”援藏干部管理团队为突破口,以推动国企改革为关键,以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目标,一年时间实现帮助卡若区国企扭亏为盈目标,出台21项管理制度,形成11篇商业策划、可研报告等成果,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元大关,实现营收增长率142%,人均收入实现翻番,两年净利润创历史新高,帮助卡若区国有企业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破冰、纵深改革新局面

三年来,中国中铁建立起中铁卡若干部双向培养+人才储备”工作机制,成功实施计划外小组团援藏干部工作模式,强化专业人才短期培训+反向挂职工作力度,构建覆盖多领域的立体化智力支援体系,推动援藏从“输血”转向“造血”

中国中铁专家赴卡若区开展专家“把脉问诊行”活动

结合卡若区各类产业发展需要,组织5批次中国中铁“专家问诊”活动,针对卡若区清洁能源开发、矿产开发、文旅产业、乡村振兴发展等领域,开展多层面多维度调查研究,形成《昌都市卡若区珠古抽水蓄能电站调研报告》《卡若区沙贡乡莫仲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调研报告》《昌都市卡若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等7篇富有实践意义的调研成果。

为西藏默默奉献的同时,中国中铁援藏干部人才自身也得到历练成长。“进藏第一课就重温了《孔繁森》感人事迹,这是我们每一个援藏人心中的灯塔,我有幸成为对口支援30年里的一员,这不仅仅是使命,更是一种责任担当。中铁援藏干部廖丹热泪盈眶地说道

中国中铁援藏工作队走访慰问卡若区困难家庭

站在澜沧江源头,7名中国中铁援藏工作队队员们的脸庞被高原紫外线晒得黝黑,嘴唇也有些乌紫但他们的眼神却格外明亮。“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他们用三年时光把实干汗水播撒在雪域高原,践行着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绘就了一幅幅气壮山河的奋斗画卷。

如今,7500万元计划内资金精准落地,175万元计划外资金雪中送炭,993名农牧民稳定就业,188名大学生开启人生新篇,数万群众从道路、医院、学校中受益……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中国中铁三年来用心用情用力支援卡若区的坚实足迹。从“输血”到“造血”,从“授鱼”到“授渔”,中国中铁探索的智力援藏、产业援藏、就业援藏、文化援藏融合推进的新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卡若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生福祉,更在雪域高原播下了可持续发展的种子,谱写了一曲汉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动人乐章。面向“十五五”,这份跨越山河的央企担当,将继续在高原绘就更壮美的新画卷。

END

执行主编丨李元、沈苏

责任编辑丨军体

内容来源丨股份公司人力资源部

中国中铁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