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选自《商品混凝土》杂志2024年第5期
一种对砂浆配合比中用砂量的理解和应用的方法
向丛海,孙凡成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了对砂浆配合比中用砂量的理解并提出了应用方法。
[关键词]砂浆;用砂量;应用方法
笔者从事混凝土和砂浆行业的技术管理多年,明白每个行业都存在着相应行业的理﹑法、方,明白自己如不潜心努力的学习研究和认识了解其中的运行规律,或照搬教条,出问题的概率相当大。笔者对砂浆配合比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跟踪学习﹑研究对比和生产实践总结,极力地想从中得到行业真经,然而水平始终还是有限。现笔者把对砂浆配合比中用砂量的部分理解和应用,总结了几条,并写出来,希望行业前辈和同仁指导或交流。
对砂浆用砂量的依据理解和应用
GB/T 17671—202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试验标准中规定的灰砂配比,即水泥450g+标准砂1350g(13),是经过无数专家验证的,确定水泥强度并上升为国标的成熟比例,也是调整混凝土强度和实现普通砂浆用砂量的关键比例,是确保砂浆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关键数据来源。生产中如过分偏离这个比例,砂浆强度的计算就应该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和规律的,砂浆使用性能和质量保证更无从谈起。
(1)下面笔者对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中的灰砂配比,分析如下:
标准砂情况:表观密度2640kg/m,细度模数2.3,筛分级配见表1。
从表中看出,标准砂中基本不含0.08mm以下的细粉,杜绝了细粉对胶砂的不确定影响。而0.08mm以上砂粒主要起骨架作用,相当于混凝土中的粗骨料,计算砂用量应以0.08mm以上的体积占比为主,来用于计算总用砂量。标准胶砂用量体积占干粉胶砂总体积比,计算如下:
(1350/2640)/[(1350/2640)+(450/3000)]×100%
= 0.5114/0.6614×100% = 77.3%
注:数据3000为水泥密度,单位kg/m
同理,在砂浆中,砂为骨料,生产砂浆时的砂,0.08mm以上砂粒才能计入砂用量,而0.08mm以下砂粒只能算作无活性的混合粉材,仅起填充作用,0.08mm以上的砂用量体积占干粉胶砂总体积的77.3%,可不少于77.3%,才能保持与胶砂试验性能的一致性。
)由胶砂强度试验中,砂用量体积占干粉胶砂总体积的77.3%,作为砂浆生产的理论依据。笔者在砂浆设计和砂浆生产过程中,实际把砂中0.08mm以上砂粒砂体积占干粉砂浆比,控制在80%±2%(77.3%),砂浆体积的稳定性很好,此时砂浆施工性好、保水性好,粘聚性合适,强度及粘结强度都稳定且达到设计计算目标值。
)砂细度模数和砂最大粒径,是影响砂浆用砂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在使用部位和砂浆厚度不一样时,其细度模数和最大粒径亦可不一样。如粉墙,砂浆用砂细度模数一般为2.4~2.7,抹粉时,砂粒在砂浆中会滚动着填充空隙,最大粒度不宜超过砂浆厚度的1/4,否则施工抹面时砂粒易被拉动和露出,不容易整洁;如地面砂浆和大于M15的砂浆,这时浆量足够,则用砂可粗些,因为地面砂浆要求厚度一般会厚一些,砂粗点则强度高一些;其它类型砂浆亦是同理。为了研究和控制及调整砂的最大粒度和最大粒度的含量占比,笔者在试验室除了配备常规的、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一套砂筛外,还专门委托厂家订制了其它规格的300砂筛(2.8mm3.0mm3.2mm3.5mm4.0mm4.5mm)。通常笔者在生产砂浆时,会安排2~3种不同规格的砂进行调整,使砂浆性能达到最优,得到良好的应用。
)如果砂只有一种,需换另一种砂。砂细度模数改变了或需要换不同细度模数的砂,除了按规程中的方砂浆用方砂(堆积密度)的规定外,有没有其它方法计算验证砂用量呢?笔者考虑到标准砂是类圆型,可以用0.08mm以上砂粒计算砂用量,而机制砂的形状是不规则型,其空隙率会更大,应该会有所区别,故改用0.15mm以上砂粒计算砂用量,并做堆积密度试验进行对比验证,试验及计算如表2(用同一种材质的干砂进行调整不同级配)。
通过统计中的回归方程式发现,砂细度模数和砂浆配砂中0.15mm以上砂粒体积的相关系数达到惊人的99.6%,几乎是一条直线关系。且得到了砂细度模数与配砂中0.15mm以上砂粒体积的关系式:
=14.1-28.2V;V= (14.1-)/28.2
从而推算出砂浆中配干砂总重量M的公式:
/[1-A](14.1)/28.2 /(1-A)(1)
因此,只要把变化后的用砂的细度模数﹑砂表观密度及0.15mm以下砂粒含量,代入式(1),就可以得到砂浆中配干砂总重量M。笔者在生产中遇到砂变化时,经常使用此推导公式调整砂浆生产中的总用砂量,并与生产后的整车砂浆过磅量进行对比,误差在规定的设计范围内,这也证明了此推导公式的合理性。
)砂浆用砂,其砂中含粉量也很重要,也必须要控制。其原因:
1)如果砂中含粉量少了,会使砂浆总浆量变少,其包裹性和保水性会变差,不易施工,也必会增加其它胶凝材料的用量。因砂粉也有微级配,和易性效果其实比同等量的胶凝材料更好用,性价比也合理些。
2)砂含粉量过高,会使砂浆浆量也过高,其缺点有:拌合物太软,会粘抹子,竖向结构上施工抹压不好着力,造成基料粘结易松脱落;实际粘结强度还不高;会影响抗压强度;体积稳定性差,易收缩开裂;浆量过多,使砂浆在施工时透气性变差,更容易空鼓。
3)把砂中的含砂粉看作非活性混合材料算到胶材量中,按照砂浆有关标准和规程中的各等级对应的总粉量范围,进行质量控制配料,砂浆各方面性能都能满足要求。
