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
期刊编委风采
厚植绿色底色,打造一流期刊
鞠金峰
研究员
中国矿业大学
鞠金峰,博士、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科研育人”先进个人,长期从事岩层移动与绿色开采、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担任山西省“千人智库”技能专家、“国际矿业青年科学家论坛”学术委员,担任《煤炭科学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煤炭地质与勘探》等期刊青年编委,担任《绿色矿山》编委。曾获《煤炭学报》60年百篇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主持神东、伊泰、陕煤等企业委托科技创新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近期主要研究领域
岩层移动与岩层控制、含水层采动失水机制与生态功能修复
邮箱
jjfcumt@163.com
主要研究及应用案例
(1)在岩层移动方面:针对煤炭开采引起的岩层内部移动“黑箱”问题,采用地面钻孔井上下联动原位监测方法,开展了红庆河煤矿深井特大采高开采条件下的关键层运动监测。研究发现了覆岩关键层由下向上逐层断裂的5阶段运移特征,揭示了关键层运动与地表沉陷的联动规律,拟合形成了覆岩超前运移的“类指数”岩移边界线,划分得到了覆岩“横三区”、“竖三带”的具体分布范围。
(2)在岩层控制方面:针对神东矿区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频繁面临的顶板切落与压架问题,揭示了采动关键层破断结构形态及其失稳致灾机理,构建了近距离煤层重复开采出上覆煤柱、大采高开采等典型条件下的压架防控技术体系,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神东等浅埋煤层赋存矿区,有效避免类似压架发生。
(3)在绿色开采方面:针对大规模采煤引起的地层含水层破坏与地下水流失问题,发现了采动地下水流动的导水裂隙“主通道”分布特征,揭示了导水裂隙在长期水-气-岩相互作用及应力压实影响下的降渗自修复机制,提出了导水裂隙诱导结垢封堵的含水层生态功能恢复方法。基于相关研究,正与神东锦界煤矿合作开展典型失水区含水层修复的重大技术攻关研究与示范。
团队简介
所在团队为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卓越团队)“岩层移动与绿色开采”。团队以钱鸣高院士学术思想为指导,形成了以许家林教授为学术带头人、9名教师及3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组成的研究团队。团队长期致力于岩层移动与绿色开采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岩层移动监测、采动裂隙演化、关键层结构特征与运动规律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应用于采场矿压防控、充填采煤、保水采煤、煤与瓦斯共采等工程实践,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编辑丨李莎
审核丨常明然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出版公司拥有科技期刊21种。其中,SCI收录1种,Ei收录5种、CSCD收录6种、Scopus收录7种、中文核心期刊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4种,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科技窗口与学术交流阵地,也是行业最大最权威的期刊集群。
期刊简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搭建绿色矿山建设领域高端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5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中文科技期刊——《绿色矿山》(Journal of Green Mine)应运而生。《绿色矿山》为季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912/TD,ISSN号:2097-3357,由《绿色矿山》编辑部负责策划、出版、发行。
刊登范围
绿色勘查、绿色开采、矿山地下空间利用、绿色选冶、矿山环境保护、低碳技术及节能减排、数字矿业、绿色低碳经济政策与评价等。
期刊主页
http://www.lsks.org.cn
投稿网址
https://lsks.cbpt.cnki.net/EditorAN/index.aspx?t=1
联系:常明然
电话: 010-87986452
邮箱:journalofgreenmine@163.com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