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内卷”再成政策焦点,中央密集部署释放治理信号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一表述延续了近期政策层面对“内卷式竞争”治理的高频关切。回顾以往,该会议往往聚焦中央关心的关键议题,具有重要的政策风向标意义。例如,2024年第四次会议强调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成为2024年以来支撑内需的重要抓手。
实际上,近期“防内卷”已成为政策话语中的高频词。6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出,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打破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更具制度意义的是,6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已将“内卷式竞争”正式纳入法律规制范畴。
从政策脉络看,“防内卷”并非突发议题,而是延续自去年底以来一系列高层会议精神的系统延伸,体现出治理思路上的高度一致性与渐进深化: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要求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不当竞争行为;
202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治理表述从“防止”升级为“综合整治”,治理态度更为明确,部分重点行业被点名:
钢铁行业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机制,推动落后产能整合、鼓励兼并重组;
石化行业坚持“减油、增化、提质”方向,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转型。
这一系列信号表明,“防内卷”已不仅是经济领域的现象,正逐步上升为制度性治理议题,预示后续产业政策、市场监管和要素配置改革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展开深度推进。
二、背景:“防内卷”背后的市场现实——外部不确定性与内部通缩压力交织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但步入年中,政策重提“防低价竞争”,并非偶然,而是对当前宏观环境变化的主动回应。在外需前景不确定、内需动能不足、企业利润承压等多重压力下,官方强化对“内卷式竞争”的治理,意在为高质量发展扫除制度与结构障碍。
(一)外需支撑趋弱,出口增长可持续性存疑
尽管上半年出口表现较强,特别是一季度受“抢出口”驱动,净出口对GDP贡献高达2.1个百分点,但其延续性面临挑战:
(二)通缩压力未退,抑制内需与财政弹性
通缩风险是官方持续推进“防内卷”政策的重要触发器:
对企业而言,价格预期偏弱导致盈利空间受限,资本开支意愿减弱。
对居民而言,消费推迟倾向增强,储蓄偏好上升,削弱即期消费。
对政府财政而言,名义GDP增速放缓叠加商品交易额下降,导致增值税收入承压,限制财政扩张空间。
(三)企业利润承压,低价竞争蔓延成因显现
1–4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虽略有增长,但主要依赖原材料成本回落。5月当月利润同比骤降9.1%,1–5月利润累计同比转为下降,显示盈利压力重新积聚。
更值得警惕的是,企业盈利结构的扭曲正在制约中长期发展潜力
一方面,现金流紧张促使企业压缩研发和技改支出,不利于高端制造与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利润缩水风险正沿产业链向上下游传导,可能诱发链式信用风险和金融隐患。
三、展望:“防低价竞争”需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实现动态平衡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内部通缩压力持续的复杂局面,市场对于供给侧结构性优化的预期明显升温,部分声音甚至将其与2015年供给侧改革力度相对照,寄望于通过“结构出清”应对内卷与增长双重压力。
回顾2015年启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政策框架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去产能:重点行业如钢铁、煤炭大规模化解过剩产能,2016–2019年累计压减粗钢产能超过1.5亿吨,退出落后煤炭产能8.1亿吨,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2、去库存:通过因城施策的调控策略,商品房待售面积显著下降,房地产市场趋于稳定;
3、去杠杆:企业资产负债率稳步回落,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得到遏制,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4、降成本:减税降费和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2018年减税降费规模达1.3万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规模超7.6万亿元;
5、补短板: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投入,推进脱贫攻坚和城乡统筹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上述改革不仅缓解了结构性失衡,更有效培育了新动能,推动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带动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实现了增长动力的阶段性转换。
进入2025年,在通缩压力尚未缓解、内需回暖不稳的背景下,围绕“防内卷”的一系列举措正在引发市场对结构性供给调整的关注。从实际运行角度看,虽然当前政策节奏与2015年有明显不同,但部分行业已开始呈现出向“出清无效供给、强化高质量产能”方向转变的迹象。
不过,相较于上一轮调整周期,此次“防内卷”背景下的供给优化路径面临更复杂的权衡,行业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演化方向:
综上判断,未来供给侧优化将更聚焦“提质增效”而非“简单压缩”。重点在于通过技术升级、创新引导与制度供给,推动制造业从“低价同质竞争”向“高端差异化竞争”转型,促进产业链整体跃升。同时,也有望结合财政、税收、信贷等工具,对优质企业、前沿领域给予结构性激励,逐步构建有质量的产业竞争生态。
需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政策层面尚未重新使用“供给侧改革”作为正式政策表述,本轮对“内卷式竞争”的治理更偏向于法治化、制度化与结构性优化工具的整合应用,市场将其联想为“新一轮结构性调控”的讨论,更多是基于政策效果与2015年的类比逻辑,而非政策语言层面的直接延续。
往期回顾
汪建华:7月钢铁价格或涨跌有序
7月份钢厂季节性检修增加,铁矿石价格或弱势难改
2025年上半年钢铁项目开工、投产情况
编推荐
➤推荐服务:
聚焦钢铁行业,提供全国各地钢材、废钢、煤焦、铁矿石等现货贸易价格、实时行业快讯、钢厂调价信息、市场热点解读及研究报告。
▼速速扫码领取30天会员试用▼
➤推荐关注:
公众号回复【福利】获取粉丝专享福利
公众号回复【钢价】所有钢市价格短信免费订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领取30天会员 !!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