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要点:
1. 万浪是神东煤炭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综采二队队长,负责综采工作面生产。
2. 面临底鼓、断层等“地质陷阱”及“3安4撤”频繁搬家倒面的保供攻坚挑战。
3. 现场指挥果断,曾处理采煤机被卡等紧急情况,确保生产不断档。
4. 技术创新:改造设备列车(落地滑靴+轮式板车),牵移时间压缩至30分钟内,仅需4人操作。
5. 立下“投产即达标,达标就达产”军令状,通过详细台账梳理任务,实现目标。
6. 建立“三级安全网”管理(队干部、班组长、工友),创全年安全生产零伤害。
7. 个人成长:从支架检修工成长为队长,曾改造液压支架立柱,效率提升10%且更安全。
8. 传承矿工精神:受父亲影响,具备能吃苦、肯奉献品质,工友称其“能扛事、懂技术”。
9. 推动队伍建设:送工友外出学习并内部传授,实现“一人培训,全队受益”。
10. 体现新时代矿工迎难而上的闯劲、精益求精的钻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保障能源保供。
翻开他的工作日志
“底鼓异常4次”的标记旁
密密麻麻记录着
“3安4撤”的搬家倒面计划
这串数字
刻着更滚烫的注解
那是综采队长万浪
每天要打的硬仗
是与断层抢进度的赛跑
是跟地质条件较劲的博弈
更是保供攻坚中须啃下的
硬骨头
今天
一起认识
万 浪
矿灯下的 “解围战”
在神东煤炭大柳塔煤矿
活鸡兔井综采二队工作面
采煤机的轰鸣声突然中断
“停机”
万浪沙哑的吼声
通过扩音电话
瞬间传遍整个工作面
他半跪在湿滑的底板上
手中的矿灯光束
紧紧锁定一处异常隆起
就在刚才
行走的采煤机
被硬生生“顶”了起来
工作面底板如同发酵的面团
鼓起了近一米高的“包”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四次
发生这种情况了
万浪正在检查工作面
在这个被膨润土
与无规律矿压困扰的工作面
万浪不仅要应对随时可能鼓起的
“地质陷阱”
更要像“战术指挥官”一样
将随时可能被卡住的煤机解救出来
确保生产不断档
“刚接手工作面时,历史资料就预警过强矿压和底鼓风险。前期做了不少准备,但困难还是比预想的更棘手。”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他接到工作面底鼓的紧急汇报,下井后才发现现场远比电话里描述的更糟糕:采煤机死死卡住,支架深深钻底,溜槽倾斜近40度,架前连立足的采高都没有。
那时的他神经紧绷到极致
却始终守在工作面
一点点排查问题根源
最终用精准的处置
啃下了那块 “硬骨头”
而此刻
相似的考验再次来临
他果断下令
“放顶!把采高再拉起来一点
让煤机先退出来
天亮前
必须把溜子前面清出来”
指令背后
是沉甸甸的保供责任
全国多地用电需求正急剧攀升
迎峰度夏能源保供进入最关键阶段
年核定产能3300万吨的大柳塔煤矿
是向全国输送 “工业粮食” 的重要枢纽
而万浪带领的综采二队
作为 “活井主力”
绝不能被这块硬骨头绊住脚步
万浪与工友正在检查煤机
台账里的 “攻坚图”
“活井工作面短
搬家倒面是家常便饭”
以往新面投产
一个班能割3刀煤就算不错了
更不要说达标达产了
万浪立下军令状
“投产即达标,达标就达产”
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首先得摸清“家底”。面对搬家倒面千头万绪的任务,万浪组建三人小组,对工作面所有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加工件、安装物资、初始设计的管路、线路方案……每一项都被列入详细台账。
信息“盘清”后,再逐项细化、量化,明确责任人、落实举措和时间节点。
这看似笨拙的方法,却让庞杂的工程变得条理清晰。
然而
更大的挑战出现在12上317工作面
这个只有60米的“袖珍”工作面
支架推进速度
与设备列车牵移效率严重脱节
万浪蹲在巷道里
和工友们反复研究讨论
最终决定对设备列车“动大手术”
拆掉笨重的轨道板车
改用落地滑靴配合轮式板车
用两台垛式支架作为“动力心脏”
通过油缸推拉实现“迈步前行”
电缆系统沿用此前创新的
落地夹板技术
万浪与工友正在检查设备列车
改造后的效果令人惊喜
设备列车牵移时间
压缩至30分钟以内
仅需4人遥控操作即可完成
效率提升的背后
是万浪精心雕琢的 “安全天平”
队干部下井带着 “放大镜”
发现隐患立刻拍进 “标准化管理提升群”
整改时限精确到天
班组长守在现场
盯着隐患销号才肯离开
大家都养成了 “随手拍” 的习惯
发现问题上传群里还能领奖励
这张 “三级安全网”
让他们不仅实现了
“投产即达标,达标就达产”的目标
还创造了
全年安全生产零伤害的佳绩
为公司能源保供
提供了有力保障
井巷中的 “接力棒”
当井下的工友
第一次喊万浪“老万”时
他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头
父亲“老万”
就在隔壁的综采三队工作
这个称呼总让他觉得有些别扭
但工友们却叫得认真
“能扛事、懂技术,当得起
这声称呼背后
是两代矿工的精神传承
父亲曾用沾满煤灰的双手
撑起全家的生计
更将煤矿工人
能吃苦、肯奉献的品质
刻进了万浪的骨髓
从支架检修工
到如今的综采二队队长
万浪的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万浪在工作面查看设备运行状况
十三载寒暑
万浪的足迹深深刻在幽深的井巷里
对队里69名工友
他熟悉到“百米之外”
只看背影就能喊出名字
科班出身的万浪
在工友检修时总习惯搭把手
边干边琢磨改进
早年做检修工时
他发现传统液压支架立柱
更换方法效率低且有安全风险
他成功对其进行改造
使效率提升10%
安全更有保障
这项在全矿推广的创新
成为他“爱琢磨、能动手”的
金字招牌起点
工友们由衷佩服
“这‘老万’,肚子里有墨水
手上更有真功夫”
自去年五月担任综采二队队长起,万浪便直面能源保供的重压。面对井下工作面走向长度短及每年至少“3安4撤”频繁搬家倒面的现实情况,稳产保供困难重重。
但眼前的挑战更为紧迫
当前的工作面地质条件特殊
随时可能“发难”
万浪和工友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
万浪深知保供的重任
非一人之力可担
他积极推动队伍能力建设
主动联系兄弟单位
将工友送出去学习
精进检修技能
外出学习人员归队后
再进行内部传授
实现“一人培训,全队受益”目标
万浪用精准的指挥
破解地质难题
以精益管理驾驭
频繁搬家倒面
将“硬骨头”工作面顺利推进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
新时代矿工
迎难而上的闯劲
精益求精的钻劲
和久久为功的韧劲
在关乎国计民生能源保供
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
正是千千万万个
像万浪这样的普通煤矿工人
带着这样的精神
托举起了
万千家庭夏日的清凉
冬日的温馨
让平凡的灯火温暖人间
为他们点赞~
来源图说神东(ID:tushuoshendong)
作者| 神东全媒体记者 梁小燕
通讯员| 神东大柳塔煤矿 董博文
编辑| 惠小图
校对| 喵小图
更多资讯
记得点「在看」和「赞」呦↓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