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深化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在“双碳”目标与数智化转型浪潮的双重驱动下,水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十字路口。一方面,传统生产模式下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市场对水泥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水泥行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螺水泥”)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水泥行业首家境外上市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品牌水泥生产基地,年产能突破4.03亿,在水泥制造、塑料制品、装备制造、新型物流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作为行业龙头,海螺水泥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2024年,海螺水泥与华为联合成立研发小组,致力于开发全球建材行业首个AI大模型,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水泥生产全流程。
水泥行业数智升级
先要解决四大难题
水泥生产流程复杂,涉及原料配比、煅烧控制、设备运维等多个环节,传统的人工管理和经验决策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效率、安全与环保的高要求。在推进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水泥行业面临着诸多难题,这些难题不仅考验着海螺水泥的技术能力,更考验着企业的创新与应变能力。
数据治理难题:水泥行业数据量庞大且复杂,超过80%的数据为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治理和结构化能力难以满足AI应用的需求。传统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效率低、门槛高、精度不高、泛化性差,难以实现规模化复制。
生产优化难题:水泥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优化和质量预测是关键环节。传统方法依赖人工经验和试错,效率低下且难以实现全局优化,导致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
安全生产难题:水泥生产现场环境复杂,人员行为和设备运行状态难以实时检测,传统检测系统依赖人工巡查,效率低且难以覆盖所有关键点。
管理效率难题:水泥企业的管理涉及多个环节,数据分散且难以整合,导致决策缺乏精准数据支持,管理效率低下。
用好人工智能大模型
重塑水泥智造新范式
面对上述难题,华为与海螺水泥深度合作,打造了一套集“中心训练、边缘推理、云边协同、边用边学、持续优化”于一体的人工智能运行体系,为传统制造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构建两级云数据平台架构,打造新型人工智能运行体系
海螺水泥联合华为构建“集团-工厂”两级云数据平台架构,实现数据的高效流转和价值挖掘。工厂侧实现应用的统一数据采集、存储及建模,集团侧与工厂侧统一数据建模标准,一对多协同管理多个边缘节点。两级数据平台架构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提升了数据治理能力,为AI模型和业务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同时,双方还共同构建了业内首个人工智能训练中心,打造基于大模型的新一代智慧工厂底座。通过中心训练、边缘推理、云边协同、边用边学的新型人工智能运行体系,实现模型边用边学,持续优化。AI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高效样本筛选能力,显著提升了AI应用的开发效率和精度,降低了开发门槛,实现了规模化复制。
预测大模型加持,保障水泥出品稳定性
水泥强度的稳定性是评价水泥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传统方法依赖人工物理检验,必须等待3天、28天才能获取检测数据,无法及时有效地指导生产。对此,海螺水泥基于华为云盘古预测大模型,通过生产质量关键特征实时推荐,实现了熟料3天、28天强度实时预测,强度预测值和检测值偏差在1MPa范围内,准确率超85%。
海螺水泥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根据熟料实时的化学成分预测之后的水泥强度,从而科学地指导上下游的生产、优化原料配比,推动“事后调整”迈向“实时调控”,进一步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融合工业机理,生产全局寻优提质增效
海螺水泥基于华为云盘古预测大模型,利用机理AI融合、决策优化求解等技术,进行工艺参数全局寻优和质量预测,提升关键生产指标,实现降本增效。烧成全局寻优大模型投运后,实现标准煤耗在一级能效的基础上再下降1%。以一条5000t/d熟料生产线为例进行测算,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多吨;按照产线运转率的75%折算,每年煤耗成本可节约百万元。
视觉大模型赋能,提升安全生产控制能力
基于大模型的算法相比传统模型,泛化能力更强,适用80%以上分类、检测、分割、异常检测等AI任务。海螺水泥以华为云盘古视觉大模型为核心,利用物体检测、异常识别、语义分割等图像识别技术,对现场作业中人、机、物、环境等不安全因素实施智能观测,对人员安全帽佩戴、安全带佩戴、睡岗离岗、危险区入侵等行为进行识别,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增强企业安全管理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数智赋能管效提升,培养科研创新人才
依托华为云自然语言处理(NLP)大模型,双方共同开发了智能知识管理中心,沉淀装备、财务等领域知识,提供知识问答、数据分析、报告生成等功能的智能客服应用,可大幅提升生产经营的管理效率;此外,通过智能客服应用,自动处理大量重复性问题,提升服务效率,优化管理流程。并在全国率先实现水泥建材行业大模型的科研创新和生产应用,通过人工智能的开发运营、商业转化和组织能力建设,将带来水泥智能制造标准、AI场景开发与应用的论文和专利等科研产出,培养一批具备水泥建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海螺水泥与华为的技术创新与场景化应用实践,成功解决了水泥行业智能化转型中的诸多难题,为传统制造业的数智化转型树立了新标杆。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探索更多AI在水泥行业的应用,推动水泥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提升水泥行业的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贡献数智力量。
来源:华为
数字水泥网
ccaszsn
数字水泥网为中国水泥协会官方网站,是水泥行业权威性的信息资讯平台,作为网络媒体和咨询研究机构,为国内外广大水泥企业用户、证券机构、国内外投资机构提供了大量全面、及时、有效、权威的信息服务、已成为业内有广泛影响力的水泥行业专业性网站。
我知道你在看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