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科邦锰业用7年筑就电解锰自动化示范线

科邦锰业用7年筑就电解锰自动化示范线

6月26日,当最后一组阴极板在机械臂的精准操控下平稳入槽,电解槽内的锰离子开始活跃游动,阿克陶科邦锰业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邦锰业”)电解六作业区自动化示范线正式落成。这条历经7年精心打磨的智能化产线,凭借六大创新系统的集成应用,在西北戈壁树立起锰业制造的全新标杆。

电解车间电六作业区作业现场

破茧之路:从蓝图到实景的7年攻坚

2019年,科邦锰业仍面临着传统电解锰生产的行业共性难题,如人工依赖程度高、能耗大、作业环境差等。作为新疆有色的“新成员”,科邦锰业上下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立志要让企业“焕新颜”,以“破局者”的姿态锚定产业转型升级方向。

“在对赌期与疫情叠加的特殊时期,每一笔投资都需慎之又慎,每一步决策都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以最小投入获取高回报,稳扎稳打地解决生产工艺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时任总工程师宫清颗回忆道。

科邦锰业领导与技术人员广泛搜集同行及相关行业的前沿信息与成熟工业化案例,开展实地考察。2019年起,他们先后5次前往贵州遵义考察自动进出槽机二代和四代设备;2021年,追踪智能交互系统研究进展;2022年,在湖北黄冈深入研究电解槽通风系统设计;2023年,赴宁夏中宁、云南文山对比业内自动化生产线;2024年,在江苏各设备厂家仔细探究运行参数;2025年,又历经近百天的智能交互系统技术论证……该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冯金龙坦言:“人生地不熟、环境不确定、行程难把控,每一次出行都是未知的探索,但我们必须带回满意的结果。”

从安徽铜陵长江大桥到四川平武蜿蜒曲折的山路,2019年以来,科邦锰业技术团队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经过百余次试验论证,他们最终将电解铜、电解镍、电解锌等湿法冶金行业的先进经验成功嫁接到电解锰生产中,并因地制宜进行升级优化。2019年至2025年,通过调整极间距、更换隔膜框,引进轨道物流车、全自动后处理一体剥离机、钛阳极板等设备,该公司电解车间单线日产量提升了15.4%。

智能AI生产管控系统

寻找灵感:从0到1的生产方式重构

电解锰行业槽面的氨雾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环境难题,如何高效收集电解槽气体,成为科邦锰业技改升级的首要课题,也是电六项目负责人、总经理宫清颗的心头大事。

宫清颗研究过机场通风系统的排布逻辑,对比了宁夏天元吸风系统的设计原理、能耗与实施效果,查阅了大量案例却仍未找到理想方案。一次吃火锅时,餐桌的吸风系统突然给了他灵感。他仔细观察装置,摸索其原理,脑海中逐渐勾勒出通风式电解槽的雏形。随后,他奔赴山东梁山——全国最大的二手设备交易市场,开启了头脑风暴。

智能化进出板作业中

他每天在占地几千亩的废旧设备堆里寻找灵感,买下废弃工业设备,就地找厂家改造焊接,反复测试通风效果。回到公司后,他与技术团队、兄弟单位开展多轮实验论证,在“改造-推翻-再改造-再论证”的循环中,逐环节完善方案。“穿梭在成千上万台机器中间,倒也没觉得累,印象最深的是山东的乱炖和馒头。”宫清颗笑着说。最终,在与天华化工院的协同攻关下,科邦自主研发的乙烯基树脂吸风式电解槽成功落地,解决了槽面排放问题,实现了电解锰行业氨雾吸收从0到1的突破。

标杆效应:数据印证的产业变革

1月15日,电六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在6个月的建设周期里,建设者们顶着大雪与高温,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创造了51天完成厂房排架柱改造、单月实现自动进出槽系统联调的攻坚速度。在进出槽机械臂调试阶段,技术人员连续72小时采集运行数据,最终实现了±2mm的定位精度。6月8日,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调试及配套供应设施布置全部提前完成。电解车间主任陈小刚感慨:“土建动工正值春节,大家听不到烟花爆竹声,耳边只有电镐破土的铿锵节奏。”

这条示范线以“智能+绿色”为双引擎,将传统极间距从60mm压缩至54mm,配合钛阳极板升级,使直流电耗降低7.4%,年节电可达682.5万千瓦时;乙烯基树脂电解槽搭配负压收集系统,解决了槽面氨雾挥发难题,现场空气质量大幅提升,同步达到电解锰清洁生产一级标准;零收缩树脂砂浆防腐技术首次应用于电解锰行业,地面防腐层寿命将从3~5年延长至10年以上;工人日均作业强度下降85.2%,现场噪声大幅降低……员工打趣道:“在电六车间都不想戴口罩了,车间明亮,也没有刺鼻的气味。”宫清颗表示:“这条产线不仅是产能载体,更是技术孵化器。”未来,科邦锰业将以示范线为起点,持续攻坚锰渣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研究。

吸风系统现场

戈壁落日下,自动化产线的机械臂仍在有规律地运转,数据流在中控屏上编织出动态图谱。科邦锰业的7年实践充分印证:当传统产业插上智能翅膀,西北戈壁也能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创新高地。这既是中国制造向“新”而行的生动写照,更是国企以技术担当书写的产业升级“答卷”。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

免责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中矿协所有,转载需取得授权,中矿协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中矿协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有关问题,请联系中矿协(010-87767390)处理。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微信公众号ID:mmac2014)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