)防止砂堆放过程中分层,尤其是对湿拌砂浆用砂,进行的合理水份控制很有必要。砂过干则在堆放砂时,易分层而影响质量,砂灰尘大;砂太湿则易堵仓,影响生产。笔者通过多年大量的生产对比试验总结,认为控制砂含水份在1.2%~1.8%,堆砂时不易结板﹑不分层﹑不扬灰尘,有利于环保。
对砂浆体积稳定性的理解
除上述以外,还可用“浆体膜厚度”这一指标进行比较。浆体膜厚度比较理论化,但也可在设计和生产时,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进行比较和控制。笔者在材料多变时调整配合比,当常用方法出现怀疑时,浆体膜厚度这一指标常被作为重要的参考,效果也很好。下面简单地介绍下计算浆体膜厚度方法:
(1)所用到的概念
砂的比粒度B[1]这个概念是建立在相邻砂筛之间孔径成倍数,而由砂筛分后以2.5~5.0mm颗粒为1倍的基础上,进行倍数计算得来。2.5~5.0mm颗粒砂子每公斤的表面积约为12 [1]
砂中0.08mm以上的砂粒总表面积S (
砂中0.08mm以上的砂重量M1 (kg)
砂中0.08mm以下的砂粉重量M2 (kg)
胶凝材料重量M (kg)
胶凝材料密度(kg)
砂表观密度(kg/m³)
用水量的水体积V(L)
含气量V(L)
(2)砂中0.08mm以上的砂粒总表面积S=M1×B
(3)浆体膜的总浆量V(L)
(4)浆体膜的厚度H,是指砂浆中0.08mm以上的砂粒与砂粒之间被净浆填充的平均厚度。
(5)计算浆体膜的厚度
=V/ S
=[+V+1000×M2/+M/)]/(M1×B
砂浆中含气量
这个指标,虽然现行标准GB/T 25181—2019《预拌砂浆》中不作为出厂依据,但是其对砂浆的使用性能和强度影响很大,在生产内控中,也应该掌握并控制。笔者曾花大量时间试验探索,研究砂浆中含气量对施工和强度影响,知道了含气量的一些问题,总结了几条:
(1)不同强度等级的砂浆,在保证施工性时,其对应的所需含气量不应相同,且差别较大,过多过少都会影响其它内在数据的性能和效果,甚至后果很严重。
)在不影响性能和效果的前提下,当砂浆和易性变差时,轻微调整砂浆中的含气量,会明显改善施工效果。但尽管微调整,也变化大,影响也大,所以笔者不建议作为常用数据的调整手段。
参考文献
[1] 傅沛兴.比粒度研究的新进展[J].商品混凝土,2010(11): 26-29
供稿人:向丛海,孙凡成
编辑员:李海亮
审核人:孙继成,宁夏
【标准规范】
【会议培训】
第十届全国建筑固废和尾矿泥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会暨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年会
2025第二十一届全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商品混凝土年会
【咨询服务】
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研究
高速公路及桥涵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
课题研究
研发中心建设
[绿满庭院]《HJ建筑围护结构自保温技术体系》推广等
【建材“双碳”业务】
低碳胶凝材料研发与制备
复合掺合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与制备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再生砂粉应用技术
建筑垃圾再生轻粗骨料技术
碳化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期刊著作】
《常见预拌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百例》图书
《预拌混凝土企业标准化试验室建设指南》图书
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要职能是跟踪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科技前沿动态,为全国混凝土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出版技术期刊、研究制定标准、开展技术咨询、举办技术会议、承担行业培训、从事认证评价和开发研究等,中心是建材情报所主要业务部门之一。中心拥有员工10人,其中博士3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中心挂靠的行业协会分支机构包括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预制建筑产业专业委员会、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双碳研究中心。依托中心成立的平台有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混凝土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会(拥有200余名行业一线专家)、北京砼享未来工程技术研究院(会员制技术和管理服务)。
中心每年参与多个混凝土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包括雄安新区混凝土项目咨询、河北省多个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固废基胶凝材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和制备技术,以及数十个混凝土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开展预拌混凝土绿色产品认证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咨询电话:孙继成 焦素芳 李海亮 13520073698 13521286915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