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加入微信榜单,请点击↑↑↑
清晨点,陇东群山还笼在薄雾中,铣刨机的轰鸣已撕破寂静,橘红色工装的身影在蒸腾的沥青烟气中若隐若现,他们身后,一道道皱纹密布的老路正褪去沧桑——这是甘肃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高速公路养护所专业化养护队(以下简称“专业化养护队”)的日常战场,他们“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用实干担当为公路养护改革写下生动注脚
破局:适应形势转职能
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后,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高速公路养护所(以下简称“高养所”)面临工勤人员富足、机械设备闲置等问题。如何适应改革形势,加快职能转型这支队伍不散、精神不垮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认真进行了探索,决定对高养所职能进行调整,除负责高速公路养护服务监管外,承担省道203线马千公路33公里养护任务,充分发挥高养所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多、技术能力过硬的优势,组建路面养护专业化养护队主要负责中心公路精铣刨和油路修补工作14名专业技术和工勤人员主动请缨,整合现有大型机械设备12台(套),一支专业化养护队伍顺利组建。
锤炼:精准滴灌铸铁军
“职能转变不可怕,本领恐慌才要命呢,这次改革是倒逼们练就真本事青年职工李林泽说道。高养所迅速行动,对铣刨机、摊铺机等设备开展“体检式”检修保养,扳手与机身碰撞声中,每台设备容光焕发”。同时,邀请机械专业维修人员围绕设备原理、故障排查等开展“靶向培训”构建“思想引领——技能支撑——设备保障”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让“要我干”变为“我要干”,“能干事”升级为“干成事”高养所还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对每一名人员精准教学,营造良好的比帮赶学超氛围,全面打造技术熟练、操作规范的专业化力量3月中旬,随着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一声令下,路面养护专业化养护队在各路段开始精铣刨作业和油路修补。
鏖战:汗水浇筑平安路
春夏养护黄金总有一些镜头被定格:晨曦初露时,铣刨机轰鸣声划破山间寂静;暮色四合后,应急灯在作业区织成光网;正午时分,铣刨机掀起的热浪裹着沥青颗粒扑面而来,铁锹与沥青拌合的声响此起彼伏,他们精准把控着每一寸摊铺厚度与路面接触时,甚至能听见轻微的“滋滋”声。技术员吕军全程旁站把控铣刨深度、接茬平整度等关键指标
“沥青温度够,咱干活热度更得够啊!”队长赵文军用毛巾边擦着下巴滴落的汗珠边说道,子下的头发已被汗水黏成绺。
晚上点,最后一车沥青摊铺完反光条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像极了他们用责任与汗水编织的“公路五线谱”。
从起初的生疏到如今的娴熟,从单机操作的青涩到多机协同的默契,这支队伍在时间与任务的考验中“硬核”成长。他们用被晒得黝黑的脸庞迎接朝阳,用沾满沥青的手套擦拭汗水,在滚烫的路面上勾勒出养护人的责任弧线。
目前,专业化养护队已在公路一线连续奋战50多天,先后在省道304线、国道566线、国道312线、省道221线等路段开展路面精铣刨10万平方米,修补油路1万平方米。数字是枯燥的,但每一个数字背后,每一道精准的接茬、每一米平整的路面,都是平凉公路人对时代答卷的铿锵回应
答卷:改革转型新样本
如今,这支身着橙红色工装的队伍已成为平凉公路养护线上跃动的风景。他们的实践不仅破解了人员设备闲置难题,更探索出了“中心统筹、基层联动、资源共享”的协同机制,为高养所转型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高养所所长王东京表示:“改革没有终点,我们将以专业化、机械化为抓手,精心养护每一条路从设备检修车间到沥青蒸腾的作业面,从技术攻关的深夜到晨光熹微的油路修补现场,高养所专业化养护队诠释着“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初心。当“铺路石精神”与改革攻坚相遇,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橘色身影,正在续写新时代铺路石”的传奇故事
推荐阅读
来源:甘肃交通运输
责编:程子研
校对:闫可欣
审核:余大鹏 陈露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点个在看 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