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冶”心倾听·一线传声丨上海宝冶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建设轶事

“冶”心倾听·一线传声丨上海宝冶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建设轶事

工程大干轶事讲述人

王海涛:项目技术负责人

蔡尚儒:项目技术主管

上海宝冶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建设轶事

文字实录:

王海涛: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这条赛道,是全球第17条,中国首条奥运专业赛道。全长1975米,落差121米,有40层楼高,包含了16个弯道,具有全球独具特色的空中360°回旋弯道,整条赛道极具观赏性和挑战性。赛道设计速度最高能达到135公里每小时,比高速行驶的车辆还快。这条赛道是当今设计最难、施工最麻烦、工艺最复杂的新建场馆之一。

为什么这么难?因为赛道本身是个超级复杂的“薄壳”结构,每个地方的弧度、弯曲度都不一样,根本没法支模浇筑,只能靠人工拿着喷枪一点一点喷出来。更让人憋屈的是,这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捂着,我们过去一点经验都没有,没设计过、没建设过、连验收标准都没定过,纯纯的“三无”产品。

蔡尚儒:最难啃的第一块硬骨头是什么?就是怎么弄出喷射用的混凝土配方。大家心里就一个念想:“把这混凝土材料和喷射技术搞明白,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传下去。”上海宝冶发挥全产业链整合优势,组建了专门的攻关团队和“创新工作室”,并建立了一个研发基地,从零开始,埋头苦干,就是要造一条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中国赛道。当时我们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硕士生,真是豁出去了,直接在山里安营扎寨。偶尔下山扛两麻袋花生米,这就是接下来仨月熬夜打仗的“干粮”了。

王海涛:喷射混凝土用的原材料比较常见,主要成分为砂子、水泥、石子,还有少量的外加剂。但麻烦的是配比有上万种,每种配出来的性能都不一样。我们搞试验那段时间,真是看不到头。不是喷上去挂不住,哗哗往下掉,就是凝固时间太短,无法进行混凝土表面的精找平工作,搞得赛道表面坑坑洼洼。没别的办法,只能咬牙硬扛。大家把每一次试验的数据、每一个配方、每一步操作都掰开了、揉碎了研究。前前后后,做了100多组跟赛道单元一样大的模块进行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调整了300多次,现场实喷了600多回,测量检测做了1000多次,仅喷掉的料就用了2000多方。终于在2018年7月24日,试喷的赛道试验模块的各项指标,一次性通过了国际雪车和雪橇联合会的认证。连外国专家都说,这是他们见过最好的一次模块认证。

蔡尚儒: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呢,更大的难题就砸过来了——怎么把整条1975米长的赛道高标准地喷出来?喷得好不好,这直接关系到后面能不能成功制冰。喷枪怎么拿,人站哪儿,这些细节都影响效果。更别提54个赛段,段段不一样,整个曲面处处不同。一把喷枪加上混凝土,能有60斤重,喷的时候后坐力巨大,一不小心堵管了,人能被甩飞。喷高墙就更危险了,我们专门从全国挑身体壮、块头大,干过高炉喷涂的工人,给他们制定了魔鬼式的体能和喷射训练,伙食上特意加餐,牛肉牛奶鸡蛋管够,帮他们针对性增肌,就为了应付这种高强度、高精度、高技术要求的活儿。千挑万选,经过20轮淘汰,最终21位壮汉拿到了喷枪手的国际证书,组成了中国第一支混凝土喷射“铁军”。

王海涛:每一段制冷单元,短的40米,长的70米,必须一口气喷完不能停。每天就靠这21位兄弟轮班,一干就是20个小时以上。喷枪重、喷量大、体力消耗巨大,但对精度的要求却是极高,整个赛道喷完,表面误差不能超过10毫米。为了让每位喷枪手把质量要点刻在脑子里,我们编制了操作规程、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作业规矩,对每一位喷枪手都进行了专业的系统性培训,保证了整个喷射过程又快又好又标准。

2018年10月10日,正式赛道的第一段成功开喷,这标志着项目迈出了关键一步。经过300多天日夜奋战,宝冶人凭着这股子精益求精的劲儿,硬是把1975米世界级难度的赛道喷完了,不仅打破了全球同类型赛道主体施工的最快纪录,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创造了一个国家认证的新工种——赛道结构喷枪手。

蔡尚儒:团队凭借敢打敢拼的劲儿,还在新型精密测量和三维扫描技术、超大跨度单边悬挑的遮阳棚系统、赛道的氨制冷系统设计和调试、人工制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核心技术,拿下了许多专利。整个项目参与了国家“科技冬奥”重点课题2项,新制定了11项技术标准和规范,发表了47篇高水平论文,授权了91件国家专利,形成了17部工法,7项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捧回了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华夏科学技术奖、五矿专利奖、中冶科学技术特等奖等19个省部级及以上的科技大奖。

王海涛:2021年6月30日,凝聚了宝冶人三年多心血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终于正式落成了。这是中国在冬奥场馆建设上的重大突破,更是响应“带动三亿人上冰雪”号召的实际行动。该工程荣获了建筑界的最高荣誉“鲁班奖”和“詹天佑奖”,团队也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工人先锋号”。

2022年2月,冬奥会成功举办,这座世界顶尖的场馆让各国运动员都惊叹不已。中国选手闫文港更是在这里创造了历史,夺得了中国首枚钢架雪车冬奥奖牌,上海宝冶用实实在在的硬核成绩,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建造”的力量。

专题策划

汪能恒 吴大伟 姚远 李幻涛 林剑锋 李丙慧 潘柏佺 曹海艇

2025167327

来源丨中国中冶党群部 上海宝冶

在这里

美好中冶

第2436期

5778篇

与您相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