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林,现任烧结厂四烧作业区设备副作业长。
这五年,我从“设备小白”成长为“技术先锋”,就像经历了一场钢铁“变形记”,每一步都印刻着奋斗,每一刻都澎湃着钢铁人的热血。
2013年初入厂门,我成了设备点检员。我们这批“90后”都扎根一线,希望早日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在每天的工作中,我背着点检包,穿梭在设备角落:通过倾听设备运转声捕捉它的“心事”;用手触摸部件感受其运行状态……
那时的265㎡烧结机,像位历经沧桑却坚守的“老兵”,有着卓越的战绩,却已步履蹒跚。而我,是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则努力地从师傅们那里了解它的历史和运行状态,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检查和日常养护。
2021年秋,随着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被任命为点检组长。这一任命,在我原本平静的工作生活中激起了层层波澜。新建的600㎡烧结机,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装备优良的“新兵”,要想充分地了解它,必须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一边是一同“摸爬滚打”了七年之久的“老兵”,一边是新建的拥有智能化装备的“新兵”,看着它们,让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面对“能耗双控”与“智能升级”的挑战,我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支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让“老兵”依旧充满战斗力,我和点检组成员们用了3个月时间,梳理出265㎡机组的37项历史遗留问题,并制定了“一机一策”改造方案。同时,针对265㎡机组问题,我带领点检组提出“智能润滑+动态密封”建议并实施,最终使漏风率降低,年煤气消耗减少。在600㎡机组建设中,我提出在头部台车增设自动润滑装置,这一创新举措,让起拱风险降低了60%,年节约电能超80万度。
这几年
鞍钢推进智能化升级
我成了“全能选手”
从265㎡机组到600㎡机组
从“人工点检”到“智能运维”
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与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如今
我胸前的党员徽章熠熠生辉
提醒我责任重大
下一个五年
我将带着这份责任
继续书写钢铁传奇
文字编辑 王晓光
微信编辑 乔文超
责任编辑 张雷
校对 郝天皓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