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孔弢,现任炼焦总厂五炼焦作业区设备运行工程师。
过去的五年,我连续获评鞍钢集团及鞍山钢铁先进生产者,国家级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这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五年来,我坚持“每日三省吾身”,扎根现场解决问题。在五炼焦干熄焦大修工程中,我从质量管控入手,仔细研读图纸和技术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验收施工,不缺席每一次工程例会,提前预判并消除推进阻力。最终,工程提前42小时达标达产,增产创效186万余元,获得总厂的高度认可。
我深知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依托职工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站等平台,坚持不懈搞创新,先后获得国际、国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3项;获评鞍山钢铁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科技论文4篇,在《辽宁省金属学会优秀科技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装入装置环保污染问题》项目在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辽宁赛区决赛中获得二等奖。
五年来,我坚持在“学”上下功夫,在“做”上见真章,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为学之实,固在践履。2024年,作业区同时在建机侧除尘、焦炉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多个重点项目,我全程深度参与,从可研到验收一丝不苟。在92吨提升机安全制动器安装中,我凭借标高测量等专业能力,及时发现超差问题并纠正,避免了后续质量隐患和工期延误。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我运用“智慧运行化管理平台”,结合现场经验制定季节性预修计划。以焦炉地下室交换系统传动设备为例,针对季节交替时的变形问题,我提出增加点检频次,开展预调整,保障了重点设备的稳定运行。
五年时光,于历史长河不过一瞬,于个人与企业,却是一段足以沉淀价值的旅程。回顾这五年,企业不仅是我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我成长的沃土。从基层到骨干,从“跟跑”到“领跑”,我的每一步成长都与企业的发展同频共振。
未来
我将继续保持奋进的姿态
以奋斗为笔、实干为墨
在这片梦想的热土上
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文字编辑 王晓光
微信编辑 乔文超
责任编辑 张雷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