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德国克雷费尔德与中国杭州的高中生
相遇在徐工欧洲总部
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7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语言+科技”跨文化之旅在徐工欧洲公司开启。来自德国克雷费尔德市Maria-Sibylla-Merian文理中学(MSM)与杭州学军中学的师生们,在徐工搭建的跨文化舞台上,以工程机械为媒,展开深度对话。
XCMG
钢铁初体验,点燃科技热热情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庞大的工程机械还相对陌生,他们簇拥在设备旁,饶有兴致地向工作人员探究着挖掘机、装载机的工作原理。最热闹的是模拟驾驶体验,学生们都抢着上去试试,玩得不亦乐乎,争相感受模拟驾驶的独特魅力。
展厅内此起彼伏的提问与操作尝试,构成了一幅科技激发青春热情的生动画面。
XCMG
了解发展脉络,友谊枝繁叶茂
专题讲座中,徐工欧洲培训中心主任李扬系统介绍了徐工欧洲的发展脉络与全球战略版图。一幅幅宏伟的产业图景铺展开来,激发了同学们对工程与科技的浓厚兴趣。
互动环节尤为热烈,多位学子表示未来希望报考工程类专业,主动向李扬请教职业发展路径。“徐工的大门始终向有志青年敞开,”李扬郑重回应,“期待未来与你们在全球工程装备事业中并肩前行。”
XCMG
徐工搭台,播种未来共赢新篇
此次徐工之行的背后,是一段精心培育的中德校际情缘。
今年4月,MSM的13位师生曾赴杭州学军中学开展为期一周的交流;7月初,学军中学18位师生应邀回访德国,不仅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受邀融入当地生活——体验了原汁原味的MSM毕业舞会盛典。
7月7日,克雷费尔德市市长路德维希在市政厅为全体师生举行隆重接待仪式。市长在致辞中高度赞扬徐工欧洲为本地经济与就业注入强劲动力,特别肯定了其长期以来对中文教育及中德人文交流的坚定支持:“你们不仅是语言的学习者,更是友谊的使者。”
本次活动由德国下莱茵中德友协倾力促成,是徐工继资助克雷费尔德七所中学中文课程项目后,推动中德青年交流的又一重要成果。
从语言课堂走向科技殿堂,徐工始终以企业之力搭建“语言+科技+文化”三位一体的立体交流平台,将工程创新的种子播撒进青年的心田。
徐工徐工,助您成功!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