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12日,2025“我的钢铁”年中大会暨钢铁产业链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颖生出席大会并发表主题报告。
大会现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蔡进、全联冶金商会秘书长贾银松、友发集团总经理陈广岭、上海钢联联席董事长兼总裁高波致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钢协首席分析师,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拥军;上海钢联钢材首席分析师汪建华发表主题报告。中国冶金报社副社长范铁军等领导出席会议。上海钢联副总裁任竹倩主持会议。
王颖生分析了美国关税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从直接出口来看,对我国钢材产品直接出口至美国的冲击相对有限,考虑到美国钢材主要进口国也是我国钢材重要出口国,因此美国加征关税对我国钢材出口总量构成潜在威胁;从间接出口来看,可能会对我国钢产量和消费量造成一定影响。
他预计,综合考虑贸易摩擦、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今年下半年钢材高位出口或不可持续,国内钢铁需求大概率仍将呈下降趋势。长期来看,我国钢铁需求仍将在峰值平台区间维持较长一段时间,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内需市场将长期存在。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已进入减量发展阶段,扩大规模、摊薄成本的经营理念已不符合行业发展需要,只会加重“内卷式”恶性竞争。为此,王颖生呼吁,钢铁企业要严控产、强自律、增效益,按照“三定三不要”原则(以销定产,不要把现金变成库存;以效定产,不要产生经营性“失血”;以现定销,不要把现金变成应收款)组织生产,从而保证企业效益。
蔡进在致辞中表示,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改造更新、东南亚国家大量固定资产投资及第三世界国家建设设施发展起步等,都将成为中国钢铁“走出去”的机会。钢铁企业应具备国际化视野,把握产业发展新机遇。
贾银松认为,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传统需求收缩与高端用钢需求增长并存;二是国际环境风云变幻,美国“关税战”“贸易战”给全球市场秩序带来较大冲击;三是超低排放改造边际效益递减,成本与环保双重压力倒逼行业加速蜕变。
陈广岭表示,在现阶段市场环境下,产业链单一节点的单打独斗已不再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唯有联合协同发展才能在困境中实现突围。
高波表示,数据已逐步成为企业经营决策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当前,行业参与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借助数据与分析、创新与技术的力量来推动行业发展。
俞建拖针对行业发展提出建议:一是重视三大外部约束:需求结构变化、低碳绿色趋势、地缘政治风险;二是行政指导与行业自律并行,推动产能管理;三是不仅要有投入产出矩阵,还要有产业风险矩阵管理;四是缓解行业并购和市场出清过程的阵痛;五是把握低碳转型和技术升级节奏;六是用好ESG工具,管理产能出海风险。
李拥军认为,判断产业周期的关键不是产量,而是需求。现代化国家人均粗钢消费量维持在500千克左右是常态,而我国人均粗钢消费量在500千克以上仅持续了10年,未来仍有空间。
汪建华认为,今年下半年钢材市场供给约束增强是大概率事件。在他看来,下半年钢材价格在合理控产中有反弹机会,主要是考虑到宏观利好政策持续加码等。
会上,在王颖生、贾银松、范铁军、唐山盈升国贸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毕爱华、上海钢联联席总裁夏晓坤的共同见证下,“唐山盈升国贸物流园区价格指数”项目正式启动。
来源 | 我的钢铁、中国冶金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