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这一国家战略,“新”在哪里?

这一国家战略,“新”在哪里?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今天我们刷新一个平台——一个贯彻“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新部署;大力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新风貌;展示建筑业添加新活力建设者再立新功的平台。

近年来,“城市更新”成为热词。201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到城市更新;2021年3月,城市更新首次写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并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全面展开。之后,各地关于城市更新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规划指引、技术标准纷纷落地,随着更新改造力度加大,一批批城市更新案例涌现,其带来的影响力早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今年五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意见》提出八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由此,《意见》明确我国城市更新“路线图”。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任务,其核心是从外延扩张式转向内涵提升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存量提质改造阶段,需通过系统性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的协同发展。

以史为鉴

过去三十年,中国大多数的城市建设以大拆大建模式推进,摧枯拉朽般的气势,让许多城市以惊人的速度旧貌换新颜。在遍地开花的造城运动中,城市规划中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如盲目开发,重复建设,攀比高度,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千城一面,城市风貌丧失地域文化特色;产业分布、功能分区过于单一,“睡城”“空城”比比皆是;缺乏长远谋划,“短命建筑”时有耳闻;区域资源分布不平衡、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社会公平和人文关怀……种种弊端是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显现,那么留存的问题必然要在城市更新时代得到解决。

城市更新之“新”

城市更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弥补新增空间不足,向存量空间高质量发展转变。

城市更新,首先是理念上的“新”。它不同于以前的旧城改造,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改头换面,也不是拘泥于历史、食古不化,而是以“留改拆”并举推进,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破坏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激活城市消极空间,在同一地块里促成新老建筑对话,实现城市有机更新。从这个意义上看,城市更新其表在“新”,其里在“活”。

城市更新之“新”也是更新模式的创新。城市更新可以细分出不同的板块,包括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土地的二次开发,用地性质和功能的转换、工业区转型,港区和滨水区的整治和改造,城中村和旧区的改造、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等等。从开发主体分类有“政、企、民”,资金分类有“引、融、筹”,土地的“盘、整、赋”,房屋处置有“留、改、拆”,流程的“规、建、管”,居民安置有“留、共、走”……正因为城市更新的复杂性,所以更新模式存在多种可能性。近期,上海市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上海市城市更新白皮书》《上海市城市更新蓝皮书》《上海市城市更新绿皮书》,其中《蓝皮书》就是以各种分类的组合提炼出27种可持续、可复制的更新模式,为行业提供最新的参考。

城市更新是动态的更新。有人说,城市更新永远在路上。因为城市空间格局是与不同时代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分布、使用者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当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功能、居民需求等发生变化时,城市更新也会如影随形。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认为,城市更新既涉及物质性的更新,也涉及非物质性的更新。此外,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城市管理模式的更新。

这些年,行业内关于城市更新的探讨从更新策略、更新路径到更新模式均有较深刻的分析。今年6月,2025年上海城市更新路演推介活动暨城市更新研讨会“传承·焕新”分论坛上“模式创新”成为热议点。从黄浦江滨水空间的公共化转型,到旧里弄街区的“微更新”,上海以“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根”的智慧,构建了“人民性、系统性、可持续性”的更新范式。上海市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伍江在主旨演讲中强调,城市更新应从粗放型、增量型发展转向存量型、精致型发展,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核心,提升城市功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建设者是城市更新主力军

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时期,我国的建设者们承担着国家改革开放开发建设的重任,众多的工程承包商、专业分包商、庞大的建筑工人群体直面复杂的工程难题,攻坚克难,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缔造了一项项“超级工程”,也成就了我国闻名世界的“基建狂魔”称号。当前,作为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方,我国的建筑业巨头和广大建设者肩负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建筑企业聚焦城市更新的领域,思考适配城市更新工程技术的创新实践,加大科创人员的培养,以数字化建造手段,呈现质量更优、安全可控、流程更标准化的项目案例,为全力推动城市更新工作深入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期待:城市在建设者手中将焕然一新,建筑业在城市更新中焕发新的活力。

来源:建筑时报

编辑:陈丽媛

审核:徐洁

推荐阅读:

关于召开2025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会和参观中国国际混凝土博览会的预通知201B07:见证混凝土行业数智化的飞跃“预拌混凝土在途质量智能管控系统”科技成果鉴定会召开关于下达2025年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标准制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邀您投票】“青岛环球杯”第四届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摄影大赛智慧建造·绿色共享——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混凝土电杆分会2025年会暨行业技术创新论坛顺利召开

快报:2025年1-4月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产量和经济指标

展讯 | 2025中国国际混凝土博览会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